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完善

时间:2022-10-14 03:39:46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完善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F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271-01

摘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等多方面的要求,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必然性。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因而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行政中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展较晚,在近几年中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足和差距。本文通过剖析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现状问题,立足于现实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问题分析;完善措施

一、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发展的环境基础

绩效评估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是绩效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系统的绩效评估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活动,绩效评估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我国民主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步,公共部门改革的深入进行为绩效评估的实施提供了基本的政治环境。首先,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日益增强。政府也逐渐向人民群众公开政府工作的成果和效益,社会公众也开始对政府绩效评估感兴趣,已经把它视为了解、参与、监督政府工作的新途径。如去年12月份南京市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民众参与热情很高。其次,我国公务员对其自身的绩效评估也较为热衷,通过科学的绩效评估基层公务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以及与其他人的差距,从而改进工作,而高层公务员则将绩效评估视为对下层实施领导指挥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绩效观念已深入人心,这为开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

当前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很多政府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绩效评估活动。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绩效评估相关法律不健全。

早在1993年美国国会就通过了《政府绩效和结果法》,它要求所有的联邦机构发展和使用绩效评估技术并向民众报告自己的绩效状况。英国也于1997年颁布了《地方政府法》规定地方政府必须实行最佳绩效评估制度,各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绩效评估工作,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及固定的程式。另外,日本,荷兰也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要求政府部门进行绩效评估。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立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政府绩效评估法案,致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随意性大、评估过程不规范等问题。

2.绩效评估主体单一缺乏专业性。

评估主体作为评估活动的行为主体,对评估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至关重要。一直以来,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都较为单一。以前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估方式,虽然有利于实现一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容易导致地方政府部门唯上不唯实,政绩做给上级看,致使评估结果失真。另外,将社会公众作为绩效评估单一主体的行为也是值得商榷的。社会公众作为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消费者,对政府工作的实际效果、感受最为深切。在一定程度上,其满意度是衡量政府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评价者对评估系统的认识和反应不一致,再加上评估者的素质、背景、立场不同,对同一内容作出评价时,会出现较大的倾向性差异,因此仅以社会公众作为单一评估主体的方式往往也会影响到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缺乏专业性也影响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3.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性。

评估指标是评估内容的载体,也是评估内容的外在表现。要正确评估政府绩效,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目前,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系还不够全面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估体系设计上存在缺失。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较为统一的、基本的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及不同部门在制定指标体系时缺乏原则性,当牵扯连带责任时难免会在设计指标时避重就轻。二是有些指标的内容不合理。有些政府部门已有的评估指标体系中包含了与绩效无关的内容,导致评估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三、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完善措施

通过以上对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在深入认识和学习企业及发达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以下针对性措施:

1.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使绩效评估活动法律化、制度化。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长期以来往往是行政命令式的布置检查,甚至是突击式的大检查、大评比,难以引起评估者和被评估者的足够重视,以致常常使评估活动流于形式而收效甚微,没有真正起到通过评估促进公共部门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改进不足的作用。美国是一个法制较为健全的国家,政府活动、行为大多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为有效地推行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活动,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鉴于美国的经验,我国也应该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活动法律化,做到绩效评估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样才能使评估者和被评估者都引起高度的重视,才能以法律的权威使评估活动真正作为一项制度而稳定、经常地开展下去。

2.建构多元化、专业化的评估主体。

评估主体是评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大体上可分成政府内部评估主体与外部评估主体两个层面。内部评估主体主要指的是政府机构自身包括上级和下级考评。目前政府机构内部普遍实行的是上级考评,而下级考评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下级考评是指由各部门的下属直管或协管的组织组成,对该部门进行评议。由于这些组织既是上级部门的基层单位,又对这些上级部门工作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对这些部门的绩效情况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值得注意的是,下级考评有赖于从法律上树立其评估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外部评估主体主要包括公众、专家、专门机构及新闻媒体的考评。首先,发挥公众的评估作用,可在综合性考虑服务对象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基础上,选取适度规模的代表来组成考评主体,并且对选定的这些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入整个考评主体系统中,综合得出结论。其次,专家群体具有一定的专业视角和专业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信息工具可以有效的参与评估。最后,专门机构指的是民间的咨询机构。我国公共部门应多培育、扶植民间的研究机构,做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同时新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个方面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3.建立完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灵活的评估标准。

大多数建立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政府部门都把经济、效率、效果、质量等标准纳入了指标体系。因此我国在设置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也应该注重增加评估投入――产出、效率、效能的指标。同时,为了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必须建立大量具有可比性、可测量性的指标体系,也要根据各个部门的特殊情况建立起灵活多样的具体标准。具体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应明确政府职能,因为评估指标需根据公共部门的职责范围来设定。同时,涉及评估指标时还需要考虑全面性,要涵盖公共部门工作的基本职责范围,尽量避免评估指标的缺失。

其次,评估指标的设计内容要合理,既要考虑一般性的指标,还要突出一定的灵活性。在不同部门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中要考虑部门工作特点,合理的制订评估标准。

上一篇:工务线路设备图表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下一篇:关于深化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