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报告

时间:2022-09-25 04:41:37

城市建设报告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建设系统和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较好地完成了*6年城市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今天,召开全市建设工作会议,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新一年的工作任务。

一、*6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回顾

去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建设部、省建设厅的要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建设”,统筹协调,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城市建设管理呈现新的局面。我市如期实现综合治理珠江三年工作目标,再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建设部授予“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称号,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验收。

(一)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

建立和完善*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及城市规划审议制度,深入组织编制各个层次的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规划体系。展开了新一轮《*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组织编制了《*市近期建设规划》、《*市住房建设规划》、《*市综合交通发展纲要》、《亚运会交通规划》、《污水治理工程总体规划》、《河涌水系规划》、《高压电网建设规划》、《沙面建筑群保护规划》、《珠江两岸地区光亮工程规划》等一批重要城市建设规划。完成了花东镇、中新镇等一批中心镇总体规划的编审工作,全面开展了17个中心镇发展启动区及重点中心村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审工作。编制了14条新农村“文明示范村”规划。

(二)国土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完成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前期工作;完成9个中心镇的建设用地规划,确定了用地规模。全力推进耕地补充和农用地开发复垦工作,确定农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46宗,开发复垦土地面积33100多亩。积极做好建设用地预审报批工作,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的按期实施,供应各类建设用地2668.21公顷;公开出让建设用地36宗,面积234.44公顷。积极开展建设用地储备工作,落实新火车客运站周边、地铁沿线、金沙洲、琶洲、珠江新城、从化新温泉等重点区域的建设用地,完成储备地块征地541.6公顷。加快处理“烂尾地”和“烂尾楼”,全市141宗“烂尾地”,140宗已有明确的解决方案,其中63宗已落实处置方案,解决了10062户、2.8万人临迁户的补偿和安置问题;57宗“烂尾楼”,已有47宗得到盘活。收回闲置土地180宗,273公顷,追收拖欠的土地出让金25亿元,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全力做好征地补偿款清欠工作,共清理拖欠农民征地问题40宗,兑付拖欠款2.734亿元。强化土地执法监察,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606宗,涉及土地面积639.7公顷。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

*6年,我市市本级计划完成城建投资253.68亿元(含电力建设27亿元),全年实际完成工作量256.28亿元,超额完成了年度城建投资任务,先后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设施项目。

大型交通枢纽建设顺利推进。*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5号、6号深水泊位和沙仔岛多用途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南沙至珠江口航道拓宽二期工程竣工验收,满足5万吨级船舶双向乘潮通航南沙港区。南沙港区粮食码头的建设和30万吨油轮码头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新白云国际机场二期、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新火车站及武广客运专线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基本形成。去年是我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就最辉煌的一年,共完成工程建设投资91.46亿元,展开了地铁3、4、5、6号线,2、8号线延长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和广佛线等7条线路的建设,在建线路*多公里,建设工点*多个。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其中3号线首期工程、4号线新造至黄阁段已建成开通试运营,使*地铁运营线网总长度达到116公里。

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西二环高速、新光快速路、机场高速公路北延线、北兴立交、南沙港快速路鱼黄支线、黄阁立交等高快速道路已建成;街北高速、增莞深高速、东二环、东新高速、龙穴大道、凫洲大桥等高快速道路建设顺利推进。科韵路、新滘南路、瑞康路、宝岗大道南、东晓南路放射线、五山路延长线、机场东西路、广清立交、白坭河大桥等一批重要道路工程已建成通车;新港东路二期、滨江东路延长线、广汕路延长线、猎德大桥系统工程、华南快速路三期等17项道路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由高速路、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的层次分明、功能明确、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日趋完善。

生态环境建设再创新绩。完成了为期三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庄头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化广场,道路绿化走廊和社区公共绿地,完成了613个采石、采泥场的整治复绿,城区补种路树6万多棵,中心城区新增公共绿地36平方公里。*6年新增公园8个,扩建公园2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30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猎德三期、大沙地一期、南沙一期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已通水试运行;龙归、竹料、九佛污水处理厂厂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石井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已经展开。*6年底,*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7.4万立方米/日,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1.9%。全力推进沙河涌、车陂涌、猎德涌等7条河涌的综合整治,完成了司马涌、墩和涌和庄头涌等一批河涌截污工程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珠江综合整治成效显著,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7.81%,成功组织了大型横渡珠江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4天,占全年91.5%,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正式运营,完成了兴丰垃圾填埋场四区建设和大田山、李坑垃圾填埋场封场等重要工程;展开了兴丰垃圾填埋场配套工程、金沙洲居住新城生活垃圾真空管道收集系统等一批重要环卫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建和改造公厕47座,改造垃圾压缩站30座。

