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建设与中原经济区构建

时间:2022-10-13 05:54:40

低碳城市建设与中原经济区构建

【摘要】本文作者从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出发,探析中原经济区低碳城市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城市 发展

一、中原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

(一)是实现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必然选择。

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2010年下半年人口已经超过1亿,河南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能源消费增长较快,河南能源以煤炭为主,占消费总量的80%以上,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这表明河南碳排放强度处于较高水平,对全国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目标意义重大,因而要实现国家减排目标,河南责无旁贷。

(二)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大省,然而能源却不能自给。近几年,河南能源供需缺口不断加大,由于河南缺油、少气、水资源也不足,因而对煤炭的依赖不断上升,在河南能源生产中,煤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由于煤炭的超强度开发,造成储采比下降,后续供应能力堪忧。这种过分依赖煤炭的经济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而低碳经济则要求一方面要尽可能地降低煤炭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较少的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使经济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三)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河南经济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成为阻碍河南农业发展的“瓶颈”;第二,第二产业发展迅速,但工业的重化工特征明显,对能源资源依赖度大,产品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第三,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无论是对GDP增长的贡献,还是在促进劳动力就业方面,河南第三产业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这种经济结构不但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低,河南经济结构迫切需要向低能耗、低环境破坏和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转变,这刚好也是低碳经济的要求,因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改善河南的经济结构,使经济结构不断向高级化发展。

(四)是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一场以低碳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各种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同时也要看到,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仍然没有取得突破,这就为后发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赶超的机会。

二、中原经济区低碳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科学制定低碳城市规划。

政府应构建适合市情的低碳城市发展理论框架,厘清低碳城市规划建设、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关系。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规划编制,推行空间紧凑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通过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打造组团式、网格化、生态型城市结构;摒弃传统方式上的功能分区,注重混合使用和适度高密度,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以减少市民出行半径,降低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避免资源和能源浪费,形成低碳化城市发展模式。

(二)大力调整能源结构。

对于化石能源来说,以煤炭作为碳源的排放量最高,石油其次,天然气再次,其他的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属于无碳能源,过分依靠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必然会造成能源强度高于其他发达地区,因此应从能源利用产业化人手,改变传统的燃煤为核心的产业链,积极制定新能源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加速发展太阳能、天然气、风能、地热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提高现有能源体系的整体效率。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过快增长,遏制化石能源总消耗的增加。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的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建设项目能耗审核制度,限制和淘汰高碳产业项目,通过控制投资规模与调整投资结构,提升新增产能的能效水平。扶持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新能源在新型现代化农村发展中的应用。

(三)促进低碳产业发展。

建立低碳产业体系。以新兴产业集群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支撑产业,重点推进物流项目、电子信息项目、物联网项目的建设,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开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物联网等重大科技专项以及半导体照明、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发展低碳农业,推进农业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和生产规模;实施绿色农业,以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打造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品牌;推广节水节能技术,从耕作制度、耕作技术、农业机械等方面减少水资源、能源消耗;鼓励对农产品加工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都市农业等观光休闲农业模式。

(四)积极发展低碳交通。

在交通能源消耗整体呈急剧上升的严峻形势下,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先进经验,立足低碳城市建设实际,创新交通管理模式,实现交通体系低碳化、生态化、信息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公交专用道,完善公交主干网络;加快轨道交通、BRT系统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步伐;提高城市交通运营服务水平,实现城市交通良性发展。鼓励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型汽车的发展,加大对现有运输工具的升级换代,实施技术性减碳。大力倡导低碳出行,建设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为自行车出行提供良好环境。由于小汽车出行单位碳排放量是轨道公交的数十倍,慢行系统的上百倍,因此实现城市交通低碳化的关键是降低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应通过采用经济调控和政策引导等措施,规范私人小汽车的使用管理,防止过快增长对城市交通造成压力。

(五)建造绿色低碳建筑。

完善建筑绿色节能体系,推广低碳建筑,在减少碳排放的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用低碳理念指导城市建筑设计,在设计中推广应用绿色节能建筑技术,推进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光电产品的结合;充分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设计建筑的热水、空调及供暖系统;合理设计通风与采光系统、最大限度采用自然通风和利用自然光。在建筑过程中,选用生产中碳排放量少的建筑材料,侧重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在建筑使用过程中,推广节能电器、节水器具,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倡导市民节能行为,从各个环节上做到低碳环保。

(六)引导市民低碳消费理念。

以政府为主导,倡导可持续绿色消费理念,鼓励市民在保持高质量生活的同时,尽量使用低碳产品和工具;加强舆论宣传和教育,在市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上进行积极引导,倡导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用行等方面,提高节能减排意识,从传统的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鼓励市民改变出行方式,短途骑自行车出行,长途乘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工具。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转变传统生产模式,进行低碳技术的开发、设备制造和低碳产品的生产。通过企业提供的绿色、生态产品,引导市民向生态文明型消费方式转化。

(七)加大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力度。

科技进步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重点开展清洁煤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全面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针对目前低碳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的现实,应当尽早建立能源科技储备库,瞄准低碳能源前沿技术,积极开展研究开发和示范项目。政府应加强对研发机构的长期投入,促进研发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和合作,积极建立成果转化平台,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采取市场准入的方式,对符合低碳技术标准的产品、企业进行补贴,对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进行严格限制,使其难以进入市场。

(八)建立低碳城市建设政策保障体系。

加强政府领导,成立由市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多部门联合的低碳城市建设领导机构,统筹和协调低碳城市建设;制定低碳城市建设有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各项制度规范,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实施统一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低碳产业、能源、建筑、交通、技术等相关专项发展规划;制定低碳产业鼓励措施,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扶持力度,优先保证低碳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积极争取国家、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支持低碳示范工程、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J].经济学家,2012,(3).

[2]李超骑,马振邦等.中外低碳城市建设案例比较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18(1).

[3]侯景新,郭志远.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1,(3).

上一篇:金融业务信用风险控制优化研究 下一篇:秦皇岛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