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26 15:12:30

城市建设规划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技术

中图分类号:S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28-01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方针,推动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这无疑是为全国各相关城市建设规划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成为了城市规划工作中的重头戏。

1 “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面临的各种水危机问题逐年加剧。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雨涝灾害、地下水开采过量导致的地面下沉等等。这一些列的水危机都在制约我国的发展,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居民的生命。而“海绵城市”的提出正是基于要系统化、综合化的解决上述水危机问题,以雨水的高效利用为目的,以低影响开发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依托,结合不同城市的水情特点,将建设项目纳入到城市规划之中,成为各系统、各部门共同支持参与的城市建设项目。

2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 “海绵城市”的目标与要求

3.1 “海绵城市”的规划目标

“海绵城市”的规划目标是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领城市建设,促进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以生态、安全、活力的海绵建设塑造天津城市新形象,实现“水生态良好、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发展战略,构建完善的城市低影响开发系统、排水防涝系统、防洪潮系统,完善城市生态保护系统,建立制度完善、手段智能、措施到位的管理体系,形成河畅岸绿、人水和谐、生态宜居的绿色海绵城市。

3.2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意见》中要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要统筹有序推进,从2015年起,全国各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推进区域整体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4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实践

4.1 天津“海绵城市”规划原则

天津“海绵城市”规划原则是以实现海绵城市建设为目标,继续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使天津市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协调统一。

一是要统筹规划,近远兼顾。在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对海绵城市相关建设行为统筹规划、系统协调;合理确定建设时序,注重项目实施的评估和绩效考核,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持续性。

二是要生态优先,安全为重。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提高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保障城市水安全。

三是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天津市地处滨海内湾、水系发达但生态条件不足、现状下垫面条件不利、新建道路和公建设施多等特点,选用渗、蓄、滞、净、用、排各类设施组合,因地制宜开展建设。特别针对天津市地下水位高,土壤下渗难度大,地下水矿化度高,蒸发强烈,盐碱地分布广泛。合理分析下垫面条件,确定天津各片区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方式;针对盐碱化的问题,筛选适宜的物种,净化水质,强化下渗。

四是要全面协调,综合提升。统筹城市基础设施,与道路、绿地、竖向、水系、景观、防洪等相关内容充分衔接。基于“海绵”理念,全面协调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与海绵城市建设,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管理与协调。

4.2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谋划与制度保障

4.2.1 天津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谋划

海绵城市建设按照源头、转输和末端全流程控制,采用蓄、渗、滞、净等多种设施的优化布局,有效降低径流量和径流污染负荷。设施建设不能与周围景观冲突,优先保障景观功能。

天津在建设规划“海绵城市”规划中,源头控制设施新建区主要采用绿色屋顶和透水地面,建成区主要采用雨水桶和透水地面;转输控制设施采用雨水花园、植草沟、生物滞留带和下凹式绿地,新建地区和老城区,特别是非工业新建区,重点考虑下凹式绿地;末端控制设施宜采用雨水塘和雨水湿地等小型调蓄设施。

地块内雨水控制与利用应优先利用低洼地形,采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等设施减少外排雨水量,鼓励利用景观水体、收集池、下渗设施等作为调蓄空间。

按照道路、公建、建筑小区和工业企业等建设项目类型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选取海绵设施,合理组合,处理路面雨水、屋面雨水等。

4.2.2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制度保障

天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刚性控制指标,并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充分纳入,其他道路、绿地、涉水等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时也保持一致。在划定城市蓝线和生态红线时,充分考虑了自然生态空间格局。强化城市竖向空间设计,将城市排涝规划与城市防洪规划充分协调衔接。市建设、规划、水务、道路、园林、林业等行业管理部门同步完成相关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

严格规划管理,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调蓄容积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土地供应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保持雨水径流特征在城市开发建设前后大体一致。在建设工程“两证一书”批复、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环节,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作为重点明确和审查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中,要求写明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的落实情况,提交备案机关。市规划、土地、建设的行政主管部门分别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落地。

结束语:“海绵城市”建设是全国均需贯彻开展的建设规划,是全面推动我国水环境问题治理的关键性规划,是需要各有关部门统一协调、共同推进的城市项目规划。各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责任主体,需要把海绵城市建设提上重要日程,完善工作机制,统筹规划建设,抓紧启动实施,增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再加之因地制宜地制定制度保障、合理选取技术措施、投以资金保障、统筹合理规划,全国各城市必能发挥各自“海绵”能力,共同缓解水资源问题。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让雨洪不是灾害,而成福音,2012.

[2] 王云才,崔莹,彭震伟,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2013.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电力规划;规划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建设也步入一个速度惊人的发展新阶段。我国非常重视城市建设规划,在1989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十一次常委会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从法律上给城市规划做了保障。电力规划不仅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用电还关乎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它的规划是否完善能影响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行,因此,探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电力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城市建设规划与电力规划之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规划与电力规划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城市建设规划包含城市电力规划的内容,两者的发展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同时又相对自主独立。

2.1相对自主独立

规划是思考与设计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与行动方案;合理科学的规划是发展建设的前提与保证。城市建设规划就是研究城市建设未来发展、城市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它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具有指导城市的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作用。而城市电力规划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了城市供电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通过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新建或改进城市规划区内的电力设施,使得这些城市电网具有环保与美观的特点,达到规划的技术标准,并使电能可靠安全地供给城市的各个用户。从两者的规划范畴就可看出,城市电力规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都要求更强的规划形式,而且其规划领域较小具体,所受到的约束因素也较多较为复杂。只有坚持城市电力规划的独立自主的地位,才能提高其专业技术性,使其得到更好的实施和应用。

2.2相互约束促进

供电直接关系到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供电企业也能城市经济生产中的一重要行业。城市电网支持城市的发展,而城市当前的发展水平和规划目标也制约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电力规划相互作为对方的限制条件和参考依据。城市电力规划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用电生活,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也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建设规划与电力规划之间有紧密的关系。城市电力规划是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二者要配合良好,同步实施才能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

城市电力规划的作用与内容

3.1城市电力规划的作用

电力行业是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服务于城市建设,能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因此,对城市电力发展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在实施上出现一些难点和问题,事先让电力规划工作者在规划建设时考虑到这些问题,做好统筹安排,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而对电力建设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确定的整体规划目标与电网的建设方向。所以,研究电力规划工作是发展电力行业的前提和基础。

3.2城市电力规划的具体内容

城市电力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电网规划、电源规划和站址与廊道规划。

3.2.1电网规划

电网规划是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全面分析电网现状,立足长远确定电网的发展原则与发展情况。具体地说来,它是在确保用电安全可靠与满足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城市电力规划的总体指导为原则,主要工作任务是确定在何时、何地投建何种类型的输电线路及其回路数,目的是达到在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最终实现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促进城市发展。

3.2.2电源规划

电源规划是电力系统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对电力系统中电源布局的战略规划。电源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依据对城市电力负载需求增长的预测,确定在何地何时建立什么类型、容量多大的发电厂。电源结构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长而日趋复杂,而且电源规划需巨大投资,对其他行业的发展也有影响。所以,电源规划应结合更大范围来开展前期的研究,综合分析各区域的用电需求,在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开展规划工作。