城市景观形成新的亮点。圆满完成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访穗活动停靠点洲头咀码头、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了珠江两岸新一轮夜景工程和中共“三大”旧址复建工程。展开了珠江新城中轴线、海心沙市民广场、白鹅潭两岸景观工程,以及港湾广场、孙中山大元帅府和临江大道绿化、城市主要道路进出口绿化等一批绿地景观工程建设。

城市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城市供水工程顺利推进,自来水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有60万人用上饮用净水。天然气利用一期工程顺利投产,*大学城、海珠区3.9万户居民和224工商业户完成天然气使用置换,标志着*迈进清洁能源新时代。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共有1项500kV输变电工程、5项220kV输变电工程、17项110kV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建成110kV以上架空线路116.38千米、电缆11.08千米,10KV线路488千米。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稳步发展,完成了快速公交建设的前期研究工作,建成一批公交站场和港湾式停靠站。地铁列车运营里程达到3600万公里,安全运送乘客2.54亿人次,日均客运量76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达到123万人次。

新城区建设全面提速。南沙地区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万环西路、亭角立交等道路交通工程已建成,汽车工业园、出口加工区、中船造船基地等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已全面展开。*科学城建设稳进推进,综合研发孵化区三个组团主体工程已完成。*国际生物岛的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展开,过岛隧道工程已动工建设。*大学城三期续建工程,8个校区体育馆、中心区体育场和文学创作中心等工程基本完成。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建设已经展开,新电视塔、歌剧院、新图书馆、新博物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以及周边配套道路建设按计划完成,白云新城开发建设已展开。琶州会展中心二期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金沙洲新城、从化新温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已经启动。

旧城区改造取得新成效。*4年登记在册的91.1万平方米危破房已改造55.35万平方米,同时完成*5年新增的危破房改造面积1.92万平方米,使7416户、2.6万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实现了计划改造危破房60%的目标。综合整治旧城社区环境,完成了沙园、广氮、建设新村、信义小区等191个社区的综合整治,改善了社区环境,并引进现代物业管理,旧城社区环境面貌和秩序显著改善。系统改造旧城区的排水设施,64个问题突出的“水浸街”黑点得到了治理。

住房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明确“十一五”时期我市政府保障型住房的建设目标和年度建设计划,将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量从目前占住宅市场的5%提高到17%;扩大住房保障范围,提高住房保障标准,将我市双特困户住房保障范围由人均7平方米扩大至人均10平方米。累计解决4883户双特困户住房问题。启动77万平方米新社区住宅建设,积极解决城镇双特困户、拆迁户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人防建设快速发展。结合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积极推进一批新的人防工程建设,站前路等一批人防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体育西路、江南西路等人防工程进展顺利。全年验收人防工程85.2万平方米,增长16.3%。全市人均人防工程面积从上年度的0.66平方米上升到本年度的0.76平方米。

村镇建设稳步发展。原定的15个中心镇已全部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其中12个中心镇的总体规划已公布实施。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村庄整治试点村面貌焕然一新,并已形成示范效应。“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白云区槎龙新村、海珠区沥滘新村的建设已经启动;黄埔区文冲村、白云区三元里村的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制定了46条“城中村”的消防通道整治方案,部分“城中村”已清除路障,打通消防通道,逐步完善了消防设施。

(四)城市管理再上新水平。

继续开展“城市管理活动年”活动,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坚持长效管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和环境整治的力度,城市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

查处违法建设取得新成效。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治理违法建设,处理了龙洞村、龙怡苑、仕百格、金满家园、荔湾广场、黄金广场等大批违法建设大案,全市共制止新的违法建设100多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构筑物177.93万平方米。

“六乱”现象进一步得到整治。综合整治交通主干道、大型客运站等重点地区、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占道经营和夜间烧烤档,并长期保持高压监控态势,取缔乱摆卖41万多宗,整治占道经营17万多宗,查处乱张贴1.5万多宗,市容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加强对城市道路开挖的监管,遏制无序开挖行为,切实降低了开挖施工对交通出行的影响。成立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和市政应急指挥中心,完善快速反应机制,提高了对城市管理问题和市政公用设施抢险、维护的处理效率。12319城管投诉服务专线共受理各类案件131806宗,日均受理361宗,共办结131135宗,总办结率达到99.57%。“12319”已成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得民意的城管服务专线。

