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食品塑料包装制品的质量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时间:2022-10-13 12:11:53

加强食品塑料包装制品的质量控制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行业的现状,分析了影响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质量控制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塑料包装制品 质量控制

塑料包装具备质量轻、使用方便、阻隔性、渗透性、耐热性、耐寒性、耐蚀性好,以及外形外观色彩斑斓、美丽等特性,已成为食品包装的主流,是食品企业供应链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因与食品直接接触,其本身性能质量会影响食品安全,另外还关系到食品在生产、存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防止变质等问题,所以应对食品用塑料包装的质量要求高且严格。笔者根据食品用塑料包装行业的现状,结合在食品用塑料包装生产企业进行OS现场审查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影响食品用塑料包装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提出了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质量的对策。

1 我国食品塑料包装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总体质量水平不高,根据质检部门近年来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生产企业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在食品用塑料包装等制品生产企业有3700多家,小企业多,其中10人以下的小企业就有1100多家,占企业总数的近1/3,很多小企业设备简陋、陈旧,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手段,原材料进厂不验收,产品出厂不检验,无标生产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产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的混乱,更有一些企业为获取非法利润,违规使用回收材料生产食品用包装容器等制品,已经严重危及到人身安全和人体健康。产品合格率低,假冒伪劣现象比较严重,其产品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特别是近来由于食品包装中有害物质残留过高,在食品中迁移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比如安徽的“毒奶瓶”事件,给创建和谐社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是当务之急。

2 影响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

2.1 原材料方面的质量控制不严

食品用包装制品所用的原料有塑料以及其他多种复合材料等,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某些材料的成分有可能迁移到食品中,造成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同时由于食品包装用塑料选用不当,不能保证保质期内食品的安全,都将给人体带来危害。因此选择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要求的包材更显重要。笔者认为食品用塑料包装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选用正确原材料;二是添加剂的使用。首先是原材料的选用。目前被允许用来制作食品容器的塑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三聚氰胺和玻璃钢等。但因为这些食品容器所用塑料的性质不尽相同,其适用范围也就不尽一样。如聚乙烯塑料类容器可用于盛装酱菜、食糖、果汁等食品。聚氯乙烯容器只适宜盛装一些中性的饮料或中性食品。聚丙烯塑料容器可用来盛装酱菜、醋、酒、果汁和油脂等。食品聚酯塑料容器最适宜盛装各种碳酸饮料、矿泉水、食用油及调味品等。聚苯乙烯、三聚氯胺和玻璃钢等塑料容器这三种塑料多用于制作餐具及生活用品,如饮料盒、快餐饭盒、碗、碟、盘等。

目前,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用工业级的材料生产食品包装,有的企业甚至把国家根本不允许使用的废旧塑料作为原料。我国实施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市场准入制度中明确规定,原材料不得使用回收材料及受污染的原料。回收料中包含了大量的污染源,塑料老化等产生的小分子或单体,还有回收制品中残留的添加剂、重金属,此外回收塑料的力学性能和成型性能不好,在加工过程中还需添加助剂来进行改性,这些都将给加工后的产品带来隐患。

直接与食品接触的原料应符合树脂或成型品的卫生标准,并提供相应的证据。食品用包装企业选用的基本粒子料要符合GB9691、GB9692和GB9693的标准,不要乱用或滥用各种添加剂,在加工过程中制造出来的薄膜要符合GB9687、GB9688和GB9689的标准。

塑料包装制品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它本身的物质不易移入被包装的食品中,但一些未参与聚合的游离单体及裂解物,以及为了包装材料的外观耐久性而加入的稳定、增塑、、着色剂,如果质量不当会产生毒害作用,而导致其不安全。增塑剂含有一种化合药剂,极易渗入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中;塑料稳定剂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铅,也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尽管如今可以通过一些处理工艺来解决塑料薄膜材料综合性能的缺陷问题,然而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本身在一定的条件下或者是在与一些物质接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游离单体析出,同时在材料的制造过程中所加入的一系列助剂、添加剂在材料的贮存及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存在析出的问题(其成分往往对人体有害),因此在添加剂使用方面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复合包装袋中使用的胶水,印刷过程中产生的溶剂残留问题。目前国内市场中普遍使用权用的是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和甲苯油墨,在应用中存在着较严重的卫生问题和安全隐患。首先,大量排放于空气中的溶剂苯、甲苯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对工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危害。而且有机溶剂可能会残留在复合膜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薄膜迁移到食品中,使之变质、变味;若出现这些问题会致使材料的卫生性能没有任何保障,将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

