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廊坊的光荣与梦想

时间:2022-10-13 09:18:33

【前言】幸福廊坊的光荣与梦想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以霸州为例,本世纪初,霸州市年财政收入仅有2亿元,十年来却累计投入23亿元大力兴办文化事业。2001年以来,霸州投资5500万元建成李少春纪念馆和大剧院,此举开创了国内由地方投建艺术家纪念馆(院)的先河。他们还投资4亿元建成“华夏民间收藏馆”,其中的自行车馆经国...

幸福廊坊的光荣与梦想

京津之间,一座年轻美丽、朝气蓬勃的现代化城市,矗立在美丽富饶的华北平原中部。这座由龙河与凤河交汇塑造的明珠之城,一个口号正在叫响:幸福廊坊,龙凤呈祥。让“幸福廊坊”成为响彻京津冀城市群的靓丽品牌是每个廊坊人的理想。

在2011年廊坊两会上,廊坊市王爱民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廊坊将努力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逐步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生活环境质量大幅提高,要让‘幸福廊坊’成为响彻京津冀城市群的靓丽品牌。”如何打造“幸福廊坊”,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廊坊市长王爱民。

用文化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廊坊地上无山,地下无矿,而且自然资源匮乏,这样似乎注定了廊坊要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但是就这一样一个地区,近年来对文化的投入却从不吝啬。据了解廊坊市在公共文化事业支出年均超过30%。请问这是为什么?

王爱民:资源匮乏的确是我们廊坊的现状,这让我们的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不利的因素。但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照样可以办大文化。因为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文化可以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而且文化繁荣势必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甚至带来跨越式发展,进而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整个地区的和谐发展,这样就更加切实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以霸州为例,本世纪初,霸州市年财政收入仅有2亿元,十年来却累计投入23亿元大力兴办文化事业。2001年以来,霸州投资5500万元建成李少春纪念馆和大剧院,此举开创了国内由地方投建艺术家纪念馆(院)的先河。他们还投资4亿元建成“华夏民间收藏馆”,其中的自行车馆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中国自行车博物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博物馆……一系列的文化品牌,为霸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同时也带动了经济发展,霸州市财政收入由本世纪初的2亿元激增到2009年的20.47亿元。

中国城市经济:这些数据为廊坊市的文化繁荣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在廊坊,很多廊坊人都介绍我去“时代广场”,这个广场似乎成为了廊坊人的骄傲。据我们了解,这个广场所处的位置是廊坊市的黄金地带,很多开发商都曾经想高价购买此地。

王爱民:时代广场就是一个文化广场,水幕电影、超大屏幕、塑胶运动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廊坊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娱乐的好去处。它的前身是市档案馆、文化局和调料厂所在地。上述单位搬迁后,当时的确很多开发商为了争得这块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宝地,竞相给出高价。但我们市委市政府还是毅然决定将这块地方建造为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因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更不可以经济建设取代文化建设。城市建设寸土寸金,但要想让城市建设得有内涵,让群众生活得有品位,就必须舍得为文化留足空间。一座城市如果文化发展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就没有幸福可言。让群众生活得有品位,我们市委市政府认为这要比单纯搞几个商业项目更有现实和社会意义

中国城市经济:廊坊的文化活动搞得有声有色,那么在农村我们又是如何开展文化建设的呢?

王爱民: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时代在发展,农民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廊坊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更注重文化的公益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文安县把图书投放到农村群众随时可去、随手可取的药店、商店等场所,建设“新农民书屋”,对图书及时补充、定期流转,并在全县以村街为单位建造了高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依托文艺骨干组建了283支文化活动队伍。“在商店就能借阅图书,在村街就能参加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快意享受文化成果的生动写照。在文安县,主动申报挂牌的农村文化示范户达到3200多个,每天傍晚时分,西代村周丙申的小院里就会热闹起来,村里的戏迷们三三两两地聚到一起,敲锣打鼓,字正腔圆地唱起来;而在北辛庄村裴景纯的家里,一群书画爱好者则挥毫泼墨,切磋技艺……

群众喜欢什么文化活动,我们就组织开展什么样的文化活动。从“青春廊坊”群众歌咏大会到“盛世经典”红歌专场,从“幸福廊坊大家园” 公益演出到“廊坊之夏” 广场文化活动,从“华夏之夜”交响音乐会到“品味梅花・名家百戏中国行――走进廊坊”京剧专场……在数不清的品牌公益文化活动中,2006年12月搭建于廊坊的“文化大舞台” ――“和谐廊坊・市民文化大讲堂”独树一帜,被誉为“市民精神生活大粮仓”。 几年来,近200位名家学者登台论道,“周末去听大讲堂”成为越来越多廊坊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

中国城市经济:听了您的介绍,我觉得做廊坊人很幸福啊,几乎天天都可以享受到这样丰富的“文化大餐”。

王爱民:的确是这样的,不过我们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未来五年,我们要继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城市文化品牌,营造“幸福廊坊”特色文化氛围,以文化促经济,以文化求发展,谱写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新篇章。

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提升幸福指数

中国城市经济:今年的全国两会,民生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城市的幸福与否与民生关系也是十分密切。

王爱民:民生工作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幸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广大城乡居民是否安居乐业,关键在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发展权益能否得到有效地保障和维护。“十一五”以来,廊坊始终将解决民生问题,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一手抓经济,一手解民忧”,从实施“医、学、路、水、保、养”农村六项工程,到解决群众关心的“十八件”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问题成为各级各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自觉行为,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得到全面加强。

中国城市经济:我们知道,近五年,先后有五保户集中供养、农村低保、孤儿救助、医疗救助、危房帮建、贫困生助学等十余项民政重点工作,被列入廊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市委全会报告,部分工作甚至作为全市的“1号工程”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那么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廊坊市是如何开展民生建设的?