市容环境面貌进一步改观。加强对城市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保洁,全市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达到5*多万平方米,道路机械清扫率达75%以上。珠江*河段水域和市内河涌水面卫生继续得到改善。完成了43座垃圾压缩站的收运方式改革,全年无害化处理垃圾255万吨。“城中村”环卫保洁逐步纳入城市管理体系,保洁时间提高到12小时。综合整治城市道路进出口,对机场高速、广深高速、北二环高速、华南快速干线、南沙港快速路、新光快速路以及城市快捷路沿线环境高标准整治,全面清拆沿线违法建设,城市道路进出口的绿化景观和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加强对户外广告的整治和管理,依法清拆农林下路等29条城市道路两侧违法设置的各类户外商业广告招牌;并积极改革户外广告管理机制,逐步规范了户外广告设置和管理。全面展开新型行人标识系统建设,为行人提供了更加准确规范的城市方位标识。

(五)建设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

1、建筑业管理。通过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全面加强监管,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680亿元,同比增长7.4%。

有形建筑市场进一步规范。建立完善招投标信息公开制度,强化招投标的事前监督和过程监管,严肃查处投标人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防范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的腐败行为。先后对7宗串通投标案涉及的18个单位和2宗弄虚作假投标案依法作出了处罚;对30家伪造项目经理证件的企业通报批评,并暂停了企业备案资格,为建筑市场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共完成招标项目2600多项,总交易额达到800多亿元,同比增长33.85%。中标价比最高限价平均下降6.25%,节省工程投资约24.23亿元。

建筑质量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完善质量监督体系,严把工程验收关,进一步提高了工程建设质量。*6年*地区共有168项工程被评为市优良样板工程,16项工程被评为市工程质量五羊杯工程,37项工程被评为省优良样板工程,4项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4项工程获得“詹天佑大奖”,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地铁3号线*东站2项工程获得“鲁班奖”。丫髻沙大桥被评为首届“中国十佳桥梁”。

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以防范重大特大事故为重点,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种管理制度,积极对深基坑、高支模、起重设备、人工挖孔桩等施工环节开展专项治理,强化安全生产检查督察,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施工安全动态监控,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建筑工人实行“平安IC”卡信息化管理,有力地提高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6年纳入市政府监管的施工项目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9宗,死亡13人。事故宗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52.63%和58.06%。严格落实建设工地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控制夜间施工和噪音扰民现象;专项整治泥头车,落实建设工地降尘措施,努力从源头上遏制了余泥撒漏、粉尘污染等问题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建筑节能取得显著成效。我市顺利完成建设部“建筑节能试点城市”工作任务,新建项目节能审查备案率达到100%,建筑设计实现节能50%的目标。墙材改革稳步推进,新墙材应用率达到92%,相当于节约土地2270多亩、标煤8.53万吨。散装水泥供应率和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清理拖欠工程款任务全面完成。我市纳入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统计的拖欠工程款共1441项,共56.91亿元,其中财政性投资项目550项,合计18.63亿元,在强有力的协调督办下,提前三个月全部完成清欠任务。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做到发现一宗,解决一宗。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企业信用制度体系,有效地遏制了新的拖欠行为。加强对施工企业劳动保险金的调剂和管理,比较好地保障了建筑企业离退休职工的生活。

2、房地产开发管理。以国务院的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为指导,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落实“双限双竞”等调控措施,合理调整住宅建设用地开发规模和住房供应结构,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确保了我市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房地产投资开发规模稳定增长,房地产投资总额达到556.79亿元,同比增长9.6%。房屋施工面积6831.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7%,房屋竣工面积1513.6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1%。商品房销售面积1316.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其中现房销售497.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期房销售819.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商品房销售合同金额861.9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现房销售310.47亿元,同比增长15%,期房销售551.48亿元,同比增长33.6%。10区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6806元/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成交均价6315元/平方米。

