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14 09:06:44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

摘要: 中国历史悠久的慈善思想影响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先秦时期,儒家、道家等诸子学说体系里就孕育着丰富而又精蕴的慈善思想。本文中,笔者在前人慈善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慈善思想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

Abstract: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charity thought, which affect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hilanthropy in our country, both has the close relation. In the pre-qin period, Confucius and Confucianism, Taoism had gestated rich and fine charity thought.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on charity though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thought in China.

关键词: 慈善;慈善事业;慈善思想

Key words: charity;philanthropy;charity thought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328-02

0 引言

慈善,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最早出自《魏书·崔光传》:“光宽和慈善,不许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注“慈”只二字:“爱也。”而《韩非子·内储》有曰:“王曰,慈惠,行善也。”用通俗易通的话说就是:以慈行善。日本学者吉田久一把“慈善”规定为以仁义为特征的儒家慈善、以爱善或禁欲为特征的基督教慈善和以慈悲为特征的佛教慈善,三者既相通又有差异[1]。而西方学者认为:“慈善是对于所爱的人的幸福的一种欲望和对他的苦难的一种厌恶。”慈善事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非常的迅速,仔细研究其思想,你会发现中国的慈善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佛教的“慈悲为怀”、道教的“禁恶行善”思想与儒家的“仁者爱人”学说影响都非常广泛。但是传统的中国慈善思想只具有宽泛的原则而没有具体的措施,或者说只具有世界观而没有方法论[2]。纵观中国慈善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代传统慈善思想、近代慈善思想和现代慈善理念。

1 慈善思想的转变

1.1 古代传统的慈善思想 尽管“慈善”一词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以后才开始使用的,但是我国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关于慈善的理念和行为。所以,关于我国慈善的渊源,不仅可以从佛教教义中寻找,也可以到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宝库里去探索[3]。先秦时期,孔孟、老庄等诸子学说体系里蕴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到了两汉以后,佛教的慈悲观、业报说和功德观也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兴起、发展的思想渊源。周秋光在早期研究慈善思想渊源曾提出:儒家文化中仁爱思想、民本思想、大同思想以及儒家礼俗都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源头;同时他也认为道家文化的“赏善罚恶,善恶报应”等道德观念,是古代中国传统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4]。严雄飞在其文中指出:在中国古代社会,慈善救助思想主要分为人性和理性两方面。人性救助慈善思想是从人的同情心即仁义出发;理性社会救助思想是为维护统治地位而实施的“仁政”[5]。这两个方面都渗透着儒、佛、道三家主要思想。除此之外,王卫平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包括儒家仁义学说在内的爱民、助民思想与慈善的含义基本相通。他这个时期中国慈善思想的基础归纳为以下四点:民本思想;儒家“仁义”学说;佛教“慈悲为怀”学说;民间善书所反映的道教思想[6],由于这四个方面相互融合与发展,推动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日趋成熟。笔者认为古代传统的慈善思想离不开儒家仁义学说、道家文化,正是这些精髓文化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慈善思想的形成,保证了慈善事业的顺利发展。

1.2 近代慈善思想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文化思想开始逐渐向中国社会渗透,中国传统的慈善理念同样受到西方慈善理念的冲击。不少先进思想家通过接触西方文化,进行中西慈善事业的比较分析,认识到西方国家“教养并重”慈善理念的合理性与重要性,一改抗拒心态,主张向西方学习。尤其是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辛亥革命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当时中国慈善思想的转变。这个时期我国慈善福利观体现出古今贯通、中外汇聚的特点,影响和促使了我国慈善事业向近代化的方向迈进。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当时出现了“富国养民说”、“兴业济民说”、“以教代养说”、“慈善公益说”等新的慈善思想和理念[7]。这种新的思想观念使当时中国慈善思想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作为当时先进认识的王韬、郑观应、薛福为传统的慈善思想向近代工商为基础的慈善思想转变提供了坚实基础。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佛教在革命浪潮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影响下,认识到必须要振兴衰落中的佛教文化,积极的继承和发展佛教历史上的优良传统,来适应社会变革的新需要。在当时积极兴办服务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成为了普遍的共识。因此在民初成立了佛教会,明确地将救济、劝善和化恶作为服务社会的三大事业[8]。