3.2.3站址与廊道规划

站址与廊道的规划要按年度建设为原则,在设计走廊与电力设施的位置时应全面考虑电网现状、城市规划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结合当地的土地情况来分析变电站站址与线路走廊的形式,实现站址廊道规划符合电力远景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现阶段我国城市电力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4.1城市规划和城市电力规划关系脱节

我国城市建设,尤其是在城市开发的早期,集中点是在城市土地开发方面,而忽视了对于电力设施的开发与布局,导致出现城市居民的用电需求滞后与城市的发展。这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在规划建设时没有处理好作为城市发展的血液的电力规划,导致城市电力设施布局不合理。早期的电力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整体的、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盲目完成各自部门的计划和指标,致使传统的电力设施规划不能与城市的建设紧密结合,无法让有效的电力设施在时间和空间上达到控制与落实[1]。

4.2电力供应后与人们用电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用电的需求也急剧增长。但是却出现城市电力供应困难的问题。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城市电力建设的速度跟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导致城市电力设施落后,让城市今后进一步开发建设出现了困难。

4.3城市电网建设影响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2]。这具体表现在城市电网建设的架空线布置不合理,使得城市高空与居民楼前常常有架空线穿过,增加了高压电力伤害居民生命健康的潜在的危险;另外,把变电站建设在居民生活区附近,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较大的噪音,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城市建设规划中电力规划的方法

5.1做好电力规划前期的工作

在对城市电力规划之前,要做好两项准备工作。第一是全面收集城市城市的供电基础资料;因为决定城市电力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就是对城市供电现状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第二就是对科学预测城市的电力负荷。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电力负荷增长速度与电力供应需求量进行预测是电力规划的主要依据。这个预测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电力整体规划的最后效果。目前我国对电力负荷进行有预测的常用方法有横向比较法、产值单耗法、外推法、回归分析模拟法等,在实际的预测中,科学合理地选择两种以上的方法是防止预测数据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

5.2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电力规划的关系

城市建设与城市电力建设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任何一方的落后都会影响另一方的发展。因此,在对城市电力进行规划时,要长在一个长远的高度,从全局出发,将城市电力规划纳入到城市建设规划的整体中来,同步进行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促建二者的协调发展。这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5.2.1转变观念,统筹兼顾城市建设规划与电力规划两者间的关系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城市规划;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K915文献标识码: A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看,人类经历了蒙昧、野蛮而逐步走向文明,从渔猎文明发展到农业文明发展到现在的工业文明,每一次文明更替都是一次社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大发展、大进步。

生态化发展模式是在工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辩证否定,它扬弃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人类福利和生态后果的唯经济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生态发展模式是人们对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烦死的结果。这是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性的重大转折,是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开拓新文明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

在世纪之交,新旧文明转换之际,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两种选择。或者走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发生根本改变,最多只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根本性变革,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化发展之路。

所谓城市生态化简单地说就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符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这里“生态化”已不再单纯是生物学意义,而是综合、整体的概念,蕴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内容,城市生态化强调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即实现人-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它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社会生态化表现为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及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有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城市生态化发展之路标志着城市由传统的唯经济开发模式向复合生态开发模式转变,这意味着一场破旧立新的社会变革,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根本性转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家、科技水平、人口素质、意识观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底子薄、人口多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开辟一条非传统式又非西方化的“中国特色”城市生态发展之路。以下几点建议对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是重要的。

1.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和提高公众生态意识

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首先必须宣传、普及生态意识,倡导生态价值关,使公众特别是领导决策层的观念转变过来,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生态价值观。只有改变原有价值观,人们的态度和行为才会改变!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观念。

1.2制定行动计划,实施符合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策略。

城市生态化应作为我国今后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并与《中国21世纪议程》结合起来,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政策、计划中去。改变以前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政策、计划,制定城市各领域、各行业生态化发展战略、步骤、目标等,并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制定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快城市生态化发展步伐,使城市逐步走上生态化发展道路。

1.3加强生态立法

建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法规综合体系,使城市生态化发展法律化、制度化,是保证其战略、政策顺利实施的有效途径,这样城市生态化发展得到法律保护,有法可依,对不符合生态化发展的行为采取必要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1.4设立适应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职能机构

在城市各机构中可通过联合设立综合的、跨部门的生态化发展管理决策机构,组织、协调、监督城市生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作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宣传、咨询、交流的推广中心。

1.5重视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凡是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社会异化、经济非持续发展的技术,都是与生态化相违背的,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生态原理创造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城市生态化发展必须重视增加科技投入,研制、开发生态技术、生态工艺,积极选择“适宜技术”,推广生态产业,保证发展过程低(无)污、低(无)废、低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绿,逐步走上清洁生产、绿色消费之路,是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基础。

2.走向生态城市

2.1生态城市释义

城市生态化发挥之路,为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前苏联生态学家杨诺斯基、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杰瑞斯特等国内外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1,2}。生态城市已超越了保护环境即城市建设与环境协调的层次,溶合了社会、文化、历史、经济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广义的生态观。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的说它是生态和谐、经济高校、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2生态城市主要特点

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和谐性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人共生,人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上。现在人类活动促进了经济增长,却没实现人类自身的同步发展,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息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与活力,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用自然绿色点缀而僵死的人居环境,而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爱的器官”,文化是生态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这种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高效性 生态城市一改现代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持续性 生态城市是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现代与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的方式促进城市暂时的“繁荣”,保证其发展的健康、持续、协调。

整体性 生态城市不单单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区域性 生态城市作为城乡统一体,其本身即为一区域概念,是建立区域平衡基础上的,而且城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平衡协调的区域才有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生态城市是以人-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就广义而言,要实现这一目标,全球必须加强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形成互惠共生的网络系统,建立全球生态平衡。广义的区域观念就是全球观念。

2.3生态城市创建策略

现代城市与生态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不能因此而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尽善尽美、不可实现的理想乌托邦。现代城市到生态城市可能是个很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美国生态学家提出了“生态结构革命”的倡议,并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

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致力于疏浚城市内部、外部物质与能量循环途径的技术和措施研究,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保护和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建立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部门,完善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体制;

对城市进行生态重建,力求为居民创造多样的自由生存空间;

建立和恢复野生的生物环境;

调整和完善城市生态经济结构;

加强旧城、城市废弃土地的生态恢复;

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

制定政策,鼓励个人、企业参与与生态城市建设。

这十项计划全面的反映了西方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当然中国城市不可照搬,只有从国情和城市实际出发来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生态城市道路。但一些成功经验应该借鉴的。

建设生态城市可分为“三步走”即三个阶段:

第一步:起步期(初级阶段)大力宣传、倡导生态价值观,唤起人们对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视,制定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工程,加强能力建设,对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功能进行初步调查,为建设阶段作好准备、打下基础。第二步;建设期(过渡阶段)重在逐步调整、改造社会经济组织结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生态重构和生态恢复,增强城市共生能力,进一步增强人的生态意识,使之自觉广泛参与生态化建设。第三步:成型期(高级阶段)这一阶段生态城市并不是处于“静止”的思想状态,而是自觉地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和行为诱导的手段实现其动态平衡、持续发展,自组织、自调节能力强。但若其正负反馈失衡或自我调节失灵也会导致衰败。

