难治性心力衰竭54例临床治疗观察

时间:2022-09-25 08:08:18

难治性心力衰竭54例临床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185-1672(2007)-04-0365-01

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症状持续且对各种治疗反应较差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较常见的危重症,治疗困难。为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和疗效,自2003年以来,对54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应用西药及加用生脉

注射液中西药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均为2003~2006年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27~89岁,平均58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8例,原发性心肌病5例,高血压心脏病5例,肺源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急性心肌炎1例;心功能按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Ⅳ级15例,Ⅲ级12例。对照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8~86岁,平均56岁;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例,原发性心肌病3例,高血压心脏病3例,肺源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4例,急性心肌炎2例;心功能Ⅳ级14例,Ⅲ级13例。两组患者以上各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54例患者均经详细的分析与全面的体格检查,被确诊为难治性心力衰竭,经休息、吸氧、抗感染、利尿、强心(洋地黄类药物)、纠正心律失常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内科综合治疗,心力衰竭仍无好转时,采用硝酸甘油5~10mg、多巴胺10~20mg、多巴酚丁胺20~40mg,同时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以5~15滴/min的速度每日静滴,滴速及具体用药量根据患者血压、心率情况在上述范围内调整。治疗组另外用中药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7~14天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变化或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P

2.2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上难治性心力衰竭对各种治疗方法均无良好反应,心力衰竭的表现持续存在或逐渐加重。我们应用静脉注射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硝酸甘油能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阻力血管,同时能强有力地扩张冠状动脉,所以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通过兴奋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使冠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增加而耗氧减少,对扩大而衰竭的心脏,通过改善心脏功能,间接地降低毛细血管楔压,也能使心脏负荷减轻。其联合使用硝酸甘油、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输出量。本文对照组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显效率30%,总有效率52.0%,证实了这三类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确实有一定疗效。生脉注射液是由红参、麦冬、五味子提取物制成的纯中药制剂,属益气养心、滋阴生津类药,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有效成分为红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五味子醇甲及微量麦冬多糖。生脉注射液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扩张外周血管及冠状动脉,增加冠脉及心肌供血供氧,改善心肌代谢及功能,增加心肌储备能力,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同时降低心脏氧耗量,提高氧的利用度,减慢心率,防止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改善微循环,稳定心肌细胞膜,对心肌细胞有较强的保护修复作用。特别对衰竭心脏作用更加明显,从根本上改善心脏功能,所以能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抗心衰,促进损伤心肌功能恢复,达到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目的。本文治疗组加用参麦注射液后显效率50.0%,总有效率达89.3%,明显高于对照组,体现了中西药物合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加用生脉静脉滴注治疗对于常规综合疗法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协同治疗作用,为有效治疗方法,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手术模板在种植义齿中的应用 下一篇:石嘴山市大武口区2002~入托儿童健康状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