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时间:2022-10-14 01:40:46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人生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触到各种新鲜的事物,其中有健康的,但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他们的生活阅历浅薄,往往是非分辨不清,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

语文这一基础学科人文性、工具性极强,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语文教学的题材涉猎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教师应努力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身为教师,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从而激发学生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愤学习积极进取。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其中有歌颂祖国雄美的诗篇,也有生动的事例,尤其是在上本单元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时我给学生介绍黄河的历史和豪迈,带学生欣赏了与黄河有关的诗文和乐曲。还特意找了几张黄河过去与现在被污染的对比图片像学生展示。学生在一边感受祖国江山的美好同时,也为如今的黄河而担忧,他们还自行组织了针对于:怎样保护黄河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在不自觉中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收集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光如此,他们还联想到自己的家乡。课后在他们的作文中,学生用稚嫩的文字在赞美祖国和家乡,也在关心祖国和家乡的发展,我看到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爱。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渗透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比空洞说教的效果好得多。

二、抓住文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作用

中学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如《音乐巨人贝多芬》《再塑生命》等,这些篇目学生易读好懂,其中的主人公都有优秀的品质和言行,是学生最佳的学习榜样。我在课堂上讲授这些篇目时,多采用的是学生讨论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寻找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再对照自己和身边的人,发掘身边的典型。以此来引导和激励学生进一步见贤思齐、赶超先进。

三、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责任感和做事情的毅力

中学阶段的学生尤其是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处在万般宠爱于一身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责任感欠缺,对很多事物的认识还是很模糊,大多是以自己的好恶决定对一些事物的态度,分辨能力弱。因此更要求我们在学校的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课,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对古文的学习往往是学生感到厌烦的一项,学生一开始还稍有兴趣而后就兴趣缺缺,甚至不愿意学习古文逃避对古文的背诵。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般采用分组比赛学习的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往往都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我还会强调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式,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提出表扬,让学生体会到战胜困难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们对要完成的任务的责任感,同时也不知不觉地磨练了学生的毅力,使他们在晦涩的翻译与枯燥的背诵后,能获得成功的快乐,这样我的教学目的才算是真正达到了。

四、设置角色,在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课堂上说得天花乱坠,学生终究是要进入社会的,因此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就可以创设情境,设置角色,让学生通过活动进入社会角色,为学生提供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如:设置“合格小公民” 角色系列,通过自我角色实践活动,培养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又或,选择学生易于认知的角色,通过观察、采访、模拟等形式了解这些角色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道德素养,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艰辛与欢乐,初步明白角色与角色之间,角色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公众道德和社会意识,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课堂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面是极其宽广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积极探索,加强政治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上一篇: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