以上三个阶段,对于不同城市因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每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也不尽相同。第一步和第二步实际上就是城市生态化发展阶段,生态城市则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高级境界。可喜的是我国已有不少城市已处于起步阶段,但还有很多城市仍在继续重蹈传统工业化发展道路。

3结语

当前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城镇和乡村,生态化建设实践已在我国蓬勃展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化发展及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网规划;城市规划;融合;发展

一、前言

在城市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城市电网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保持一致性;另一方面确保城市电网规划工作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二、现阶段我国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状况

1.用电需求增长,而城市电网规划建设用地却逐渐变少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用电需求不断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电力负荷年增长的速度甚至超过了20%。以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国家在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向着集约型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国城市的电力需求增长也决不会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用电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电力负荷速度增长的重要组成因素。以上种种可以得知,在未来的20年内,我国用电需求将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国家土地资源,近几年,政府部门已经开始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为了长远性的利用土地资源,在进行城市建设中有关部门必须先对城市建设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因此,如果在城市建设之前没有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等城市的规划建设初具规模,然后再对城市电网建设进行规划,那将会举步维艰,非常困难,而且效果不显著。所以在城市化之前必须先做好城市电网规划工作。

2.城市建设中带来的电力专项规划工作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电网建设的需求

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的电网规划往往会同时,这是现在我国城市的常规做法,这些规划中涉及到城市形态、用地、结构等相关内容原则性的规划安排。相对于城市建设规划,电网的规划专业性更强。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电力专项规划无法全部包含城市电网规划的内容,由此造成的规划预测与实际工作相差较大,这些都会给城市电网规划和建设产生障碍,导致今后电网的改造没有指导性。

3.配电网规划数据难以统计收集

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海量数据进行考证和收集,以保障能做出合理有效的电网规划,同时还要注意各方面的因素。如前期考证、收集数据时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花费大量成本等,这都需要我们事先做好规划。但是这样的复杂大工程,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4.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

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建设没有有效结合,导致城市电网建设工作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首先,在城市电网建设中,架空线路频繁穿越于市区高空,尤其屡现居民楼前架空线,如此有碍居民生活,更具潜在的高压电力风险。其次,电网时刻在运行,而运行时必然带有电力电磁辐射,即使比其他那些高频辐射危害小,但它毕竟时刻都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再次,变电站工作运行过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噪音,有些变电站建设在居民楼小区附近,不但产生辐射,噪音也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最后,城市上空架空线、居民楼周围高压线路和电力设备的存在,给居民带来生活中的畏惧感。因此,城市电网建设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电网规划建设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三、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

1.将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同步进行才是根本

将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一起实施 不管是城市建设规划,抑或是城市电网规划,都必须着眼全局, 从全新的角度和更高利益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城市的建设规划与 城市的电网规划实施的同步性。所以,在对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案进 行审核的同时,也要做好电力部门针对城市电网规划所作出的方案 的审核工作,以确保二者方案审核和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 做好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电网规划的协调工作,增进二者相融合的 程度,在有限的城市资源中,创造出更好的市容市貌。

2.转变观念,统筹兼顾,使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相融合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城市电网规划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城市电网规划跟不上节奏,脱节或者滞后,都会极大的影响整个城市建设的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城市的建设规划已经规划完成,而城市的电网规划却没同步,这就需要及时的加强城市建设规划有关部门和供电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城市电网规划的顺利开展。此外,城市电网在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与其他的市政设施管理部门进行相关的沟通,共同协调好电网规划建设中的一些具体的施工问题,如电缆通道的建设、电缆的铺设方位等。因此不同的行业之间就需要对具体的操作项目进行一个明确的备案,确保不同的市政设施项目之间相互合作进行,尽可能减少相关的挖掘工作给环境带来的损伤,保护城市环境,节约资源。

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将城市电网规划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的同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电网规划。以前我国一些城市建设规划和城市电网规划由于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协调,导致城市一些协调现象出现。一些高压线路随处可见,一些环城高速公路紧挨居民楼,火车轨道从城市的繁华地带穿越而过,这些不协调现象不仅给城市带来极大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而且高压线的电磁辐射也会对城市环境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一定程度上还威胁到城市居民的人身安全。因此在城市电网的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环境问题,变电站的规划布局尽可能靠近公路或者铁路,还可以采用建设室内变电站,电网布局也尽可能考虑使用电缆线

4.建立数据平台,提升规划信息收集及分析能力

城市建设的频繁进行以及改造对于电网规划与升级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的规划涉及到大量的基础建设知识和城建信息,如何准确、及时地归纳和分析这些信息将对电网规划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电网规划部门要建立一套数据平台,按照信息化流程将信息输入平台,做好前期论证准备,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电网规划建设的衔接问题,以提高电网规划的有效性和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中的电网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规划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其中基本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织构架。城市建设规划,必须考虑每个影响因素,比如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电网总体规划。城市规划需要以人为本,而在城市电网规划中也要更多的考虑用人文关怀方针去建设,尽最大努力减少电网建设给城市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加义.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的融合论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02):50-54.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5篇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逐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机制

城乡规划编制体系逐步完善。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围绕“拉框架、强功能、塑形象”的城市建设思路,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各方面内容。一是编制城市管线综合规划、市域给排水专项规划、城市道路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南部组团和陶山镇消防专项规划,以及20*年度城市交通发展报告,为我市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服务。二是编制完成北部组团(塘下片)城市分区规划、南部组团(飞云片)分区规划、汀田东片控规、上望片控规、东山片控规、站前区控规、飞云中心区控规、飞云孙桥片控规、塘下中心区控规等,实现了分区规划和控规对主城区全覆盖的工作目标。三是编制温瑞塘河、滨江大道三期、南滨江大道等景观线城市设计,加强站前区、飞云中心区、塘下中心区等核心区城市设计,同时编制西山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林洋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莘塍镇九里汇传统街区保护规划,充分突出显山露水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四是转变过去城市规划重城市轻农村的作法,编制完成高楼片区和核心区概念规划、上望东片农居点建设规划、城西郊区用地规划的初步方案,重新修编了17个因受地质灾害控制影响的村的村庄规划,并全面推进“千百工程”建设,启动马屿镇江浦片连片整治,成功举办*市“千百工程”现场会,创*市“村庄整治合格村”83个、*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12个、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9个,成绩显著,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已基本构建成宏观战略层面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观层面有分区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形象设计层面有城市设计以及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城乡规划编制质量逐步提高。一是加强城乡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改变过去编制城乡规划过于注重空间效果,而对项目是否可行等前期研究不够深入,对规划的实施建议也只是象征性地抄抄法律条文的作法,积极探索科学的规划方法,在城乡规划编制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如在编制高楼片概念规划和城西郊区用地规划时,注重与各类规划的协调和衔接,特别是对影响和制约城乡发展的人口、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基本要素的研究。二是完善城乡规划的主要内容。各类城乡规划编制成果都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根据保护资源与环境、保障公共安全与基础设施有效运行的要求,分别划定“蓝线”(水系保护范围)、“绿线”(绿地保护范围)、“紫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黄线”(基础设施用地保护范围)等“四线”。把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发展、风景名胜管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安全等涉及城乡发展长期保障的内容,都明确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制定严格的空间管治措施。三是积极转变城乡规划编制方式。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的要求,积极转变城乡规划编制方式,运用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标选择规划设计单位,如编制桐浦组团概念规划,我们邀请了三家设计单位招标,提出了各种不同规划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充分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深化“阳光规划”,完成规划建设局网站建设和规划建设成果展示厅建设,采取新闻宣传、网上公示、模型展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开展规划编制进社区村居活动,在编制城西郊区用地规划时,我们邀请浙大教授指导,同时广泛听取潘岱片区的市人大代表,企业界,村两委,街道干部,老协等意见。通过这些方式,以确保城乡规划编制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城乡规划的专业要求,又体现地方特色。四是注重规划编制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如在上望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中,为了科学确定地块的开发强度,从交通条件、环境条件、服务条件、安置条件、经济要求、生态要求、美学要求等方面分析研究科学确定,避免过去靠拍脑袋定指标的主观臆测,提高了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城乡规划决策机制逐步建立。一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修编和调整程序。对因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需对我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作局部调整的,都提请市政府就调整的必要性充分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和政协的意见,并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严格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报原批准机关认定。此项工作受到省建设厅领导的充分肯定。二是进一步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按照《城市规划法》各级政府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权不得下放的规定,在收回新区管委会规划行政管理权基础上,逐步收回开发区管委会的规划编制、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设计条件、总平面审核等管理权,逐步实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使整个城乡规划纳入统一规划管理体系。三是强化规划规范化管理。根据国家有关强制性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出台《*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市建筑日照分析计算规则》、《*市建设工程规划专项验收暂行办法》和《工业各行业企业建设规划经济技术控制指标(试行)》等,并依法实施城市规划的“六线”管理和空间管治措施,使各类城乡规划编制、审批都严格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此外,严格执行规划审批事项分级报批规则,明确审批层级权限,按事项内容不同分别报分管局长、局长、局长办公会决定。