同时期的辛亥革命的出现更是中国慈善思想转变的催化剂。辛亥革命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洋务运动开始,先进的国人学会了睁眼看世界,积极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典型的代表人物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等。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慈善福利观,尤以民生主义最具特色。孙中山从民生问题出发,阐述了他的基本慈善福利观:“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9]他对民生思想的表达,也暗含着为国民之福利进行慈善活动的意味,这一思想在中国慈善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慈善救济事业向制度化、法制化转型的思想先导[10]。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带来的变动思想使得当时中国慈善思想有了第二波的发展高潮。

周秋光,徐美辉在《论近代慈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原有的慈善思想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由传统向近代转变,最终形成了具有崭新内涵的慈善思想。教会在华兴办了大量慈善机构,是中国人了解西方社会慈善事业最直接的途径;西学报刊的传播,使国人对西方各国慈善福利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加之中国人海外的亲身见闻促使人们对于慈善的认识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以洪仁王干、康有为、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也学习了他们的慈善与社会福利思想,形成了各自的慈善福利观[11]。

1.3 现代慈善理念 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是个体自愿对于社会弱势群体或公众福利的无偿捐赠行为,具有制度化、组织化和规模化的特征[12]。现代慈善的发展要求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体制和文化建设方面。随着慈善事业的发展处于高速转型的历史时期,许多学者对现代慈善理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王振耀在研究现代慈善中提出了十个基本的慈善理念:施者感恩受者;对捐赠者宽容;高调慈善;来自民间的慈善压力;组织发达而不是个体单干;免税行善而不是竭泽而渔;重税施压而不是道德说教;保护尊严,杜绝揭人隐私;捐赠权高于社会知情权;全民慈善优于富人慈善[13]。

郭祖炎在《试论中国现代慈善基本理念》一文中提出:现代慈善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慈善而言的,符合现代社会开放性特点的新型慈善组织方式与模式,它由现代慈善理念、现代慈善行为、现代慈善制度三方面构成[14]。他具体阐述了“资本精神”理念的财富观、超越性“大爱”、“契约精神”、“责任与权利并重”的四种慈善理念。

而孙忠名认为现代的慈善理念应该重视慈善文化建设与慈善政策法规建设中的政府职能[15]。就慈善文化建设而言,政府要加强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宣传,同时要促进传统慈善文化与国际慈善文化的结合;对于慈善政策法规建设来说,政府要加快慈善事业基本法的立法进程,并且对慈善事业进行监督、约束,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宁夏“黄河善谷”战略构想的实施更是慈善产业理念在现代产业中的延伸和拓展,它以创造良好的全民慈善环境为基础,坚持瞄准现代慈善前沿,顺应慈善发展趋势,打破了传统的慈善发展模式,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对现代慈善理念更为具体和形象的诠释[16]。

2 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许多经典的慈善思想,儒家和道家强调的是道德的提升、内心精神升华的反映;基督教和佛家则是通过外来神异力量的压力来影响和培养慈善思想和慈善行为。近代慈善思想在革命的影响下,积极融入了西方慈善文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保证了当时慈善事业的发展。目前,现代慈善的形成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还处在不停的变革之中。它代表了慈善理念的发展在不断的完善,同时它也不断推动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吉田沫一.日本社会事业的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朱敏.二十世纪初中国慈善思想的嬗变[J].华章,2012,22(3):139-140.

[3]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1999,2:116-121.

[4]周秋光.中华慈善思想的渊源[J].中国减灾,2008,5:46-47.

[5]严雄飞.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慈善思想种类及作用[J].前沿,2002,10:128-131.

[6]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江苏社会科学,1999,2:116-121.

[7]朱敏.二十世纪初中国慈善思想的嬗变[J].华章,2012,22(3):139-140.

[8]张曼涛.佛教经济研究论集[J].现代佛教学术丛刊,1977:19-32.

[9]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朱敏.二十世纪初中国慈善思想的嬗变[J].华章,2012,22(3):139-140.

[11]周秋光,徐美辉.论近代慈善思想的形成与发展[N].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5,9.

[12]史竞艳.现代慈善的起源、发展及特征[J].思想战线,2012,3(28).

[13]王振耀.现代慈善的十大基本理念[N].南方周末,2011-5-13(6).

[14]郭祖炎.试论中国现代慈善基本理念[J].伦理学研究,2013,1:13-127.

[15]孙中名.论我国慈善理念的变迁与政府职责[J].探讨与争鸣,2009-9.

[16]李喆.慈善产业:现代慈善业的新理念[N].宁夏日报,2012-8-23.

上一篇:对高校辅导员考核评价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无结构对等网络资源聚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