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

时间:2022-10-14 12:21:49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1-2年级会认1600-1800个常用字。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同时要探索出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的识字方法,使学生掌握多样化得识字方法,扫除识字障碍,为以后的阅读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激发兴趣;开拓渠道;识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080-01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从事低段教学9年,在工作中发现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学生识字量差别大,有的学生在读一年级前已经积累了大量汉字,但是有些孩子识字量几乎为零,这就给我们教学进度带来困难。(2)识字方法枯燥单一,孩子记忆困难,好不容易背熟了,可一打乱顺序还是忘了。(3)识字兴趣不高。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里过渡过来,有的孩子还玩兴正浓,每天十几个汉字的教学,对有些孩子来说,压力颇大。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1-2年级会认1600-1800个常用字。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能喜欢上它们,我想,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才能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1.1兴趣引入。利用动画片吸引孩子的眼球。几乎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动画片有图像有声音,能吸引孩子的眼球。于是,我买来了《巧虎学汉字》,在课余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放给他们看。比如在学"火"字的时候,《巧虎》先出示交叉的两根柴,点燃后出现两个火苗,慢慢的用动画把两根柴变成撇、捺,把火苗变成了点、撇。既形象又生动,孩子就能一下子就记住了"火"字。在教学"大"和"小"的时候,先从屏幕左边出来一个大人,大人张开手臂,迈开步子,像一个"大"字,然后在屏幕的右边出来一个小女孩,小女孩走着走着,动画就把她变成了一个"小"字,一对比,孩子就同时记住了"大、小"这两个字。孩子们一定会在感受汉字神奇的同时,深深地爱上了它们,从而使参与汉字学习的热情得到空前高涨。

1.2巧用游戏,在玩中学习汉字。"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所以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我找了很多游戏,打靶游戏将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里打中正确的那个汉字,过小河游戏里动物只有踩中正确的石头才能到河对岸去。孩子们为了赢得比赛,暗地里肯定会下功夫去学汉字,掉入我“甜蜜”的陷阱。在“添砖加瓦”游戏中,写出一个不完整的字,让学生把笔画补充完整。例如水、牛、羊三个字,补充完整之后,学生既记住了"水"字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也分清了"牛"与"羊"字一竖的不同。在"送信游戏"中把一定数量的生字与拼音分开,在黑板上先贴上一个个音节,再把各个生字的卡片发放到每一位学生手中,然后请学生上来送信,比哪一组送的信又快又准。每组学生手中的生字卡片,随每一次的比赛后互相交换。

还有“摘苹果”、“开火车游戏”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法,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味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

2.教授识字方法,使学生善于识字

有了兴趣,孩子们爱上了识字。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将运用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来学习汉字。

2.1猜谜识字。字谜是学生极感兴趣的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们好奇心很强,我在教学中利用汉字的构造特点,编一些简单的谜语让他们去猜字,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了知识,提高了识字效率。如“两个人坐在土上”,学生马上想到是“坐”字。这样既认识了这个字,也会写了。我不仅打算让学生猜字谜,也让孩子学会编字谜。如学到"美"字时,学生就能编个“大王长着两只角,真美!”等类似字谜,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理解识字。汉字有很多偏旁,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识字记字。如“渴”和“喝”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喝水要用口,口渴要有水,学生这样一理解,马上就记住了。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还是形声字,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如一年级下册《识字的小秘密》,中的生字都是形声字:"烧、浇、挠、翘"。教材的编写意图就在于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

2.3加减法识字。许多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换部首又能变成另一个新字,我们就把学过的字进行分类,让学生说一说某一个字是怎样由另一个字加、减或换部首得到的,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迁移、联想潜能。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从熟字过渡到新字,从而有效识字。例如:日+月=明,思-田+自=息。在这种情况下,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的枯燥过程,而是充满情趣的游戏。

2.4归类识字。利用汉字的偏旁,把汉字分类。和手有关的字:如抬、拍、担;和水有关的字:如清、海、湖等;和动物有关的字:如狐狸、猫、猪等,这样的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再看看声旁,就知道了这个字大致的读音和含义。再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字,学生高兴地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3.开拓识字渠道,使学生广于识字一提起识字,我们总是习惯地想到课本、课堂、学校,这些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汉字到处可见。因此,我们要改变思维方式,拓宽识字途径,利用各种渠道让学生识字。

3.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学校里到处是汉字,校名、校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园橱窗等,这些汉字我们天天看见,日子一久,学生就有意无意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校,对学校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加上刚开始学生字,识字的兴趣非常浓厚,此时,带领他们去认读班牌和各科室名,告诉他们:"音乐室"是小朋友们上音乐课的地方、"美术室"是小朋友们学美术的地方、"电脑房"是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学电脑的地方、"校医室"是全校师生看病的地方、"校长室"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餐厅"是全校师生吃饭的地方、"多功能厅"是听报告看录像的地方……学生非常感兴趣。有一回,我要去文印室打印东西,一个学生马上自告奋勇说他去,我问他认识你么?他说他认识"文印室"三个字,会看牌子呢。

另外,学校经常迎接各种检查,开办各种大型的教学、教研活动。这时校园里就会张贴宣传标语、字幅、口号,如"践行中国梦,环保我先行"、"阅读助力中国梦"、"向国旗敬礼,做有道德的人"等,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去读读上面醒目的字,实在令人难忘。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引领学生在校园中认读熟字、认识生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在班级里,我把门、窗、黑板等东西都贴上拼音和汉字,要不了多久,学生们就记住了他们。班级里有50多个学生,我打算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好自己名字的拼音,轮流让学生发本子,50乘以3,150多个生字就将会被大多数学生给轻松认识了。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我分类给孩子展示汉字,如这期是植物类的汉字,下期是动物类的汉字,学生们就会饶有兴趣,一点也不觉得识字辛苦。平时,我还开展"本周识字之星"等评选活动,让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识字。

识字一个阶段后,一般学生都能读一些注有拼音的读物,如故事、儿歌、寓言等。 当学生自己读懂一个小故事或一首儿歌时,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因为他已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下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在识字后充分展开阅读,不仅课内读,课外也要求读,在班中设立小小图书室,针对个人喜好有选择地读。根据学生好表现这一特性,利用晨会、班队课开展讲故事比赛,并评出"小小故事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

3.2在校外各种场合中吸收汉字,运用汉字。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确,父母是孩子识字的天然资源,正因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认识了汉字,学会了做人。我常常和家长交流沟通,识字除了课外,还可以更轻松地学,从生活中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大量的识字。可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家中的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沙发、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制作标签,贴在相应的物品上,对应识字。还可以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如学习用品、食品等的包装袋,广告语、街头的招牌、随处可见的店名等,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识字库"。现在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动画片、各种综艺节目,孩子都能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所以,我还会引导学生看电视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得问家长,在不知不觉中,陌生的字符变得熟悉,进而成为自己认识的汉字。

参考文献:

[1]吉丽.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的教学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许道栋.快乐 自主 探究――谈小学语文低年级开放式识字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5年07期

[3]王伟杰.自主学习 快乐识字[J].林区教学,2005年01期

上一篇:浅谈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