城乡规划实施监管逐步强化。一是强化城乡规划刚性管理。对国家规定的,以及城乡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都不折不扣的执行。凡是已经纳入城乡规划的“蓝线”、“绿线”、“紫线”、“黄线”管治空间的,都依法予以控制,不得另作他用。确因重大项目实施需要进行调整的,首先按规定程序调整相应的规划,按照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的原则,经批准后方可实施。二是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管理。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和评估工作,提高项目选址的科学性、合理性,如华峰、瑞立集团新厂房项目都要求编制选址论证。同时对交通流量大的项目要求编制交通影响评估后方可审批,如市人民医院改建项目。全年共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任务书112件,规划设计条件变更决定书33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47件,核发选址意见书300份,批准用地总量150公顷。

此外,基础测绘工作逐步推进。依法增设了5项测绘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测绘项目备案实施制度,强化测绘成果质量监督管理,有效地规范了测绘市场,确保了测绘成果质量,今年共检验1:500基础数字地形图17.8平方公里。完成《*市基础测绘“*”规划》报批工作,并统一全市平面坐标系统,改变过去规划建设、国土资源、房管三套坐标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资源整合,基础数据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城市建设事半功倍。

二、以规范秩序和强化质安为抓手,促进建设行业进一步发展

建设行业经济稳步发展。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20*年,瑞建公司资质顺利晋升为一级企业,实现了*总承包一级企业零的突破。中瑞、*城镇房屋总承包和星宝钢结构专业承包资质晋升为二级。至此,*现有69家建筑业企业中,一级2家,二级13家,三级49家,劳务分包5家;建筑业监理企业中甲级1家,乙级3家,丙级1家;勘察设计企业中甲级1家、乙级1家、丙级2家;招投企业4家,工程造价咨询企业2家,建筑业种类、等级结构已趋向合理。同时,在宏观形势和房地产开发降温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0.5亿,同比增长20.1%。

建设市场秩序日趋规范。加大了工程招投标监管力度,共完成建设工程招标134项,中标价12.1亿元,总建筑面积61.5万平方米,应公开招标率100%,完成工程施工合同备案207份,签订建设工程廉政责任书207份。严格项目直接发包审查工作,对限额以下公建项目、私人投资工业用房、小规模的多层旧村改造等项目的直接发包进行严格审查,全年共直接发包133项工程。严厉打击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补充和修订《*市建设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暂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市场活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全年共有3家施工单位被清出*市场,6家被记严重不良行为一次,2家被记一般不良行为一次。加强对外来进瑞企业的管理,实行一年一次的企业备案和一项目一登记制度,并进一步加强进瑞备案管理,在方案会审、初步设计图纸会审、施工图技术交底、施工图审查、办理施工许可证等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全年外地企业在瑞承接施工项目45个,监理项目41个。加强对建设行业检查力度,全年共开展全市建设工程中介机构检查一次,全市勘察设计单位检查一次,对存在问题的7家企业清出*市场;8家企业限期整改;1家企业暂停业务。

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稳步提高。首先,严格施工图审查制度,针对设计市场较为混乱,施工图审查单位大量出现,施工图审查制度可能流于形式的状况,对设计市场进行了整顿,外地设计单位重新按要求进行了备案,并对注册建筑师、结构师到位情况进行了监督,在初步会审,施工图交底必须有注册建筑师和结构师到场。对施工图审查单位,初步选定三家,要求这三家单位每月提供被审查设计单位设计质量,为设计市场管理提供依据,审查单位每年根据审查情况予以调整。其次,强化施工质量监管,注重日常巡查监管工作,加强基础、主体等关键环节质量监控,使工程质量处予可控状态,全年全市共受监项目157个165.58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4.55亿元,巡查工程51个,发出施工整改单40份,监理单位整改单36份。再次,通过严格管理和鼓励创优,企业精品意识和创优意识有所增强,工程质量逐年提高,全年共创“钱江杯”工程1个(瑞建海关大楼),“瓯江杯”工程4个,“飞云杯”工程9个,创杯情况居*各县市前列。此外,对汀田镇、海安办事处、场桥办事处、阁巷办事处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居(农)民住房开展农村住房防灾能力普查,为今后全面准确掌握我市农村房屋建筑安全状况和防灾能力,为今后做好防灾工作和制定科学有效的防灾预案打好基础。

安全生产逐步深化。认真把好“三关”,即开工前把好备案审查关,开工后把好工程项目安全生产评价关,平时把好巡查执法关的措施,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铁网三号行动”,全年共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巡、检查工地227个,出具安全整改指令书343份,提出整改意见4352条,12个工地被责令停工整改。加强源头安全生产管理,在招投标阶段,业主确定中标人后发放中标通知书前,即对企业应具备安全生产许可证,对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现场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等“三类人员”安全生产任职资格证书进行严格审查。出台《*市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规定了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及深基坑支护工程方案论证办法,确保了房屋建筑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大力开展文明标化工地创建工作,创建*市标化工地32个,申请*市标化工地7个,省级标化工地2个。此外,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并于11月份组织了一次演练。

房地产业在调整中逐步规范。根据国八条实施细则,配合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调查了我市商品住宅套型面积现状情况下,提出住宅套型结构调整意见,编制了住房建设规划。同时我们积极引导房开企业开展新建住宅性能认定工作,提升楼盘品质,*康欣花园和欧瑞豪庭分别被评为建设部金牌试点和省节能示范工程。