3、勘察设计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落实节能和环保措施;以设计创新为突破口,加强工程设计研究和方案优化,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积极推动设计创优,提高了勘察设计质量水平,形成大批勘察设计精品。获得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4项,建设部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29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55项。认真实施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超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和施工图审查备案制度,严把勘察设计质量关。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部分市政和环境工程项目受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滞后的制约,推进速度不够理想;一些公建配套项目,如公共停车场、消防站、变电站、垃圾压缩站等建设任务完成得不够好;不少工程项目竣工决算工作严重滞后,影响正常的移交管理和维护服务;村镇建设,特别是“城中村”改造的力度有待加大;旧城综合改造步伐有待加快;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拆迁安置遗留问题尚未得到全面解决;一些区域,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还需要下大气力整治;建设市场管理中的围标串标现象不容轻视,施工管理中的泥头车违规运输排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6年我市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经验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以新的工作思路科学高效地组织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推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工作经验。

(一)坚持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高度规划建设城市。我们始终坚持站在“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设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高度规划建设城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结合举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50周年庆典,分析总结《*城市建设总体战略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重点完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以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拉开城市发展结构,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完善各个新城区的配套设施和城市服务功能,稳步合理扩展新城区,调整优化旧城区的空间环境,城市整体结构布局进一步得到改善。组织开展城市公共艺术论坛和评选优秀城市雕塑活动,提升了城市艺术品位。编制完善了“十一五”建设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城市建设重要发展规划,系统地对城市建设管理发展作出了安排和部署。

(二)坚持以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为根本目标规划建设城市。我们始终将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一方面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全力抓好新机场、新港口、新火车站、会展中心、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科学城、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高快速路网等对*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改善城市交通,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另一方面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和环境容量,高度重视土地和水等重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城市结构,努力保持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构建“绿网”,改善“水网”,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大控制污染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坚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管理城市。我们按照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高居住生活质量的高度出发,着眼于建设和谐*,正确处理加快城市发展与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以人为本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实施民心工程。积极处理城市规划、征地拆迁、公建配套、危房改造、环保环卫、社区建设、物业管理、“城中村”改造、建设质量安全、建设市场监管、文明施工、清还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公用事业收费、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应急抢险、治理“水浸街”、城管执法和城建公共服务等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效能监察。高度重视抓好歌剧院、博物馆、少年宫、电视塔等文化设施和医院、学校、农贸市场等公建设施的建设,完善公共停车场、人行过街、环境卫生、路灯照明和城市消防等城市配套设施,以人为本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四)坚持统筹协调建管并重建设管理城市。协调推进城乡建设,加快中心镇、中心村的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村庄环境,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综合管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完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监控违法建设和“六乱”现象,强化公共安全监管,提高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协调推进新城区建设与旧城区改造,一方面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加快南沙、萝岗、珠江新城等新城区的建设,完善交通和服务设施,尽快完善新的城市结构体系;另一方面加快旧城区的优化改造,推进“退二进三”工程,系统整治旧社区环境,稳步改造危破房,拆危建绿、拆违复绿,高标准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

(五)坚持创新高效持续发展建设管理城市。我们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创新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提高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创新城市建设管理观念,将城市建设管理摆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确定城市建设管理的目标和任务,着力解决城市交通和生态环境问题,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承载基础;注重城市建设质量,将高标准的质量要求贯穿于规划布局、方案设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又好又快地建设城市。注重提高城市建设投资效益,通过加强造价管理、优化设计方案,公开招投标和严格预决算审核,大量节约了投资成本。创新城建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加强对各有关部门工作的统筹协调,从征地拆迁、规划设计、项目实施、环境整治、市政维护、综合管理等方面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和效能监察机制,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实现各个部门工作的高效衔接,提高城建工作的整体效能。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重点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创新建设事业增长方式,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创新建设科技,增强建设领域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通过组织科技攻关,积极抢占建设科技前沿的制高点,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在城市轨道交通、标志性建筑、大型桥梁建设、智能交通信息管理、城市生态群落设计、生活污水处理、建筑节能等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尤其是在地铁建设中采用了系统减震、直线电机、架空刚性悬挂接触网和站台屏蔽门等多项新技术,建成了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市共有22个工程项目和54项科研成果申报国家、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华夏建设科技奖。地铁2号线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全面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资源节约利用工作,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利用水资源,在城市建设中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集约发展模式,有效地保护了城市环境。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机制,以建立经常性和长效化管理制度为核心,以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制度化督查考评为手段,创新工作方法,形成新的城市管理机制,从依靠短期突击整治转变到坚持制度化管理,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了标本兼治。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手段,全面推进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市政、城市综合管理各种信息化数字管理平台,整合和合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在城市建设管理中逐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快速、准确地相互沟通交流信息,从根本上提高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和水平。

