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析

时间:2022-10-13 09:26:26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浅析

摘 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和执行效果,直接影响到财政经费的绩效和国有资产的安全。鉴于此,结合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对事业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情况及制度执行有效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092-02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事业单位职能是为社会公众和国家安全提供公益,不同于企业,不以赢利为目的。但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保证事业工作的效率、效益,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推进廉政建设,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仍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一、事业单位内控的作用

1.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事业单位要保证各项事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及时掌握单位经济运行情况,以确保决策的正确性,而内控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各项经济业务的管理,确立了内部牵制和监督,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保证事业活动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制度通过确定单位各项工作职责分工,建立规范、严格的审批程序,实现有效的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即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益,又保证了事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3.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单位的资产属国有资产,内部控制通过适当的方法,对预算的制定和实施,货币资金的收支,合同的签订和实施,物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挪用、贪污、滥用、毁坏等,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4.推进单位廉政建设。有效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将会对通过公款吃喝、旅游、送礼等方式任意挥霍财政资金,将公款直接或间接挪为己用,私分国有资产等行为实施控制管理,防止腐败,积极推进单位廉政建设。

二、事业单位内控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承担任务的审计检查工作力度,除国家审计部门常态化、持续审计监督外,在事业单位开展了“小金库”和反腐倡廉等专项治理工作,对个别领域开展了专项的审计检查工作。在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究其原因,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否,及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是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大多数事业单位能够意识到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也在逐步地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但通过调查和沟通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制度体系建设不完整。事业单位现有执行较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多是独立的、不成体系的,也是历年积累下来的,如审批权限控制,往来账款控制管理等,而对于采购、投资、合同和项目管理等关键经济业务事项,大多缺少控制制度;新建内控制度多是因某种需要或是检查查出问题而促动制定,如单位为了应付ISO9000认证检查,突击制定了借款管理制度等,制度缺乏指导性和应用性;已有制度中也存在为了体现单位管理者意志,与部门相关规定相冲突的情形;现有制度体系存在没有结合国家财政管理要求变化,与时俱进进行修改和完善的情况,制度时效性差。总体而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2.职责分工不明确。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对于每个经济事项各环节的职责分工存在不明确的情形。如经济合同管理方面,谁要对合同的经济条款负责,谁要对合同的真实性负责,合同是否履行由谁来负责,在合同管理制度中往往缺少明确的责任,常常会出现一些合同纠纷,当出现合同纠纷时又互相推诿。在审批权限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单位领导“一支笔”或是“放权”的情形,即单位报销业务不论金额大小全部由领导签字,或是单位领导只管百万元以上的报销业务,两种情况都不是有效的控制模式,内控管理比较机械化,控制往往流于形式,潜在风险较大。

3.流程控制不规范。业务事项过程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决定了内控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现有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在流程设计方面,往往过于简化或是过于烦琐,在实施过程中要么因为缺少必要的过程牵制和监督,不能达到真正控制风险的目的;要么因为程序过于复杂,执行难度加大,增加了控制的成本,得不到有效的实施,久而久之,制度就会被束之高阁。

4.关键风险点控制不准确。对事业单位发生的一些违法违规情况进行分析,会发现在关键经济业务的管理和控制方面,控制的手段和措施过于形式化,甚至于缺少必要的控制制度,从而让一部分人钻了空子,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在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过程中,发现了较多收入未纳入符合规定的账簿进行核算、甚至于收入由个人收取,因缺少监督和制约机制而私存私用的情况;通过列报虚假会议费,结余存入宾馆归个人或是小团体自由使用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5.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好的制度需要认真落实执行,才能有效地发挥制度的作用。当前大多事业单位建立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但很多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位对内控制度执行推进力度不强,全员认识和参与程度不够,单位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实施监督机制等,当然也存在制度本身不尽合理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内控的重点内容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涉及内容较多,包括预算管理、项目管理、投资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现金管理等多个方面。笔者认为,在预算、采购、项目、合同几个方面应重点进行控制管理,控制体系中同时应特别注意对关键风险点的控制。

1.预算控制。预算工作贯穿单位工作的全过程,预算编制的合理、合规和有效,将直接决定单位经济运行,做好预算编制的整体协调、分工协作、集体决策等工作尤为重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注意收入支出的牵制控制、收入实现、支出过程控制和审批权限控制、重大支出决策、政策执行等方面。对会议、劳务、票据、业务招待和出国等关键点应特别加强控制管理。

上一篇:旅游消费者媒体接触对感知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 下一篇:国外民间金融法制化模式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