建筑节能和建筑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推广建筑节能和新墙材,成立新墙材认定委员会,对新建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规范,我市“华峰专家楼”被评为市级节能专项示范工程,“欧瑞豪庭”被评为省节能示范工程,并申请省节能示范资金,我市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走在*全市前列。此外,新墙材产品不断涌现,全市新墙材使用比例达到80.25%,今年新实行试点项目2个,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以上。

三、以有效遏制违法建设为目标,重拳出击加大违建整治力度

分类整治减少存量。结合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三项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在全市范围内对各类历史和现行违法建筑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底子,查清隐患,针对不同类型的违法建设,分类进行整治。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一律进行拆除;对不影响城市规划的,一律严格按《行政许可法》和《规划违法建设案件经济处罚标准》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以切实减少我市违法建筑的存量。

加强违建拆除力度。强化巡查制度,一旦发现违法建设,立即进行制止,对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坚决予以拆除。改变以往由几个工作人员组织“拆几个洞、割几条钢筋”的方式,通过部门和乡镇联合执法、专业拆迁队参加的大规模整体拆违方式,结合“三沿整治”和“铁网三号行动”,全年我局共组织200多次拆违行动,现场拆除违法建设1508处41.45万平方米,社会影响和整治成果显著,被评为*市“三沿整治”先进集体。此外,还出台了《*市规划建设局拆除违法建筑操作程序》和《*市规划建设局规划执法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规范了规划拆除一系列操作程序以及出现应急情况的处置办法。

疏堵结合杜绝增量。通过严格《*市工业各行业企业建设规划经济技术控制指标》和《市经营性开发项目用地规划管理暂行办法》,一方面放宽对工业项目建设的指标限制,一方面严格规范开发商项目开发行为,同时加大了对违法建设的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标准。通过这些政策进行疏导,有力地解决了因企业生产发展需要而铤而走险搞违建的问题,并基本上遏制了房地产项目违建的现象。

突出违建治理重点。20*年我局的违法建设管理工作,从地域角度出发,是以塘下镇为重点,而从违建类型角度出发,是以民房危房拆建和高层违建为重点。针对塘下这个重点地域众多的重点整治内容,塘下分局变压力为动力,按照“减少存量、杜绝增量”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违建整治工作。制订有力政策,在民房施工图设计、委托监理、施工批准前对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告知谈话制度。加强批后监管,特别是在施工初期和顶层施工期,认真核对施工图,发现违建苗头,立即组织处理。同时,加强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违法建筑停电、断水,特别是对高层违法建筑不予同意安装电梯,从而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苗头。

把好案件审理关。制定出台《关于规范违法建设补办手续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同意外地机构在瑞承接房屋质量鉴定、消防专项评价业务的通知》等规定,加强案件审理的规范化建设,并对基层所(分局)上报的案件材料,在立案程序和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上从严把关,特别是侵占红线、绿线、蓝线、紫线等方面,发现问题一律予以指正和要求重新办理。同时,我局还加强了对建筑业案件的处理工作,使执法更加全面。全年共审理规划处罚公建项目248件,建筑面积47.85平方米,已办结225件,基层所办理民房案件1036件,办结977件,总建筑面积为21.23万平方米;审理违反建筑业案件44件。

四、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切实提高队伍和行风建设水平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出台《*市规划建设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要点》和《*市规划建设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涉及建设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开展第五个廉政宣传教育月活动,制作廉政宣传牌94幅,并组织全局工作人员观看警示电教片一次,参观*市廉政书画展一次,参观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成果展览一次,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自律反腐意识,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严格责任考核,制定出台《*市规划建设局2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考核办法》和《20*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责任分工和考核标准,将考核内容细化、量化,并与每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和评优评先相挂钩,激励和处罚相结合,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此外,加强督查工作,结合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狠抓工作落实,先后八次对局基层站所和局属事业单位进行明查暗访。

强化主动服务能力。在工作中积极运用换位思考来想问题、办事情,充分从办事群众、企业的角度出发,提供最优良的服务,过去“门难进、脸难看”的衙门作风已彻底得到扭转。严格实施《关于下发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及承诺服务的通知》,将个人建房类行政许可全部下放基层所(分局),由基层所(分局)提供一站式服务,其他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审批中心规划建设窗口,实行一门受理,内部运作。邀请企业就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尽心尽力帮企业解决难题,并在职责范围内为星级企业、招商引资建设项目以及项目竣工投产开辟“绿色”通道,对工业项目予以优先验收。对一些整体竣工有难度的企业,还采取给予部分验收等缓解办法,根据审批中心办件统计,我局今年办事提前率达到96%。局各基层站所也都纷纷加强服务,转变服务方式,变“要我”服务、“坐等”服务和“常规”服务为“我要”服务、“上门”服务和“便民”服务,对审批项目和民房建设项目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山区群众民房拆建,联合土地、房管等部门实行上门服务;在完成本部门审批事项后,主动为群众理顺关系,告知去下一部门审批时所需材料和步骤,不让群众多走一步冤枉路等。此外,免费为山区群众建房定线放样,无偿为农民建房提供地形测绘,全年共受理农民建房无偿地形测绘申请94件,实际安排地形测绘84件,向农户提供已有测绘成果资料10份。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局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行风评议成绩位居第23位,满意率85.28%,比上一年进步了2名,连续两年跳出倒七之例,仙降和湖岭所在基层所行风评议中分别位列各自片区第1名,审批中心规划建设窗口还被评为*市十佳服务审批窗口。

重视工作。完善联络员制度,确定系统23名联络员,健全了本系统组织网络。制定《局领导接待日制度实施方案》,坚持每月15日为局领导接待日两年不间断,并由过去的一般接待改为重点接待,着重解决上访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应强烈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处理在当地,今年来没有出现一起集体越级。全年共处理件47件,其中重要件1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一半。

加强舆论宣传。以“两法一条例”宣传活动为契机,集中宣传了近年来我局取得的规划建设成就和新出台的规划建设管理政策、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张贴宣传标语500多条,宣传通告300多张。此外,成功举办了“尚水名都”杯*市城乡规划建设摄影大赛,拍摄制作了《走进千百工程示范村——陈岙村》等五期专题片和本局、“千百工程”的广告宣传片,组织编制《和谐的乡村家园——*市“千百工程”掠影》宣传画册。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问题探索;生态城市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城市的人口密集、交通堵塞以及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和影响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因而,建设生态城市就是当前全人类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不仅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而且要付出精心的准备,才能解决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难题。

一、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现在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的急剧加快,水污染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又由于我国对水污染的治理上还不能做到全面有效,因此,有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就直接排掉,致使水质严重的污染。据资料显示,在全国能够监测到的河流中,有80%的河段不再适合作为饮用水饮用,有50%的地下水受到严重的污染。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交通的四通八达,不仅增加了化石燃料的使用,也致使燃烧生成物排放到大气中,包括粉尘、碳氧化物、硫氧化物以及臭氧等污染物的排放,致使大气层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得全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酸雨,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间接的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三)垃圾泛滥成灾

人类的生活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工业的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垃圾,可以说,垃圾、废物每时每刻都在生成,在我国,有大约70%的城市是包围在垃圾之中的。当然,这种恶劣的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美观,同时也侵占了大面积的土地,也不利于土木的兴建,除此之外,垃圾的堆积还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质量和土壤的成分,更加不利于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发展。