对于食品用塑料包装中的添加剂、助剂使用,国家高度重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首先,要按GB9685《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去制造各种基材基膜、印刷油墨和复合用胶。在GB9685这个标准中,允许十七类五十八种物质,如溶剂、胶黏剂、油墨等用在食品包装材料之中,同时又规定了它们的最高使用量,也就是说列入GB9685的辅料可直接使用。其次,印刷油墨制造厂在生产食品包装用油墨时,不要再用甲苯、二甲苯、异丙醇等有毒有害溶剂,在选用颜料染料时,不要采用含重金属(铅、镉、铬、汞等)和致癌性强的苯胺类或稠环类物质。而未列入G B9685的进口产品应提交如FDA等机构出具的有效期内的安全评价报告后方可使用。

只有合格的原材料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产品。在这方面,企业关键要强化外购物资的入库检验制度,特别是对用于生产加工的原材料、添加剂、助剂等必须实施进货验收制度。入库检验制度是保证购进的各种原、辅材料符合质量要求的管理制度。企业入库检验要有标准、程序、内容以及方法。质量验证内容可以是检验感官、理化、微生物等质量指标,也可以是查验合格证明、检验报告、生产许可证等。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不得用于生产加工。实施规则中还要求企业对包括主要成型原料、添加剂和印刷用油墨在内的关键原材料及其供应方目录进行评价、备案,选择合格供应商。通过食品包装容器类产品认证,企业的产品是否满足安全要求就可以一目了然,获证的产品必然会赢得客户的信赖,提高产品销量。

2.2 产品质量检验跟不上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安全,而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又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然而没有哪种材料的使用是绝对安全的,食品用塑料包装也是一样,因此对于食品用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理化性能检测在质量控制环节上是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目前,食品包装检验控制主要体现在阻隔性测试、强度测试、理化检测三方面,应依照相应食品级产品的标准进行检验。

2.2.1 阻隔性通常是指包装材料对气体、液体等渗透的阻隔作用。由于阻隔性能直接响到食品的质量及保质期等关键问题,在所有测试项目中处于重要地位。主要检测项目有气体透过率(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空气等)、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雾度等等。以我们常见的食品包装为例,乳品包装材料氧气阻隔性能的优劣,是影响牛奶保质期的直接原因。当产品暴露于空气中时,空气中的氧气分子会通过包装材料的分子间隙渗透到包装内侧与牛奶直接接触,当透过的氧气达到一定数量时牛奶即会变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牛奶包装由最初的单层聚乙烯塑料薄膜袋到多层复合薄膜包装。这些多层复合材料在生产过程加入了铝箔或特殊涂层,因此大大改善了包装材料对氧气的阻隔性能,其阻隔性受生产工艺、涂层厚度、材料构成等因素的影响,其透氧量在几十到几百之间,也由此造成了牛奶的保质期由几天到几个月的区别。而对于肉制品来说,不但需要重视材料的透氧量,防止肉制品的氧化变质,而且还要注意材料的阻湿性能,预防产品水分大量散失而使颜色变深发暗;对于油炸类食品如方便面、膨化食品等,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同样不容忽视,这类食品的包装主要是防止产品氧化酸败,因此要做到密闭、隔绝空气、避光、阻气等,常见的包装主要有真空镀铝膜。需要注意的是材料的气体透过率检测往往没有必要检测多种气体,应该根据实际的包装用途进行选择,例如如果氧气是引起内容物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则包装材料应该对氧气有很好的阻隔性能,应该检测材料的氧气透过率,至于二氧化碳、氮气等气体的检测这里是不需要的。

综上可以看出,包装阻隔测试在包装品质控制方面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目前用阻隔性测试的检测设备主要有透气性测试仪、透湿性测试仪、透氧仪、容器/薄膜透氧仪等。

2.2.2 强度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它是包装材料的抗拉、抗断强度及变形率、封口的热封强度、膜的复合强度的综合体现,主要的细化指标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剥离强度、落镖冲击性能、密封性能、热封性能、热收缩率、摩擦系数等。用于这方面检测的常见仪器有适用于薄膜等产品精确厚度测量的测厚仪,测试整个包装物密封效果的密封试验仪,测试薄膜、复合膜等材料拉伸、剥离、撕裂、热封强度等的电子拉力试验机。适用于薄膜等产品耐撕裂度测试的撕裂度仪,测定材料热封温度、热封时间、热封压力等参数的热封仪,用于薄膜、薄片等材料表面滑动动静磨擦系数测定的磨擦试验仪,用于旋转瓶盖的打开或旋紧力测试的扭矩仪,以及冲击、黏性、抗压等测试仪器。针对材料种类的不同以及应用领域的差异,具体每种材料的测试项目也有不同,例如对于容器来讲,瓶盖开启时所需要的扭矩力也是需要检测的。

