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防范探析

时间:2022-10-14 04:02:23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防范探析

摘要: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双重身份易产生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各类风险的积聚。为了有效防范实习风险,应在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阶段形成实习风险的防范机制,减少实习生的人身财产风险,提高实习教学质量,保障学生权益。

关键词:顶岗实习;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27-02

近年来,高职生通过顶岗实习,高职教育实现了教学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零对接,为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综合能力等融会贯通创造了机会,为培养我国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实习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为学生、家长、学校、实习单位和社会带来了大量不确定性,易产生各种风险,严重阻碍实习的有序开展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类型

(一)人身财产风险

实习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是学生本人的人身财产风险,特别是人身意外伤亡。近年来,武汉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被设备伤害、在轮休时与人冲突致死等事件,还有学生所持有的手机、电脑、首饰等钱物品被盗、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风险

顶岗实习学生的本质依然是学生,“学”应是其基本属性,实习只是“学”的手段和途径。如果在实习过程中单纯地将为企业提供服务,或将实习生个人物质收益最大化作为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就无法达到教学设计的初衷,更谈不上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另外,由于有的专业因专业、行业特性,实习安排难度较大,在实习中存在专业与岗位错位和不匹配的情况,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专业技能,也使得实习环节形式化,不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荐者,有的专业只适合分散安排顶岗实习,实习学生较为分散,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过于薄弱,也降低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三)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权益保障风险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需要完成与实习单位正式员工基本相同的工作内容,有的还要接受同等水平的业绩考核,但除了少数情况,难以实现同工同酬,有的甚至连最低生活保障也无法实现,更有实习单位反过来要求实习生交纳实习费用的情况。有些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实习单位范围较为狭窄,校方在实习安排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来源

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于顶岗实习的规范性国家文件仅有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领域的法律法规仍为空白。一般情况下,实习单位在实习生毕业前不会与其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双方之间不构成《劳动法》承认的劳动合同关系,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有效界定和调节实习中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实习生享受应有的劳动保障和正常合法权益处于无法可依的囧境。

2 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学生主要仍来自高考生源,经历的主要学习过程是较为纯粹的课堂讲授,在高职教学中即便有一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训内容,对行业、岗位的认知也仍显不足。且当前独生子女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整体心智成熟度和个人自理能力出现下降态势,在进入社会化的实习岗位后,其生理、心理均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一旦在某一方面出现不适应,就会埋下各种问题爆发的潜在诱因。

3 岗位本身的风险

部分特定专业的特定岗位本身存在着特定的岗位风险,是实习岗位选择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工程施工岗位的现场安全事故率较高;收银、票务等岗位易出现短款;服务窗口型岗位容易与服务对象发生纠纷等。

4 实习环境因素

从生活环境看,有的实习单位周边环境不佳,条件有限,从食、宿上难以达到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在校条件差异过大;学生对精神生活充实度的期望值在多数实习过程中也难以得到满足。

从工作环境看,实习单位在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实习单位员工保有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思想,主观上不愿意倾囊相授;更有员工不尊重实习生或将不良习气传授学生的情况。

5 管理不够完备

除了少数实现校中厂的院校,顶岗实习一般需安排在校外,跨省、出境的顶岗实习现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系从心理上容易产生管理的距离感,造成管理的延伸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波动监控较难,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容易滞后。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的教师在各高职院校现有的师生比状态下一般无法实现专职化,兼顾指导实习的同时还有其他繁重的教科研任务,对在外实习的学生关注不足。

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防范机制

在实践中,实习风险的管控表现为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阶段管理的一个闭环管理过程。

(一)实习前置管理

1 在顶岗实习前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着手,通过职业指导、行业认知等教学引导学生认同高职教学模式,变等着教师传授为自主搜寻、汲取知识,实现学习理念的转变。专业课程有条件的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技能训练、情境教学、现场见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

2 在顶岗实习前要让学生对实习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在校期间可组织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课余活动、技能竞赛、校外兼职、企业见习、短期实习,使学生对实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充分地将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生活和工作事项、顶岗实习单位的真实情况、过去实习中发生的突出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向学生说明,使学生对可能遭遇的困惑与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 在顶岗实习前需有完备的前置程序。一般需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前与家长的沟通(征求家长意见)、签订实习协议(包括与企业的实习协议、与学生的实习协议)、签订实习承诺书(明确学生的实习义务)、安全教育、对实习岗位有特指性的实习教学计划、组织与实习相关的保险等。通过完备的实习组织措施,在出发前确保建立由家长、学生、指导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构成的“四位一体”实习管理体系。

4 需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企业选择机制。在院校层面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当的实习单位资源库,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发展校中厂模式。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时,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对不同单位的实习岗位、同一单位的不同岗位均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实习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实习、怎么实习。

(二)实习状态控制

正式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到岗组织、过程监控和结束实习等三个状态环节。

到岗组织是顶岗实习过程的开端,涉及交通组织、食宿安排与单位对接等多方面的工作,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初体验,直接形成学生对实习单位和实习本身的基本映像,是实习顺利开展的前提。这一环节需要校方的全程跟踪。直至学生达到稳定的实习状态为止。

过程监控的最佳方式是派指导教师全天候随岗指导学生,在条件不具备时,主要依赖学生的相互管理及企业的综合管理。在学生中,应以党、团员及学生干部为核心,成立实习管理小组,既可解决实习中党团活动的真空,又便于与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共同实现管理的对接,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必须定期巡视、检查实习点,不间断地与学生保持远程联系;家长应配合教学管理,与学生多联系;辅导员(或班主任)也要定期对实习进行巡视、监督;系部的管理与监控和学校职能部门的检查与督导也是必不可少的顶岗实习管理环节。在这一顶岗实习阶段还需要与实习单位形成稳定的日常实习管理机制、反应及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结束实习有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脱岗”或被“开除”;二是因故或正常结束实习。对于“脱岗”或被“开除”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把握学生去向,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做出处理。对于因故或正常结束实习的,要办好宿舍、工作的交接,落实劳动报酬的结算,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返校或安排学生直接返家,对直接返家的学生还要有确定是否安全抵达的程序。

(三)实习结果反馈

这一过程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企业的反馈和教学管理的改进。

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即实习教学效果要进行全面的检验,除了查阅实习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还可对应其每个实习生的实习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的考评和评价,检测学生实习后的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

从实习现场获知学生的实习表现是正确把握实习动态的关键之一。可通过实习单位填写每个实习生的考核表、评选优秀实习生、填写调查表、访谈、电话访问、会议、现场走访等形式开展。

在每一批次实习教学完成后,还要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查找源头,寻找解决途径和预防办法,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机制。

上一篇:特级教师与普通教师的信心理想和意志状况的比... 下一篇:系统科学视野下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