(四)噪声扰民情况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当前文化娱乐事业的不断兴起,噪声扰民的现象也与日俱增。这种无形的污染对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虽然经济的发展对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工业的进步,交通的发达以及文化娱乐事业的发展只是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至于人类的精神需求却不能很好的保证,因此,噪声的污染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解决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健康是有益的。

(五)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是对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见证,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忽略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随意的拆除破坏具有文化历史的古迹,导致了国家文化遗产的流失和破坏。早在很多年前,北京旧城的存废问题就引发了轩然大波,但最后还是因为城市的建设将这一伟大的建筑夷为平地,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的文脉和记忆就消失殆尽了。然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就很少存在这种现象,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意识就比我国做的要好很多。因此,为了做好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要树立强烈的保护意识,而且还要加强监管制度,从城市起初的建设和规划开始就做好保护工作,并建立起合理的规范制度,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未来城市环境建设的几个转变

(一)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需求

城市的垃圾和废物的排放会影响城市的环境,以往的环境治理只是因为有治理的需求而没有真正考虑到人类生存在这种环境下是否对人类生理和心理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城市环境建设上,污染的治理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垃圾处理,而是要上升到有益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高度上来考虑这一问题。

(二)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在以往的城市环境规划中,影响环境的污染物的处理只是停留在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在对于提升人类的生活品质上没有过多的思考,因为,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人类的生活质量也有着不小的影响,换言之,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上,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上,要更加考虑到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

(三)从城市美化的需求上升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现今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不仅需要从城市美化的角度出发,而且更要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托,建立健全城市建设规划体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在美化了城市之后,对城市的环境留下潜在的污染威胁。

(四)从城市绿化的需求上升到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

在解决了城市美化的需求以后,就要考虑到如何加强城市的绿化,在满足了城市的绿化需求以后,就要上升到城市生态服务的功能的需求上,只有这样,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规划上就能够与时俱进,加快城市的发展脚步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对城市进行科学的生态规划和编制,建设一个生态城市不仅仅要有一个高质量、高水平且科学的编制规划,同时还应该要做好生态城市的设计,要在设计、规划以及实施的过程中对自然生态进行充分的利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就是要建立一个由环境、社会以及经济共同构成的城市体系。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相关领域

城市不仅仅是人们居住和进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同时也是各种污染所集中的地方。因此对城市进行建设规划就一定要坚持以改善人们居住环境质量为核心,要对规划布局和气象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环境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对城乡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的污染努力进行控制。在建筑用钢、建筑节能、智能交通、污水资源化以及住宅产业现代化等方面加强科研攻关,要加大技术推广的应用力度,同时加强技术的集成,对制约人们居住的环境质量进行改善。

(二)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

曾经的多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城市景象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则是较为类似的高大的玻璃窗、点缀的假石、喷泉、各式各样的路灯以及罗马柱的高架桥等等,几乎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城市的标志。在逐渐趋同的形势下,曾经的城市记忆已经渐渐被遗忘了,但是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建设,拿来主义和照搬照抄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令城市的特色和传统文化逐渐的丧失掉,这样的城市就缺少了活力和灵魂,同时城市也没有了自身的特色,缺少了发展的竞争力。

因此每个城市的建设,都应该要根据自身独有的地理环境,包括物产资源、山水特征、气候特征以及地质资源等,这些都是具有特色的地理文化,同时城市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等人文精神也同样是城市设计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这些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内容都是由城市的发展所沉淀的独特的文化。

(三)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生态城市的环境建设主要就是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这也是生态城市的基础性工作,因此一定要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增加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大大的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要对城市进行绿地系统的制定和规划,一定要严格的对绿化用地面积进行规划,对绿化的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要增强城市的绿化隔离带的建设,要形成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相连接的绿化地带,进一步推进城市的绿化建设,一定要遵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四)加强公众监督,扩大公众参与力度

要对城乡的规划进行科学的制定和严格的执法,同时,这些也是保障城乡规划得以全面实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根本保障。同时,还应该要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通过加强公众的参与程度,进一步强化规划建设的法律地位。

1.要建立并健全城市规划建设的公示和公布的制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编制和规划的透明度,在编制阶段进行实地的考察和调研,相关的利益团体都要参与到其中,参与到各个不同的阶段。城市的规划建设方案一旦经过批准,就要立即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布,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规划的详细内容进行了解,而向社会公众公布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新闻媒体、杂志期刊以及网络,尤其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与丰富的信息量向广大社会公众公布城市规划的制度,同时也能够让广大网民进行适时的监督。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规划编制的外部监督工作,要对决策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行广泛、综合的听取,主要包括公众团体、学术机构以及行政机构的意见,同时还应该避免个人甚至是主管机构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的结果造成影响。社会的监督力量能够大大的促进相关决策的合理性,严格防止个人意志甚至是长官意志的盲目膨胀。

2.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同时推进合理的工作模式,要坚持以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平台,要坚持以窗口式的办公作为运行模式,要坚持规范并完善相关的制度,进一步提高办事的效率,强化社会的监督力量,防止腐败滋生的现象。

3.要对政府的规划信息的公布、方式进行规范,规划相关的法规和法律,要进一步明确并规定公众参与到规划编制中的义务和权利,要保证公众参与的法定渠道,保障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明确公众参与的方法,同时还要对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进行及时的采纳和反馈,进而完善规划的监督、管理以及决策,要形成设计者、决策者、开发商以及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信息循环。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实现规划编制全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公开化,从而对各方的利益进行协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现公众的意志,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编制法律的严肃性,进而树立法律的权威性。

四、结语

建立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类努力追求的重要目标,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实现现代城市建设规划的重中之重。总的来说,就是要努力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和人性化,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科学的规划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湛.锡山市的新城建设及若干问题分析[J].城市规划,2009,(5).

[2]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8,(7).

[3]张捷.当前我国新城规划建设的若干讨论――形势分析和概念新解[J].城市规划,2007,(6).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骄人的巨大成就,城市化进程突飞猛

进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步伐也逐渐加快。城市作为人民生活的环境,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功能性需求,还要能够反映人文需求,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城市形象建设,都应该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任何规划都不能只从眼下利益出发,而要从能否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城市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方式不够科学,致使城市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了较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物种灭绝、水污染等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阻碍着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一、 城市建设规划的意义

城市是国家或一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城市规划是城市各项建设工程设计以及建筑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从我国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情况来看,城市规划均被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体现了政府指导和管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导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以其高度的综合性、战略性、政策性和实施管理手段,在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协调各项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维护城市整体和公共利益。所以说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规划,可以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方面在建设中的矛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设施比较完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对今后城市布局、城市建设、产业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城市合理布局及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生态保护

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当然是十分有利的, 所以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而且还要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在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要注意按照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进行。运用科学的方式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注重利益原有的生态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型城市,使自然和人类达到和谐发展的状态。

1、保护并完善原始的生态环境

原生的自然景观要素包括山、水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物古迹等,这些景观要素无论是对动植物的生存空间还是对其周围环境的适应上,都已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了相对的平衡空间,具有很大的生态保留价值。在城市生态规划中,注重保护生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生态文明,我们在改造世界建造城市的同时,应该减少因为改造而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使人和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将原生的自然景观元素与城市现代的景观元素结合起来,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同时为新城的居民提供异样的城市休闲空间,从而建立一个有序的生态系统,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2、城市生态规划是遵循生态学和城市规划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生态

