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400例死亡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3 07:27:34

脑卒中400例死亡因素分析

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我国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新发病例约130~15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近100万例。为研究脑卒中死亡相关因素,现将2002-2006年400例脑卒中患者死亡率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取自吉林市中心医院2002年5月至2007年12月400例脑卒中住院病例。病种为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指标有收缩压、年龄、性别、糖尿病以及烟酒嗜好等。

1.2 方法 计算5年的脑卒中死亡率,并根据资料对脑卒中死亡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及显著性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00例5年内死亡67例,死亡率16.75%,其中男42例,女25例;男女比例为1.68:1。死于脑梗死13例(19.4%),死于脑出血48例(70.5%):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10.1%)。年龄50岁以下患者52例,死亡4例(7.7%),50~59岁患者131例,死亡25例(19.08%);60~69岁患者153例,死亡21例(13.7%);70岁以上患者64例,死亡17例(26.56%)。

2.2 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2.2.1 病种因素 400例患者5年内死亡67例,其中脑出血死亡48例,死亡率12%,占总死亡例数的71.6%,死亡率明显高于后两个病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 性别 400例患者男286例,女114例,男女之比2.5:1。死亡病例男42例(62.7%),女25例(37.3%),男女之比为1.68:1。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3 年龄 脑卒中死亡率与年龄相关,见表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年龄小于50岁者死亡率10%;50岁以上者死亡率30.7%。脑出血组,50岁以下者死亡率16.6%;50岁以上者为40%;70岁以上者高达55%。说明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病种综合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4 高血压 脑卒中死亡率与收缩压水平关系密切(见表2)。以脑出血为例,不同收缩压组比较,收缩压水平越高,死亡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其余两组中未发现死亡率与收缩压有显著性关系(P>0.05)。

2.2.5 吸烟、饮酒、糖尿病、脑卒中死亡率与患者是否吸烟、饮酒,或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症均未发现有显著性关系(P>0.05)。

3 讨论

“卒中”即通常说的脑血管意外或中风,在我国城乡居民各类死因中占第二位[1]。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死亡,特别是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与年龄有关,但与性别无显著关系。这与Bonita所述不符[2]。除此之外,收缩压高是脑卒中死亡特别是脑出血死亡的最重要因素。收缩压越高,死亡率越高。高血压在人群中患病率高,且易于检查,所以早期有效地防治高血压,特别是控制收缩压在180 mm Hg以下,可望对脑出血的发病率产生影响[3]。值得注意的是:本组一批年龄在59岁以下的相对年轻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患者,提示对60岁以下的相对年轻高血压人群给予更多关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生来难以改变的,如年龄、性别等;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每增长10岁,脑卒中发病率增长1倍。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30%。一类是个体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控制的,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等。第三类是家族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结合,是可以调节的,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中高血压是公认的引起脑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血压超过160/95 mm Hg,发展成为脑卒中比正常血压者高7倍。笔者研究也初步证实了这一点。

参 考 文 献

[1] 董瑞国.卒中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预防.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3):115-117.

[2] R Bonita.Cerebrovasc Dis,1994,4(Suppl):2-10.

[3] S Macmahon,A Rodgers.Cerebrovasc Dis,1994,4(Suppll):11-15.

上一篇:重症胸外伤的临床诊治体会 下一篇:重型颅脑损伤术中脑膨出48例临床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