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时间:2022-10-14 02:11:47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辩证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为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个体与小组的优势,开展活动探究,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才能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的素养

(1)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子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引导,明白开展探究学习的目标,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积极开展组内合作、小组间讨论,解决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落实学习目标。

(2)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爱因斯坦说:“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水平、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强这些特点,教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个性品质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保守派、以李斯为首的革新派、秦始皇、站在现在的后世人。保守派与革新派辩论:在当时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最后,秦始皇采纳的理由是什么?今天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加深对历史情境的理解。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做到横向、纵向联系,拓展思维与知识视野。

二、创新思维的方式

(1)“问题”意识是前提。中国古代教育家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教师应当把自主质疑的学习舞台留给学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质疑的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如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几个阶段的原因、表现?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探讨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接受性与服从性,抑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容易使学生形成不正常的个性与人格。因此,营造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学习氛围,就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学生就会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这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是推动学生创新学习的极好动力。

(3)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新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带着梦想走进课堂,让课堂成为实现梦想的天堂,引导学生学会编织梦想、培养历史思维。为此,教师要做到:精心选取、编制测试题;尊重学生愿望、天性和创造力,倾注人文精神与情怀;激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组织、包装课堂。

三、课堂讨论落到实处

(1)依托课标与教材,设计讨论内容。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给学生概括介绍所学习的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总体目标以及如何学好本课。如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分组合作探究的互动展开,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等;进而分析: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它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思考,培养集体合作感和荣誉感。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

设计的原则一要注意命综合性,即纵向与横向联系或者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如“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明清时期东西方的比较”、“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间相互关系”等;二是注意设计的多角度和新颖性。如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是人类思想震撼之路。是殖民掠夺之路。

(2)讨论的准备工作。把班级同学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明确每个组的工作职责和学习任务。课前由学习班长公布讨论题,出示教师制定的相应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各组积极准备,把本组的活动内容形成材料,便于展示。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实现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形成讨论的良性学习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实现 “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应设法营造欢快、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去质疑、合作、探究,以积极的心态学习、感悟历史,以理性的思维看待、剖析历史,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思考问题、解决历史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下一篇:浅谈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