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法院将抵押物因非抵押权担保之债权拍卖对抵押权的影响

时间:2022-10-14 02:59:33

分析法院将抵押物因非抵押权担保之债权拍卖对抵押权的影响

法院拍卖是指,债务人在法院指定期限内仍未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法院依职权对其经查封、扣押的财产进行拍卖的强制执行措施。法院拍卖是法院运用司法权力,通过特定程序,保护债权人债务实现的方式。法院拍卖本也是抵押权实现的方式之一,但如若被拍卖是因非抵押权担保的其他债权而发生,拍卖行为使该抵押权继续存续还是会就此消灭。本文将分析抵押权与拍卖的原理与联系,并以一案件为例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拍卖与担保非拍卖债权之抵押权的关系

关于拍卖与该物上其他抵押权的关系,国际上有承受主义和涂销主义两种立法例。

1、承受主义认为,抵押权人在抵押权担保债权届清偿期后,若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该抵押权人仍可行使抵押权而从抵押物的变价中获得优先清偿,但抵押物进行拍卖后,若抵押物尚存在优先于实行抵押权的债权人的抵押权或者其他优先权,抵押权人实行抵押权的结果对优先于其抵押权的抵押权或者其他优先权不发生影响,买受人只能取得负抵押权及其他优先权负担的所有权。

此种立法对于抵押权人甚是有利。由于抵押权人对抵押物并不享有占有权,因此抵押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存在状况并不全为抵押权人所知悉。根据我国《物权法》规定,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不得转让抵押物。这仅是在私法领域的限定,法院拍卖属于司法公权力的介入,并不受该条限定。如果采用承受主义则免除了债权人此方面的顾虑,抵押物经法院拍卖后,优先于该被实行的抵押权的抵押权及其他优先权依然存续,由买受人继续承担,以防止抵押物经由抵押权人未知的强制执行程序拍卖后,导致抵押权灭失的情况发生。

2、涂销主义认为,抵押物拍卖后,抵押物上一切抵押权及优先权消灭,但买受人在取得抵押物时,应以现金支付抵押物的全部代价。

该种立法例下,抵押物上所有权利人就该抵押物拍卖所得价款,按顺序进行分配,分配剩余部分归原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变为普通债权,由债务人清偿。若抵押权人在拍卖时未及时登记债权,则如前述,无法就拍卖所得价款清偿债务。抵押物如果在外国被拍卖,外国法院不会也无法查明该抵押物上所有的权利。权利人在一般情况下除非一直在追问抵押物下落,否则是无法得知抵押物在国外被拍卖的事实。在该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涂销主义的做法,权利人是无能为力的。

二、买受人取得拍卖物的权利性质与抵押权存续的关系

物的所有权取得方式以是否以原所有权人的所有权与意志为根据,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者在买受人取得所有权方式上的区别在于,前者为产生,后者为转移。买受人通过法院拍卖所取得物的所有权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支持原始取得说的学者认为,依法院强制拍卖而取得的所有权,并非以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而是以公权的强制力为依据,因此为原始取得;而支持继受取得说的学者认为,在我国物权登记不具有公信力,同时抵押物的拍卖不具有公法行为的性质,因此为继受取得。

抵押物被拍卖,买受人即使为原始取得,也仅意味着原所有人的所有权灭失,买受人因拍卖对抵押物享有所有权,抵押物本身并没有灭失,不符合抵押权因抵押物灭失而消灭的条件。而继受取得的情况下,买受人是以原所有权人的意志为依据取得所有权,当事人之间可以就物上权利进行协商转移。因此买受人取得所有权方式的性质与抵押权灭失并无关系。

三、法院拍卖程序中对债权人的通知义务

法院一旦确定进入拍卖程序,应当按照立法规定的拍卖流程进行。对债权人、优先权人通知义务的具体操作方式应当符合法院所在地国内立法的规定。我国该方面的规定是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该条对法院的通知义务在时间、方式、对象上都做了相应的规定,其中通知当事人和已知的担保物权人等所用的方式应当能够保证被通知人能够收悉,从而让其能够行使其权利。

至于其他国家法院的做法,按照其国内立法各有不一,但其尊崇的原则应当是相通的,即在决定拍卖后应当向公众拍卖公告,并通知该被拍物上的权利所有人知悉。法院的通知义务并不应该区分权利所有人的地域或国籍,但凡是已知的权利人都应该以确保能收悉的方式。