(六)坚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去建设管理城市。将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作为全面完成城建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认真抓好中心组学习,健全党内监督制度,落实先进性教育整改措施,开展“三个走在前面”活动,健全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了党组织领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班子讲政治、顾大局,廉洁高效、团结务实;党员干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从建立和完善干部人才工作机制入手,营造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优良环境,大胆使用各种优秀人才,建设了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技术精湛、敢打硬仗和善打胜仗的城市建设管理队伍。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将反腐败工作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按照责任制抓好各项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落实,重点治理建筑市场商业贿赂,确保了各级领导和建设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了高效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良好环境。

三、*7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当前,*现代化大都市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城市建设管理面临很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精神,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围绕着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着力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国际化水平四个战略性着力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为实现城市建设管理“到2010年一大变”和举办亚运会,全面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各项工作。*7年我市城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全局,围绕富民强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构建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大都市新格局。积极实施民心工程,以道路交通和环境治理为重点,又好又快地协调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营造绿色生态的宜居城市环境,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创新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和建设行业管理,努力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

(一)编制完善城市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抓住城市化快速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开展城市规划研究,完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深入实施“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科学划分调整优化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和严格控制区域,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由中心主城区,南沙副城区、萝岗副城区、花都副城区以及荔城、街口组团构成的“一主三副两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按照“中调”战略调整优化老城区,朝着中心城区产业结构更优、人居环境更好、公共服务更佳、城市管理更强的目标,“调优、调高、调强、调活”,疏解人口和交通,完善配套设施,改造危破房,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展开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滚动编制*市近期建设规划,完善分区规划及控规导则。进一步开展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规划的编制工作。推进交通及市政设施建设规划,制定完成综合交通发展纲要,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和近期交通建设规划。继续完善亚运会场馆交通设施规划;编制珠三角铁路枢纽总体布局及广佛都市圈路网衔接规划。继续编制完善中心镇及重点中心村规划。抓好重大规划建设项目设计咨询和招标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

(二)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力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工作,力争年内完成*市及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实施*市住房建设规划,按照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重点保障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政府保障型住房的用地供应。继续完善农用土地开发复垦管理制度,做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依法做好建设用地供应工作,保障经济发展,切实抓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工作的落实。深入开展土地储备和前期研究工作,加大番禺、花都、白云等郊区周边的用地供应,做好大型储备地块的立项和开发工作。继续清理闲置土地和已前置审批的土地,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继续加大土地执法的力度,严格依法查处违法用地问题。进一步做好采石采泥场的整治复绿工作,改善生态环境。

(三)加快构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7年我市市本级城市建设计划投资239.76亿元,重点推进区域通枢纽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主骨架、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城市轨道网、道路网、水网和绿网,大力实施民心工程。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推进对外交通枢纽建设。完善陆海空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公路客货运主枢纽体系。按计划完成新白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和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逐步把白云国际机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综合性航空中枢。完成*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和沙仔岛多用码头工程,以及*港出海航道浚深工程,进一步完善主枢纽港的功能。基本完成新铁路客运站及武广客运专线*段等重要工程的建设;积极推进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广佛线、穗深港客运专线*段的建设,为珠江三角洲和华南地区人流、物流的快速集散提供高效的交通平台,增强*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地铁3号线北延线,4号线黄阁至金洲、万胜围至黄村段,5号线,6号线,2、8号延长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及广佛线建设。加快地铁站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完善换乘设施和交通接驳服务系统,为市民提供大容量的快速轨道公共交通,并实现各种交通工具的快捷换乘。

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市域高快速道路和中心城区交通主骨架的建设,重点推进京珠高速*段、广明高速、广河高速、平南高速、沙湾干线、汉溪大道、猎德大桥系统、云溪路、洲头咀隧道系统、生物岛隧道等在建的重点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康王路下穿流花湖隧道、护林路三期、东沙大道、车陂路南延线、黄埔大道支线、白云一线延长线、革新路改造、龙溪路改造、芳村大道改造等重要道路交通工程;完成华南路三期、联邦快递配套市政路、广汕路延长线、滨江路延长线二期、机场东西路系统、迎宾路延长线二期、珠吉路延长线、凫洲大桥、龙穴大道、金沙路北延线、蒲洲大道等重要道路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推进中心城区交通路网改造,逐步理顺过境交通,提高路网的交通容量。

