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方法及体会

时间:2022-10-13 05:26:13

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

【摘要】 各民族互相学习,首先学习彼此的语言,双语教育既包括教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也包括教汉族学生学习民族语言,又包括教这个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另一个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少数民族提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 中职 护理专业 "汉语" 教学方法 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个民族之间往来的日益增多,各民族都感到使用双语的重要性,使用双语的人数日益增多,因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双语兼通的人才,要比只懂民族语不懂汉语或者只懂汉语不懂民语的单语人才更有竞争力。双语教学它不仅是一个教学技巧、教学技能的问题,还是一项具体操作的工作问题,它本身就是推进汉语教学,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另一个工具。

我校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一个有着36个民族成分的地区,蒙古族、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这5个民族是主要民族,除汉族、回族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使用汉语外,其它3个民族多使用本民族语言,我校护理专业生源50%是来自本地偏远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入校以前在原母校接受教育为本民族语言授课,学校过去的做法是将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与其它新生一起安排到汉族班级,教学方法及措施不做另行安排,但经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发现,这些少数民族学生随其它汉族班级学生进行护理专业的学习时,她们的学习情况、质量、成绩让人担忧,为此,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因直接进入汉语环境学习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困难的现状,学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对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从入校分班、班主任管理、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措施等都作出具体安排并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汉语预科学习

为了使入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专业知识,在学生入校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实行一年汉语预科学习,分别开设基础汉语课程和医学汉语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基础汉语教学中通过口语交际、阅读、写作和应用、翻译等模块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随着教学进度在医用汉语的学习中,针对医学汉语课程词汇量大、课文难度加深、专业术语增多、翻译难度加大等情况在教学中要求任课教师对学生不认识的字、词、句、要单独讲解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讲授,尤其对人体结构、组织、器官及常用医学术语的教学中可适当的采用"母语"进行解释,帮助他们理解意思后进行民汉双语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达到求同求异、互相补充、双管齐下作用。通过一年的汉语预科学习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基础汉语和医学汉语知识水平,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护理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2.文化课学习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完成一年汉语预科学习后在第二年的第一学期开设文化基础课,课程主要是德育、语文、数学、化学、计算机应用、体育六门必修课和其他不同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因为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好文化课才能真正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才能拥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功底,既满足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文化基础知识的需要,又为学好医学基础课和临床护理专业知识提供有利保障。

3.基础知识学习

医学基础课是临床课的基础,解剖、生理、生化、免疫、病理等医学基础课与各门临床课联系密切,涉及到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护理等学科内容,是学习临床护理知识的桥梁,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在第二年的第二学期开设医学基础课时,因医学基础课程较多,加之在汉语预科学习和文化课学习时由于学生生源、汉语水平以及对基础汉语、医学汉语及文化课的掌握程度不同,自身的学习习惯及目标等使她们在学习医学基础课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从而使她们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及对课程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采取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授课,使学生能听懂、易接受,理解意思,消除恐惧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好临床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4.临床知识学习

对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在第三年从医学基础知识进入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因涉及到大量的临床知识和医学术语要学习和掌握,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所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医学术语对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临床课教学中要针对所学专业课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重点、难点进行疑难解答,删除难以理解的内容,在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

5.选修课学习

中职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在校三年的理论学习中除了学好汉语知识、文化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临床专业知识外,要根据她们的自身条件,立足临床实际,适当开设一些《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护士礼仪》《沟通交流技巧》、《人际沟通》《护理美学》等选修课来充实教学内容,使她们在结束理论学习进入临床实习时能够正确处理护患、护患家属、医护等层次的人际关系,帮助她们克服与患者交流时由于语言障碍形成的胆怯心理,有利于提高她们对实习、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更有利于她们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

体会:双语教育既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的有效途径。做为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师,不仅自身首先应该明确实施汉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们清楚地明白少数民族要融入现代社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要掌握汉语,但同时也要保留和传承自己的语言文化。在汉语教学工作中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用最新知识来武装自己,以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借鉴其它学校双语、汉语教学的成功事例,创造性地开展符合本校学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运用汉语影像制品,学习软件和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汉语浓厚兴趣,使少数民族学生明白掌握了汉语就可以直接利用汉语学习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汉语的各种媒体获得最新的信息和护理专业知识,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岗位从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汉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标准水平测试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成绩,从而更好地推动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及专业课教学工作。

上一篇:浅探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下一篇:论教师如何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