四、一国法院对抵押物抵押权消灭予以确认,效力是否及于登记于外国的抵押权

抵押权消灭的原因是基于一国国内法对担保物权的规定法律事实,抵押权消灭是该项法律事实产生的结果。法院根据国内法判断特定法律事实成立,则抵押权消灭的客观情况应当及于该物上所有的抵押权,包括在国外设立登记的抵押权。

同时,抵押权消灭直接涉及到特定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因此需通过一定公示方式使得该权利消灭的结果能生效且对抗第三人。例如注销已登记的抵押权,或者当事人之间达成协议等。法院在确认使抵押权消灭的法律事实时,根据国内法规定,须以适当的方式对外公示消灭的结果。

五、案例分析

提述案例中,北欧商业银行(下称原告)案外人O公司签订贷款协议,由原告向O公司提供5,000,000美元贷款,案外人R公司以其所有的"凤凰"轮抵押给原告担保O公司的债务,于同日办理了抵押登记,后因O公司未能归还原告贷款,原告向法国巴黎商业法庭提讼,法庭判决O公司偿还原告2,000,000美元借款及利息。

本案抵押船舶"凤凰"轮船籍国为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所有人为R公司,光船租赁给A公司12年,光租期间悬挂俄罗斯旗, 原告为"凤凰"轮第一优先顺序抵押权人。为更换船员和维修船舶,"凤凰"轮于2003年5月13日驶抵朝鲜罗津(Rason)港,因船东拖欠船员工资、港口费和黄金三角洲贸易银行贷款而被朝鲜罗津法院扣留。经上述债权人共同递交拍卖船舶申请后,法院组织拍卖"凤凰"轮。朝鲜罗津石油公司通过拍卖并支付船款后取得"凤凰"轮所有权。拍卖后,"凤凰"轮在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的抵押登记和船舶注册登记均未注销。罗津石油公司将"凤凰"轮更名为"罗津"轮并在朝鲜海事局办理了临时登记,朝鲜海事局向罗津石油公司颁发了没有第三人索赔证书,该证书记载,"罗津"轮"自登记之日起不存在任何的抵押权和第三人的索赔"。后罗津石油公司与佛他贸易(下称被告)签订"罗津"轮买卖合同,将"罗津"轮转让给被告,被告将"罗津"轮更名为"联盟"轮并于2005年7月7日在伯里兹国际商船登记处办理了船舶登记。

因O公司未履行巴黎商业法庭的判决,原告以行使船舶抵押权为由,向天津海事法院申请扣押"联盟"轮,并以船舶抵押权纠纷提讼。天津海事法院认为朝鲜法院的拍卖行为导致买受人原始取得该船舶,即取得船舶为没有权利负担,原先设立的抵押权也因拍卖行为而导致消灭。因此本案原告无权向被告主张实现抵押权。

根据前文论述,本案中对朝鲜法院的做法及天津海事法院的判决值得探讨:

从朝鲜法院向拍卖买受人出具没有第三人索赔证书的事实来看,朝鲜法院对拍卖物上优先权、抵押权适用涂销主义。在该种立法例下,法院在拍卖前对拍卖物的权利进行清空,以确保买受人取得无权利负担的拍卖物;在拍卖后就拍卖所得价款,按照优先级对所登记的债权进行清偿。但本案中,法院可以明白无误地从船舶证书上得知该船舶上设有抵押权,却没有对抵押权人尽到告知义务,更谈不上就拍卖款提前实现抵押权。法院在程序上存在明显的瑕疵。

由于朝鲜法院未通知本案原告拍卖事实,以至于拍卖后原告也未向原抵押权登记机关对抵押权进行变更或注销。根据我国《担保法》第43条,当事人未办理抵押物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该船舶的抵押权已登记为准,原抵押权登记并未注销或变更即依然有效,且可以对抗第三人。天津海事法院的判词中对朝鲜法院出具的没有第三人索赔证书的效力予以确认,是值得推敲的。出具该证书的程序存在瑕疵,该证书应当无效,原抵押权登记依然成立有效。法院应当根据登记认定本案原告对船舶所有人享有抵押权。

上一篇:浅谈中国古代法律中透出的宗教色彩 下一篇:浅析最高额抵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