综合整治城市交通。系统解决中心城区交通阻塞问题,打通交通节点,优化交通组织,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完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年内重点改造*大道系统、大金钟路、笔村立交等19个主要交通节点。完善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和道路交通标志,完善高等级路网、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建设滘口、西朗、长隆等一批大型综合换乘枢纽,实现高效转换,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东风路、环市路、中山路、解放路、沿江路等23条交通主干道设置新型行人标识系统。

发展城市公用事业。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确定快速公交发展战略和快速公交系统模式,修编城市公交线网规划,设置快速公交通道,全力推进大容量快速公交建设。力争年内试行将中山大道改造成为BRT快速公交线路,以东风路、黄埔大道、环市路、机场路和解放路等交通主干道为骨架,逐步构建快速公交线网。加快推进员村、中山路立交、天河客运站等一批公交站场及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加强出租汽车行业管理,优化运营环境。抓好地铁运营,努力使*的道路快速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成为最现代化、人性化,最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以保障供水安全、全面提高供水质量为重点,全面推进饮用净水工程,扩大净水供应范围,加快供水技术改造步伐,推进供水事业发展;以发展天然气为重点加快发展燃气事业,全力推进天然气利用二期工程。继续抓好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变电站和输电线网等城市电力基础设施。

加快人防工程建设。坚持人防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挥人防事业对提高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效益、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珠江新城等大型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开发,完成体育西路、江南西路等人防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防护能力。

推进亚运会工程建设。按照亚运会规划建设纲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城市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亚运会场馆与亚运村的道路交通和转换系统。全面启动亚运村和新场馆工程项目建设;抓好现有场馆的改造和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努力为2010年的亚运会提供完善的比赛场馆和优质城市服务设施。

全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加快完善南沙地区的道路交通、生活服务和环保设施体系,完成壳牌、中船和龙穴岛物流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展开凤凰大桥、蕉门大桥等重要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科学城综合研发孵化区和生物岛的建设,完善区内基础设施及外部交通的衔接。加快推进珠江新城的建设,展开临江大道东延线、猎德大桥系统等重要市政交通设施的建设,完善区内交通路网。全力推进新中轴线城市广场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启动海心沙市民广场的建设,加快建设核心区包括超高层西塔大厦、新电视观光塔、新电视中心等重点项目。统筹协调核心区内39个重点项目的实施,以一流的交通组织,先进的集中供冷、垃圾收运、节能技术和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结合生态休闲景观,打造*新的城市名片。加快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服务配套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白云新城公共设施和周边“城中村”改造,全力推进白云新城的开发建设。按计划高标准推进大学城二期、琶洲、金沙洲、*新城、从化新温泉、新机场和新火车客运站周边地区等新城区的开发建设。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旧城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利用,妥善保护和利用荔湾区西关大屋、东山新河浦洋房、沙面欧陆风情建筑等历史建筑群;保护北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和旧城市中轴线的文化古迹、历史地貌、历史建筑。重点推进万木草堂、大佛寺、陈家祠、太古仓、大板仓、孙中山大元帅府、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等历史文化古迹的周边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精心修复历史文物古建筑,保持历史建筑原貌,注入文化元素,提升旧城区建设和改造的文化品位。

(四)协调推进村镇建设。

按照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安排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加快公共交通网和信息网向农村地区的延伸,逐步将中心镇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管理高效、环境优美、经济繁荣、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推进中心镇建设。按照“卫星城”的标准,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17个中心镇的建设,抓住中心城区功能重组,产业布局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良好机遇,加快完善中心镇的基础设施。优先安排一批中心镇重点建设项目,积极引导各种资金参与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五通”工程,立足现有条件,以完善新农村规划和旧村整治规划为突破口,组织和引导农民因地制宜抓好村镇环境的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进一步强化对村镇项目建设和农民建房的引导和管理。积极做好村镇建设指导和服务,切实解决农民建房报建难问题。