系统的各项开发与建设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调控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主要是要协调以下两个关系:(1)城市人口与结构的协调,人口的数量与结构,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相适应,要符合生态法则,应抑制过猛的人口再生产,以减轻环境负荷;(2)城市人工化环境结构内部比例要协调,切实做好生态城市和谐度的评价,科学合理规划生态功能分区,着力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促进生态规划应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生态规划的应用夯实基础。

二、城市建设规划的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良好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得再合理、再科学、再切合实际,也不会顺利地实现。因此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确保规划管理规范有效、井然有序,建设项目有质有量的完成,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1、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与执行机构

城市建设规划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来促进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应首先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我国地域广阔,城市发展难以统一,因此各城市所碰到的问题也具有多样性、差别性,这就使得在城市规划管理中不能以某种单一的形式去处理所有问题。而要结合本地城市特色来考虑。其次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城市的总建设规划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督,以充分了解规划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并将其纳入监督视线。同时还应注重提高规划管理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管理人员培训,建立多学科专业化人才的管理队伍,并进行严格的业务考核。

2、加强规划批后监督管理

规划批后管理不到位将无法保障建设项目完全按规划实施,不按规划实施的项目,将会影响城市建设的品位。要加强批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完善的批后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制,切实规范规划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落实监管措施,责任到人,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2)加强公众监督,扩大公众参与力度,增强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推行建设项目批后公示制度,保证公众参与的法定渠道,落实公众举报受理制度。(3)建立完善的巡查监督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处理问题,将违法违章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4)做好监督不善的处罚工作,建立规划违章处理联动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对严重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

结语

城市规划建设之初是为了有效解决城市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事业将不断发展,城市规划专业作为综合应用非常强的学科,要想提高城市规划的专业建设,就不能只研究技术,应该更多地研究社会结构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以人为本思想观点出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统筹考虑城市规划所涉及社会、经济、政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合理考虑规划设计要素,多角度地看待分析问题,从而保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质量,促进实现社会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若.面向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12).

[2]张伟建. 关于现代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24).

[3]冯现学.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5).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也显现出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主导,更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设计规划,而城市建设规划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同环境保护规划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发展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等诸多问题,这些诱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制约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对城市化的进程也存在阻碍作用,经济发展还需要城市规划的合理配合,为此,城市规划的严谨性、科学性是很重要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才是一个城市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城市建设规划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首先,缺乏法制保障,导致规划缺位。城市规划的处罚和违法行为不符,导致无法对违法建设的当事人进行合理处罚,法律法规没有严格的介入,完善对城市规划的监督机制,复杂城市规划的各级管理部门多,在不同层次不可避免地存在既得利益冲突,这种缺乏法律保障,民主监督的城市规划,很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目标,最终受害者是人们群众。其次,城市规划未形成系统。没有完整的城市规划编制系统,多个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尚未编制,很容易在规划中产生较大误差,引发争议,规划的思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考察不够仔细,出现很大重建、修建的浪费工程。然后,在城市规划实施的上与规划设计不符,往往受到一些局部利益的影响,以致造成个别地段的规划与实施脱节。同时,规划实施没有按照合理的时序来进行造成城市建设的集约性下降、土地浪费及城市远期发展受到制约。最后,在城市规划管理上存在权限分散现象,由于市城建局、市建委、各区有不同区域范围内相平行的规划建设管理权限,编制各自不同的规划,执行各自不同的管理程序和收费标准,导致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无法形成统一,同时大量违章建筑的存在破坏了城市合理布局,影响城市总体质量下降。

二、城市建设规划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城市规划的法规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规划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让城市规划管理在法律的保证下得到协调发展,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确保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规划技术达到更为标准化和严密化。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细节。

(二)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设计的城市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其体现出更多科学性,在城市规划法规有其合理的程序监控,防止各种行为发生。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三)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如何科学编制

生态城市规划是当前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和设计实施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编制生态城市规划,就是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城市规划要做好以下几点:

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领域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城市建设规划要具有特色性中国城市建设文化走向。风情各异、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象已不复存在,代之以“千人一面”的再造城市。高大的玻璃幕墙建筑、点缀着假山、假石、喷泉、罗马柱的大广场,有着各式各样路灯,加上中间绿化隔离带的大马路、穿行在城市中的高架桥等,几乎成了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在趋同化的大潮中,曾经熟悉的城市面孔,城市记忆已经被淹没。城市建设并不等于城市表面形象的建设,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现代化。照搬照抄、拿来主义,人有我也要有的城市建设思维只会导致城市传统文化、城市特色的丧失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城市就缺少了灵魂和活力,没有特色的城市就没有了发展的竞争力。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山水特征、地质资源、物产资源、气候特征等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这些就是独特的地理文化;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追求等人文精神内容也不尽相同,这无不与当地的城市文化基因、传统个性都有着必然的密切的联系,这些人文内容也就形成了当地的独特的社会文化。

3.用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

结语: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是一个物质文化高度集中地地方,城市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针对以上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更应该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仅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严格要求设计,更要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不断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城市规划设计完善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苏冠鲁,朱逢春,郝桂文. 我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中国水利》. 2010 第21期.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城市规划也显现出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主导,更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设计规划,而城市建设规划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同环境保护规划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发展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等诸多问题,这些诱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制约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对城市化的进程也存在阻碍作用,经济发展还需要城市规划的合理配合,为此,城市规划的严谨性、科学性是很重要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才是一个城市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 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问题

1、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不合理。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的执行部门和管理部门,政府就要使城市规划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管理方式上应该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出发,逐步将城市规划具体落实到各个建设层面,并对开发建设行为进行管理监控,以对城市规划实施反馈调节。但实际上城市政府在具体操作中依然难以做到,出现政府战略与战术不分,以项目管理方式管理城市规划的问题。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但是政府总是期望通过对单项目标和指标的管理来实施整体性的管理,从而失去对宏观事务的把握,陷入到具体事务的操作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城市中常出现的“书记工程”、“市长丁程”、“市长项目”等现象。政府对具体项目的过度关注必然会导致整体性的宏观调控的缺失,削弱甚至悬置了作为综合协调手段的城市规划的地位。

2、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缺乏对于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观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不断地加快,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必然就会造成土地资源的开发,但是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中,规划的制作者常常忽视土地的生态安全,结果造成城镇土地资源的开发不合理,土地资源超强度开发等等,尤其是在建设房地产的时候,就会有规划滞后、用地结构松散等结果造成投资过高浪费严重的局面,尤其是现在一些设计者往往打着建设什么生态园区的旗号,来大量占地结果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城市规划的实施准则不完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主体不仅仅是政府,还包括代表各种利益集团的开发商,这些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必然会反映到对空间资源的争夺上。因此,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反映多元利益群体的需求,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来实现各种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总规编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大多是停留在表面上,相关的利益集团对规划编制的有限参与,使得最终的城市总规实施结果与规划内容不一致。而且在城市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实施者很容易就把人本主义的元素省略掉。