王爱民:首先,社会救助资金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廊坊各级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向民生工程、投向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工作。民政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财力保障与支持。2006年,全市用于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优抚保障、救灾救济等方面的资金不足5000万元。而“十一五”末的2010年,仅1~11月份,各级拨付的用于救助城乡困难群众的民政专项经费就达3.2亿元,年均拨付的资金增幅高达700%,这个增幅远远高于同期经济发展指数的增幅。其中,城乡低保投入由2006年的1200万元,增至2010年的1.8亿元;五保投入由2006年的不足50万元,增至目前年均拨付2500万元供养经费;医疗救助由实施之初的不足500万元,增至目前的2100万元。

作为新兴的中小型商业城市,“十一五”之前,廊坊在弱势群体保障机制上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也有很多久拖未决的历史欠账问题,比起发达地区来说,工作基础明显薄弱。这就决定了廊坊必须以“弱项”为突破口,采取“小步快走不停歇”的发展方式。按照这个思路,民政部门“一年突破一个工作弱项,一年建立几个新的保障机制,一年实施几项惠民新工程”,保障机制由保吃穿逐步向保医、保住、保学拓展延伸:2006年,实施了五保户集中供养工程,着力解决五保对象的养老问题,截止目前,已投入2.32亿元,新、改扩建了48所农村敬老院,五保集中供养率由2006年初的7%提高到目前的82.4%,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全国先进;2007年,开展了孤儿集中供养、集中就读工程,投入1200万元,兴建了10所“爱心家园”,734名孤儿全部集中供养,集中就读率达100%; 2009年至2010年,相继启动了医疗救助、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帮建和贫困大学生全额助学等“医、住、学”三项为民解困工程。同时我们的社会救助水平连年提高,社会救助机制也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十一五”是廊坊民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这五年来,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幸福感显著增强。

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提高城市幸福指数

中国城市经济:有人曾说一座城市的魅力,来自于环境的美丽;一个地区的发展,在于环境的支撑。我们知道坐拥中国最独特区位的廊坊,在环境保护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城市绿地的拥有量,是衡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园林绿化方面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王爱民:廊坊素有“京津后花园”的美誉,绿地多、绿量大是廊坊的绿化优势所在。为保持和发展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园林绿地环境效益,我们坚持把扩大绿地面积作为园林建设和创建园林城市工作首要任务来抓。目前,廊坊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46.60%。

2006~2009年,廊坊市城区投资3.8亿元,开展绿化,实现了以大型公园、广场、绿地为核心,以和平路绿带、104国道景观带、新南出口迎宾线绿化带3条绿色长廊为主线,以道路绿化为依托,以街头游园、小区、庭院绿化为点缀,以双环城林带为屏障的网状城市绿化体系,形成“点上成景,线上成荫、网上成格、面上成林”的园林城市特色。廊坊市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成为河北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中国城市经济:廊坊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和北京、天津比大、比洋,比车多比楼高,我们要和他们比环境、比蓝天、比绿地”,看来的确廊坊的环境建设成果卓越。

王爱民:2002年5月廊坊建成了省级环保模范城。2003年5月18日,廊坊市获得了中环联合认证中心颁发的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对一座下辖二区二市六县,国土面积6429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进行整体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廊坊成为了吃螃蟹的第一人。在拿到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后,我们廊坊市的下一个目标是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条件》共有软、硬环境共26条指标,这些指标的完成可以使廊坊市整体环境质量有一个更大的飞跃。通过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可以进一步提高廊坊的绿色城市品牌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平台的高度,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城市经济:环境就是生产力。廊坊环境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我们知道,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资时很容易和地方环境建设发生矛盾。这个问题在廊坊是否也存在呢?

王爱民:这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也一样存在。因为廊坊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我们的发展潜力,很多项目都看重了我们这里。但是我们深知“环境是第一资源,是第一财富,是城市的未来”,因此在项目选择上我们一直以“宁可牺牲GDP也要保护生态环境”、“宁可少上新项目也决不让污染企业进廊坊”为指导,把发展投资规模大、低能耗、低污染、高科技含量、高关联度的“绿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近三年,我们先后否决了50多个近100亿元的污染项目进入廊坊,环保第一审批权、环保一票否决权、环保铁腕执法处罚等政策法规在廊坊被坚决落实。

环保工作不但对建设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也对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任用一票否决。无论是提拔的副厅级干部,还是市本级提拔的处级干部,无论是在乡镇工作的,还是在县里工作的,都要求环保部门有理有据地对其在任期间环境质量变化作出说明。

2009年,廊坊市污染减排工作在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中成为“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最好的城市。

廊坊市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将绿色定为主色调,先后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绿色的环境同时增强了廊坊的魅力,优越的投资环境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华为、富士康、京东方等一批高附加值、高科技项目纷纷落户,使廊坊近年来迎来了一个新的投资热潮。

对于廊坊来说,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廊坊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但廊坊市委市政府并没有因此停止前进的步伐。因为他们深知,每个成绩都属于过去,唯有不断进取才能给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真正属于廊坊人的“幸福廊坊”。而这是廊坊人的理想,也是廊坊人不懈的追求。

上一篇:时尚大连 闻香波尔多 下一篇:书车画艺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