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刍议

时间:2022-09-01 04:28:30

城市建设刍议

摘要:历史的发展导致了城市产生。城市的发展随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世界性话题,建造城市及对城市进行规范化的设计成为当前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师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城市设计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始终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要想全面理解城市设计,就必须从城市设计的起源和发展同时入手。

关键词:城市 建设 新思路

1我国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发展的宏观矛盾综合体:土地与建筑之间的矛盾

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性的综合。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忠实地反映着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寻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建造怎样的作品,才能不辜负脚下的土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土地日益成为一个焦点问题。经济建设越是发展,就越要占用土地。这就形成一个矛盾,也可以说是一个可悲的社会现象,各级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发展,被政绩所困惑,盲目建设,城市建设应该以不损害农民的利益,不损害更多人的利益为前提,科学地规划用地。

1.2微观视角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建筑质量低下

目前我国岌岌可危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腐败比比皆是,解决工程设计施工的制度性问题刻不容缓。短短几个月时间,“楼倒倒”、“楼歪歪”、“楼脆脆”等词语流行起来,这让人们对建筑的质量产生了忧虑。原本威胁一个建筑物安全的首要问题应是地震等自然灾害。但是在中国,施工质量问题却成为威胁建筑物的一个突出问题。

1.2.1施工队伍素质低直接影响建筑质量。

目前我国的年施工量占到世界的50%,这么多项目并不能保证所有施工队伍都具备合格的素质,有的施工人员甚至连沙子与水泥的配比都不知道。

1.2.2建筑施工方式不科学

“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这种不科学的“三边”建筑施工方式是我们三令五申要杜绝的,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工程都在搞“三边”。特别是一部分土建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这些重要工程也普遍在搞“三边”。

1.2.3我国建筑物设计规范要求过低

除了施工环节外,造成出现众多“豆腐渣”工程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建筑物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置水准要求过低,这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建筑物需要的安全性水准,应由设计人员根据业主的具体需要共同商定,制定更富有个性化的安全标准。

1.3大一统制度下的文化忠实体现:建筑形态单一

全国性的城市跟潮现象,建造了千城一面的可悲现象。以政府领导标榜为主流追求的“现代感”“欧陆风格”“时尚花园”“新感觉”,一旦成型,并不是原先所期待的样子。长期滋养而成的传统景观、原有的平衡遭到了破坏,那些“洋”的风格并没有解决中国景观魅力的问题。

虽然中国建筑样式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但从城市的整体规划上来看,开发商和建筑师对建筑色彩很不重视。在城市形象方面,有一个长期探索、调整、磨合的过程,使新与旧和谐一致,正是我们缺少的。中国的建筑设计师所接受的美术教育仅限于绘制建筑设计效果图,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毫无帮助。中国的建筑外观设计基本停留在抄袭和拼凑国外范例的阶段。

2.我国现状城市居住文化误区

许多城市中出现了给居住区取个好听的名子,或是建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等现象,误以为这样就是有所谓的“居住文化”。当然这只是目前住宅开发过程中企业寻求居住文化的误解之一。总结起来表现为以下几点:

2.1肤浅地认为文本文化就能代表居住文化

一些城市以为将某些古人、名人的故居保护起来就能成为古迹,就能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其实不然,居住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集体生态文化,不是“只言片语”就能代表,更多地体现为居住环境、建筑细节对居民的一种人文关怀,从而形成一种集体的生活习惯、生存状态,是空间、时间的某种累积。

2.2对东方文化内涵理解有误区

在影视剧中,总能看到诸如:舞龙、舞狮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热闹场景,很多人都误以为这些就是我们的“东方神韵”“中国文化精髓”。这些能否代表我们古老的中华文化?回答当然是能,但这绝不是全部。中华文化从根基上讲是盛唐时期的朴素文化――朴素中见绚丽、精华、恢弘,而那些大红、大紫的绚丽审美观是近代的产物。居住建筑代表和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审美水平,我们不能过分地去追求民族符号以及衰落时期的文化标识,而把过去的审美观当成今天的审美标准。

2.3对现代居住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城市的布局整齐划一,呈几何形状的规划设计,这些表面上很美观的东西早已被欧美国家所摈弃,而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却在普遍运用。这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是非人性化的、非自然化城市布局,是居住文明的倒退。

3城市设计新思路方法:

3.1建设多功能城市社区

城市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有办公功能,有生产功能,有居住功能,也有休闲娱乐教育等等功能。由于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城市的管理者总是根据一座城市各个区域不同的客观条件,决定优先发展某一项特定的城市功能,这样做既能避免基础设施的分散重复建设,又能突出不同区域的城市特色,从而达到更有效地利用城市资源的目的。因此在对北京市的CBD进行规划和建设时,强调它为金融、贸易、商务、文化、服务行业提供大量商务办公设施(如办公写字楼酒店)以及完善便捷的交通、通讯等服务设施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在CBD建设中只强调物质首要功能,而忽视它作为城市生活的一个整体所必需具有的其他功能,同样会导致城市资源的浪费,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甚而导致某些地区功能的衰退。

3.2减少中国的畸形建筑:

在西方往往只是书本、杂志或展览会上出现的畸形建筑,现在在北京及其他少数特大城市真正开始盖起来了。中国建筑学发展至少有两个方面需要尤其注意,一方面是从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建筑的经济、实用等问题,另一方面是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区域特色的高度,认识建筑的形态与美观问题。由于中国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市场兴旺,国际上一些建筑事务所纷纷来华抢滩,甚至变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极其错综复杂,是全球化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的产物,是建筑界思想混乱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包括建筑同行们造神运动的产物。

3.3科学制定建筑规划

科学制定建筑规划,减少“式”的人工造城运动,“枪毙”政绩工程。这些年来,一些大楼或其它大型建筑刚刚建成没几年就被拆除,有的甚至是因为质量太次造成垮塌,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越来越热衷于大型建筑。据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仅是文化设施领域,2007年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就有68个。由于耗资巨大,它们从一出现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环顾我们身边,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天津的京津新城豪华别墅区,郑州的郑东新区高耸入云的楼群“超越了时代”。

结束语:经历了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知耻后勇的路,但我们更深知任重道远,修身-提高建筑师自身的职业素质;治国-立足国情,寻找一条真正适应现代中国的城市之路,建立独立的建筑体系;平天下-做有独立人格的建筑师,赢得国际同行的认同。让我们共勉。

作者:祁建光(1977―),男,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行业。

上一篇:现代办公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探究 下一篇:浅析建筑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