推进“城中村”改造。坚持从实际出发,采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整体搬迁改造、周转地块启动改造和滚动开发改造等多种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编制完善中心城区33条“城中村”的改造规划方案,结合河涌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康乐村、杨箕村等“城中村”的改造;在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试点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全面启动珠江新城猎德、谭村、冼村3条“城中村”的改造,并逐步对中心城区具备条件的其它“城中村”实施改造。进一步完善“城中村”的消防、环卫等基础设施,打通46条重点整治“城中村”的消防通道。全面整治“城中村”的治安和环境卫生,以消防和治安为重点,切实解决消防安全隐患、违法建设等问题,按照城市管理的要求规范“城中村”的管理。

(五)积极实施“中调”战略。

综合改造旧城区。结合新城区建设调整旧城区的产业布局,继续实施“退二进三”策略,加快对内环路以内大型企业和大型交通站场的搬迁改造。坚持由政府主导,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成片改造与零散改造相结合的办法,按计划稳步推进旧城区的成片改造和危破房改造。积极引导业主通过法律和市场等途径,加快处理“烂尾地”、“烂尾楼”。依法落实拆迁补偿,妥善安置好被拆迁户。综合整治社区环境,开展创建环境达标示范小区工作,对旧城区目前尚需综合整治的400多个社区逐步完成整治,清违复绿,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和谐社区环境。全面启动越秀区新河浦社区、东濠涌地块,荔湾区多宝路、恩宁路地块,海珠区南华西地块的成片综合改造。同时结合河涌整治,对河涌两岸周边的危破房和城市环境进行全面改造和整治。

完善市政和电力基础设施。结合城市水利防洪设施建设,加强对市政排水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及时解决部分地区“水浸街”问题,重点实施天河立交桥等15个“水浸街”问题比较突出的排水改造项目。改造地下管网和地面“三线”,改造排水设施,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取消化粪池。加快推进社会停车场建设,完善机动车辆停车设施体系。按照人性化要求,进一步完善人行道、人行天桥和过街隧道等人行过街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消防设施,配套消防站、消防栓,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实施光亮工程,对旧城区的路灯设施进行改造,扩大路灯覆盖范围,提高照明亮度。计划投入25.4亿元,建设石井、昌岗等5座220KV变电站,骏景、猎德等17座110KV变电站,进一步完善电网,满足用电增长需求。

积极实施民心工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抓好新社区、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7年建设262万平方米政府保障型住房,全部解决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5643户双特困户住房问题,逐步解决被拆迁户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坚持对城市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实行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市民对道路、环卫、消防、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选址意见,以人为本编制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城市建设过程对城市环境和市民生活的影响。认真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做到依法拆迁、文明拆迁,切实保护被拆迁户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编制完善重大特大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置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件。进一步改革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六)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继续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全面开展治理污水、整治河涌、引水挖湖、保护水源、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工地扬尘、环卫保洁、控制噪声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十大行动”。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完善“绿网”,构建绿地生态体系;综合治理水环境,改善“水网”,恢复城乡水自然生态;加强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努力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努力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进城市绿化工程。按照“一环、两带、三网、四片、五组团、六新城”的建设思路,重点抓好环城高速公路,新城市中轴带、城市发展带,水网、路网、社区网,中心片区、北片区、东片区、南片区,新机场组团、新火车站组团、奥体新城组团、金沙洲组团、花地湾组团,珠江新城、白云新城、大学城、*科学城、*新城、南沙新城的绿化建设。抓好白云山、帽峰山、海珠区万亩果园的建设和保护。全面完成采石、采泥场和闲置工地的整治复绿。完成新光大桥桥头公园、琶洲塔公园、东山大街绿化广场、海珠区珠江滨水绿化景观、花地河沿岸绿化景观带、二沙岛中心公园、赤岗塔公园、龙洞公园、增埗公园、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等重要绿化工程。

推进水系治理工程。按计划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猎德、沥滘、西朗、大沙地、江高和石井、龙归、竹料、九佛等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完善四大污水分区管网系统。综合治理市内河涌,按照“河涌截污、堤岸建设、清淤补水、市政配套、绿化美化”五结合的要求,加快对市内河涌的整治,重点推进沙河涌、猎德涌、黄埔涌、乌涌、车陂涌、花地河、大沙河等10条主要河涌的综合治理。加快推进西航道引水补水工程和白云湖工程建设,从北江引水、蓄水给下游河涌补水,确保中心城区河涌水满、水动、水清、岸绿,改善水生态环境。

