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道黏膜脱垂的诊断与治疗

时间:2022-10-13 01:41:02

女性尿道黏膜脱垂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尿道黏膜脱垂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2例尿道黏膜脱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尿道周围支持组织的先天缺乏、发育薄弱、受损,绝经后雌激素降低,周围组织萎缩、松弛是本病的主要病因。②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排尿障碍、尿道口狭窄等并发症。结论:环扎法治疗尿道黏膜脱垂简便,经济实用,值得首选。

[关键词]尿道黏膜脱垂;病因;环扎法

尿道黏膜及黏膜下组织脱出外翻于尿道口之外,称为尿道黏膜脱垂,为女性少见的尿道疾病。多发生于5~9岁儿童,绝经期偶有见到。既往国内报道较少,近年报道有所增加。我院自1997年2月~2008年10月共收治女性尿道黏膜脱垂22例,现结合文献就其病因、诊断与治疗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22例,儿童5~8岁4例、成人56~65岁16例、70~80岁2例。成人患者均为已婚,多次分娩。其中:生育2胎9例、3胎6例、4胎2例、5胎1例。病史1~7d。住院治疗14例,门诊治疗8例。全部病例均有尿道口黏膜肿块,局部少量出血18例,尿频、尿急、排尿灼痛6例,尿道刺痛、触痛4例。局部检查:尿道部见红色黏膜圆形肿块,尿道口位于肿块中央,触之柔软。伴有感染,黏膜糜烂,片状坏死,附有脓性分泌物6例,成人脱垂黏膜嵌顿呈青紫色肿块7例。黏膜呈环形脱垂20例,半环形脱垂1例,后壁局部黏膜呈舌样脱垂1例。膀胱镜检查5例显示尿道及膀胱颈黏膜松弛,充血水肿明显,未发现憩室、肿瘤等。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治疗:局部清洗、湿热敷、热水坐浴、应用抗生素等。

1.2.2 手术方式:沿脱垂黏膜基底部环形切除,边切边用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尿道黏膜与前庭黏膜,术后留置气囊尿管3~5d。

1.2.3 环形结扎法(简称环扎法):由脱垂黏膜肿块中央插入尿管,放置正确,引流通畅,用4#丝线沿尿道口将脱垂黏膜底环缚于尿管上,待留尿管用5~7d,待脱垂黏膜缺血坏死自行脱落。

2 结果

手术切除2例。2例儿童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改用环扎法治疗。2例儿童和16例成人患者均直接行环扎法治疗。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无排尿障碍、尿道口狭窄等相关并发症。10例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排尿正常,尿道口圆润自然。12例失访。

3 讨论

女性尿道短而宽,垂直向下,若尿道周围组织松弛,肌层弹力纤维较薄弱,黏膜发育超过肌层,尿道黏膜尤其后壁便向下翻出脱垂于尿道口外。若尿道壁也松弛,则整个尿道黏膜全部脱出。文献报道多发生于5-9岁儿童,绝经期妇女偶可见到,未见生育期妇女发生。绝经期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未发现尿道黏膜脱垂。其原因多认为女性雌激素分泌不足,可引起尿道周围支持组织萎缩、薄弱。这可能与尿道下段存在雌激素受体有关,但是具体如何作用,尚不清楚。先天性尿道周围支持组织缺陷、遗传因素、营养不良,也是构成尿道周围支持组织薄弱的重要原因。据文献报道,美国黑人儿童发病率较高是所有儿童病例的93%,特别是一对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提示与遗传相关,但也可能与黑人儿童营养不良有关。产伤、多次分娩全身衰弱造成盆底肌肉松弛,膀胱、尿道结石或肿瘤的直接压迫也是发病因素。反复咳嗽、便秘等剧烈腹压增加造成膀胱尿道压力不平衡是常见诱因。本组成人患者都是绝经期妇女,有多次分娩史,均无雌激素替代治疗史。4例儿童年龄5~8岁,均为瘦弱体型,营养欠佳,与文献报道相符。但与文献不同的是本组病例以成人患者居多,儿童患者较少。是否与生活医疗条件改善,儿童营养良好,老年妇女就诊率增加有关尚不确定。

本病因尿道口肿块诊断容易。如因脱垂黏膜肿胀遮盖尿道口不易分辨时,可用导尿管由中央插入证实。B超,静脉尿路造影、膀胱镜检、病理活检是与输尿管膨出、膀胱脱垂、尿道肉阜和尿道癌鉴别的重要手段。

治疗目前仍认为手术切除最有效、彻底。手术时需注意用力向外牵拉尿道黏膜,以免切除过多,日后出现排尿障碍、尿道狭窄等并发症。一般认为儿童患者宜先采取保守治疗,无效或多发时再手术切除。本组2例儿童患者先经保守治疗,回纳复位脱垂黏膜后又再次脱出,改用环扎法治疗获痊愈。保守治疗应在脱垂黏膜无嵌顿、无感染及无糜烂时采用。保守治疗应强调手法复位回纳脱垂黏膜,能迅速消除肿块,缩短病程,而仅局部清洗、温热敷、坐浴,效果较差。

2例儿童患者因脱垂黏膜有糜烂、片状坏死,故和16例成人患者一样直接行环扎法治疗。本组资料显示环扎法对儿童和成人患者(包括脱垂黏膜嵌顿者)均能满意疗效,痊愈后尿道口自然无并发症出现。作者认为环扎法与手术切除相比较能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环扎法尚具有无需麻醉或仅需局部黏膜麻醉,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经济,可在门诊应用等特点,是一种临床上实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尿道黏膜脱垂的首选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93.

[2]金锡御.尿道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9.

[3]吴宏飞.现代泌尿外科诊疗指南.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42.

上一篇:饮水与健康的奥秘 下一篇: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