4、在城市规划中地方特色不鲜明,综合功能不配套。现在大部分的城市规划不是结合本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景物等实际来搞规划,而是贪大求洋、舍近求远,搞大而全、高而空的规划;不是结合自己经济能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等实力和功能来搞规划,而是在出政绩、顾眼前、想局部等心态和目的下定规划,因而出现一个模式、一张脸或者功能不齐、配套不全的城市设施现象,尤其是在对于保护原有建筑和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问题上。目前不少城市以少占地和30年房龄就够本为由,兴起了大拆大迁之风,甚至许多建筑未使用几年就以各种理由被爆破重建,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对于文物保护,我国目前已经有法可依,但有历史价值又未被列为文物的历史街区和建筑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处于不断被拆迁的境地。

二 城市建设规划的对策分析

(一)完善城市规划的法规

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规划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让城市规划管理在法律的保证下得到协调发展,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确保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城市规划技术达到更为标准化和严密化。同时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出现的问题细节。

(二)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设计的城市规划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其体现出更多科学性,在城市规划法规有其合理的程序监控,防止各种行为发生。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三)建设生态城市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与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让绿化建设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在不过度破坏植被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素构成的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建立符合人们生活的自然景观,让城市规划更多的体现出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体现出当地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

(四)城市社会公益设施必须保障,不能削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部分开发商的投资行为受利益驱动,市场机制难以提供完善的社会公益设施,包括城市公园、停车场地、文化体育场所等。尤其公交公司的“港湾式”的站台,特别成效。这就需要看过有效手段,保证城市社会公益设施按照规划的要求来建设。建好了还要管理好,使用好,避免被破坏和挪作他用。

(五)城市个性特色必须鲜明,不能忽视。每个城市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状态、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差异,其城市个性特色也应当是不同的。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不能用一个模式来套。一定力戒“千城一面”。

(六)城市建设必须坚持质量第一,不能有丝毫马虎。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是城市建设的生命线。一些城市出现的塌楼塌桥事故,都是忽视建设质量的“豆腐渣工程”。更有甚者,这些工程的背后是肮脏的权钱交易,使之成为草歼人命的“腐败工程”,教训极其深刻。此以依靠法制的、行政的手段,强力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建筑质量,人命关天,必须年年抓,月月抓,天天抓,毫不放松。

三 结束语

城市是一个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是一个物质文化高度集中地地方,城市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支撑的统一体,针对以上的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问题和对策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更应该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不仅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的严格要求设计,更要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保证城市建筑在整体规划设计中的协调及统一,不断优化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城市规划设计完善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王岭岭,赵克让,李有. 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之生态城市建设[J]. 四川建筑, 2012,(01) .

[2] 李炜,奚旦立,陈季华. 生态城市建设中规划与绿化问题的探讨[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9,(01) .

城市建设规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网规划;城市规划;协调发展

Abstract: The power grid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planning common objects and planning objectives, are related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control and space corridor, they should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Power grid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is very important, the key i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lanning.

Key words: network planning; city planning;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TU984

前言

“十二五”期间,随着新一轮全国电网规划的全面实施和资本、能源、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业转移,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全国电网又迎来了新一轮建设高潮。

1.电网规划的意义

电网规划是电网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科学的规划对于指导电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电网规划工作涉及到电网现状数据分析和评估、电力需求分析和预测、规划方案分析和研究、相关电气计算校验、经济性评价以及工作流程管理等方面,具有工作量大、复杂性突出、涉及面广、相关信息繁琐等特点。现阶段大部分电网规划工作完全依靠人工完成,规划结果受规划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水平影响较大,且主观性较强,“先有结果,后做规划”的情况较为普遍,整个规划过程协同工作效率较低。福建电网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规划工作日益繁重,在保证规划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效率是对电网规划工作的必然要求。

而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城市电网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城市电网的规划与建设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对于固定资产额巨大的供电企业而言,城网规划工作在供电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供电企业首先要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合理安排资金进行电网规划及电网投资,其次需根据用户对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差异及对电价的承受能力,按照定制电价的思路来确定其具体区域的规划工作。

2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

2.1电网规划大多由电网企业自行编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镇发展趋势,有些规划目标过高或过低,缺乏科学性,与地方城镇规划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2.2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比,存在一定的单项性,电网规划建设虽属电力基础性设施建设,但在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出现矛盾时,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城市规划建设。

2.3信息交流不畅,形成你编的规划、我编我的规划,电网规划建设因不能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难度大,因而常常抱怨电网企业电网建设无计划、无顺序,随意性强,想到哪、干到哪。

2.4科学性不够、实施不好、规划之间不衔接等,是各种规划共同的问题,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不好,从根本上说是政企关系问题。电网规划应属行业规划,更多体现行业特点和电网发展目标,并具有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特点。而城市规划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的综合性规划,在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相比,地方政府往往更偏重于城市的结构布局与发展。另外,在规划间关系方面,电网企业不能主动向政府汇报规划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也简单以“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划定两个规划间关系,认为企业要服从于政府,其规划也应服从于地方规划,从而淡化了两个规划间的有机衔接。

3做好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

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总体社会效益,应该说电网规划主要侧重于城市空间内电网的科学合理布局,更多地强调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合理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作的一个综合全面规划,更侧重于规划市区的科学合理的布置,更多地强调规划实施的管理与指导。因此,两者的衔接首先要落实到规划的编制阶段,在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衔接。电网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编制,

3.1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电网规划也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就市级电网规划而言,在层次上要考虑与国网、省级电网规划相衔接,在层面上要考虑与电源规划、特高压电网规划以及城配网规划、农网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包括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则包括环保、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城市总体规划不但要做好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同时还要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那末电网规划既属专项规划,其电网建设的用地及走廊就应给予保障,但由于规划间存在的不统一性、不准确性和不协调性等问题,往往在具体问题上存在相互制约、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从大到小的层次去梳理,将规划的衔接问题提到一定的高度上进行统一规范。

3.2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电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渠道的互通,形成两个规划间的常态沟通机制。具体组织两个规划的编制单位电网企业和规划部门应该加强联系沟通,互相探讨,建立两个规划间的长效的协调机制,应共同就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的范围、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的周期与编制、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协商,从规划编制、修编、审查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变电站站址用地、线路走廊、电网布局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在编制电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电网建设应当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

3.3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电网规划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和城乡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电网网架布局,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需要预留站址用地和线路走廊。而城市规划建设则更侧重科学合理布局和保护环境,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资源约束,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强调内涵发展,两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满足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布局、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应该是两个规划衔接的总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与否,直接关系着两个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着城市能否健康发展。“规划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负责编制规划的电网企业和城市规划部门应本着城市电网与城市设计协调原则,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根据城市综合布局,确定电网网架布局。电网企业应依据城市建设规划,从电力建设适度超前和贯彻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出发,不断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尽量使输电线路走廊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将新建线路及改造老旧线路尽可能建设于规划走廊内,便于土地总体规划。新建变电站选址既考虑位于负荷中心,还应考虑占用荒地,合理控制用地,对距离居民区较近变电站,选用新型高科技设备,紧凑型布置、全封闭组合电器、低噪音变压器等先进技术以及典型设计,以尽量减少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多回路杆塔、紧凑型设备、大容量导线,低噪音导线等技术,优化基础型式、铁塔结构、总平面布置等,少占土地,少占通道,少拆房屋。

4、结束语

上一篇:绩效考核方案设计范文 下一篇:劳动经济理论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