推进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动工建设李坑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抓好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兴丰生活垃圾填埋二场、第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建筑垃圾处置场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推进李坑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金沙洲真空管道垃圾收运系统、垃圾压缩站等环卫设施建设。全面启动珠江新城、白云新城等新城区配套的垃圾收运和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

积极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以提高能源利用为核心,将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摆到城市建设的突出位置,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事业,重点抓好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实现城市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生产能耗指标,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广使用新墙材和太阳能、风能、热能等能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大型公共建筑为重点,全力抓好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对新建项目全面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推广太阳能节能路灯建设和路灯节能改造。

(七)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以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为目标,按照“城市管理活动年”总体要求,结合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活动,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向纵深发展,重点抓好交通和市容综合整治,巩固“创模”成果,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进一步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守土有责、重心下移”原则,有效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探索符合*实际的城市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完善整治“六乱”现象的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推进城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高城管信息化水平;健全城市管理综合协调、督办、检查考评等制度;推动城市管理立法,完善城市管理法规规章;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强化综合执法;健全城市管理指挥调度机制,充分发挥12319投诉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健全市政园林、环卫保洁和整治“六乱”三支专业队伍,及时抢险和处理脏乱差问题,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效能。运用电子眼监控、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城管互联网站和个人手持PDI系统组成的“四位一体”现代化管理指挥系统,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及综合执法效能。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创卫”,加强对违法建设行为的监控和处理,年内计划清拆违法建设120万平方米,并遏制新的违法建设行为。深入整治“六乱”,改革管理和执法方式,各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管并重、管理执法并举,全力整治交通主干道、重点地区、内街内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六乱”现象,重点整治城市快捷路、华南快速路、新光快速路、广深高速公路沿线的环境,改善市容景观。继续推进旧城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整治新河浦、丛桂、芳草围、黄船等159个旧城社区的环境,创建文明新社区。运用“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的成功经验,整治和美化重点地区、重点路段的建构筑物,规范工商广告招牌设置,稳步推进户外商业广告位置使用权拍卖工作。

加强对市政设施维护和市容环卫管理。强化过街隧道、人行天桥、路灯、路面沙井盖等市政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地的管理维护,使之长期保持完好状态。配合“城中村”改造,逐步将“城中村”的市政设施的配套建设和管理纳入市政维护管理范围。加强对环卫工作的分类指导,努力使中心城区、主次干道、重点地区、道路节点周边环境长期处于整洁有序的达标状态;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突出抓好“城中村”、内街内巷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卫管理,加强珠江和河涌水面保洁,通过创新管理,逐步将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管养、环卫保洁和治安秩序等打包,实行市场化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市政设施维护和环卫保洁水平。

(八)强化建设行业管理。

加强建筑行业管理。将质量安全管理摆到建筑行业管理的首位,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坚持对建筑行业的质量安全实行动态管理,提高市政工程、房屋工程、大型公共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用铁的手腕加强城市建设安全生产监管,对建筑工人全面实行“平安”卡管理,加强对一线建筑工人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继续抓好深基坑、起重设备、高支模、建筑机械等专项治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群死群伤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安全,力争实现工程施工群死群伤零事故目标。强化工地文明施工管理,重点解决泥头车违规运输、余泥渣土撒漏、夜间施工噪声扰民和工地扬尘污染环境等问题。强化有形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遏制围标串标现象,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有形建筑市场秩序。

创新建设科技和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组织开展一批重大建设科技项目研究。在交通工程、大型建筑、环境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建筑节能、建筑文化、城市绿化、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数字城建”等方面,广泛应用新技术。推动勘察设计创优,创造更多的勘察设计精品。加强设计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招投标行为。抓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确保建筑设计质量。

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管理。按照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完善住房供应体系,以调整供应结构为重点,合理调整房地产用地的出让供给,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型普通住宅建设的土地供应量,对部分新社区住宅用地实行“限套型、限房价、限销售对象”政策,平抑楼价。进一步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完善土地使用权一、二级市场管理法规和房地产信息披露制度,强化房地产开发过程和销售市场的监管,建立房地产预警系统,确保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九)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围绕全面完成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党组织在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队伍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认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按照责任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落实。深入治理建设领域商业贿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增强反腐倡廉效能。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城市建设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同志们,新一年城市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一定要以新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姿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协作,全力以赴,积极作为,以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业绩,为富民强市、构建和谐*,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房屋管理局汇报 下一篇:外经贸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