2.2.3 理化检测的检测项目主要有蒸发残渣(4%乙酸、65%乙醇、正己烷)、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脱色试验(乙醇、冷餐油、浸泡液)等。理化检测中每一项都关系到包装的卫生安全性,因此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气象色谱仪进行包装材料的溶剂残留量检测,不但可以帮助材料的使用者对材料在印刷、复合中使用的各类助剂、添加剂、溶剂的安全性、是否含有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成分、或者某种成分的含量是否超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包装材料存在“异味”(残留溶剂所引起的)的问题,因而通过该项检测可以很好地控制包装的卫生安全性。理化指标是对于任何与食品相接触的材料都应该进行的检测项目,同时也应是关键控制项目,但是针对材料的制造工艺以及应用领域的不同,有些检测可以有选择的进行,例如蒸发残渣试验和脱色试验。

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中对产品的出厂检验和关键控制项目检验进行了相关规定,要求有追溯性和证实性记录。生产的产品未经检验合格不得出厂销售;不具备自检条件的企业必须将产品送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委托检验,有效地把住产品质量安全关。

在此,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加强质量检验,对照产品标准或有关卫生标准分析方法进行质量检验。无论是理化性能还是卫生性能的各项检测,均严格据标准进行,最终使食品包装产品的外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包含卫生指标)。

2.3 生产工艺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食品用塑料包装的容器卫生安全与其制造技术、加工工艺有很大关系。综合来讲,尽管塑料包装本身具有一些不利于应用的弊端,但是现在这些问题都可以依靠后期的力IT处理加以改善。因此,目前我们使用的塑料薄膜都可以很方便地用于印刷、覆膜、加工、包装等等。

在产品模具设计和制造方面,良好的模具设计,可使得产品结构设计合理,可使口部倾倒方便,具有有效的防盗功能,部分产品再配有锁紧/密封设计,可加强产品的抗跌落性能和密封性能等。如通过冷却系统的优化设计,从而产生均匀的冷却,并由此缩短成型周期,减少产品成型后的内应力,减小塑件应力和翘曲。

在工艺方面,通过设定最好的加工参数,可使塑件性能达到最佳状态。如复合包装中的BOPA薄膜加工难度大,已引进的生产线有的工艺技术还不成熟,成膜性差,需要在加工过程中摸索经验,不断调整,调整工艺参数,提高成品率。其次,BOPA薄膜的吸湿性、防水性差,与复合工艺技术要密切配合才能获得广泛应用。尤其是当前的干法复合薄膜技术离不开黏合剂和油墨的技术。复合生产过程中残留量易于迁移,同时工序多、投资大,且有微量溶剂残留物,会在包装物内产生异味,卫生性能差。如何改变工艺,控制熟化温度和时间,就必须依靠工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档次,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当前共挤技术的发展就已成为一种新趋势,它更适用于液体食品、牛奶、鲜肉等包装。

企业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工艺管理制度,按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制定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的管理办法并进行控制。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要求。

三个质控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企业在进行生产质量控制时,应综合考虑因素间的关联度。比如,影响鲜奶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光、氧气、温度、二氧化碳、奶的挥发和渗漏。因此,塑料包装企业要合理选择油墨这种原材料,努力提高薄膜的卫生性、安全性;还要提高热封性这一强度指标,防止漏封、虚封而导致破袋问题;作为液态奶包装,同时还必须适应巴氏菌或双氧水处理的工艺需求,防止油墨脱落。所以,企业应对这三个影响要素进行规范、有效控制,促进产品质量水平。

3 保证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质量的对策

对于企业来讲,面对激烈的竞争方面,不能片面追求效益、成本,放弃安全卫生的要求,放弃了社会责任感。因此,要使所有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后,企业才能保证生产的食品用包装材料是安全的、合格的。

3.1 加强行业管理,认真执行市场准入制度

为了消除食品包装中的质量隐患,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实施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并启动了39种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对于从事食品塑料包装的企业要纳入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管理范畴,建立强制性的准入制度,对生产环境、人员卫生健康、原材料的选用、生产工艺控制、产品的检验以及检验手段等有专项或特定的要求,使安全卫生处于受控状态。

3.2 加快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的制修订工作

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的一些标准检测方法和生产脱节,不能细化,缺乏针对性,导致我国食品用包装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水平不高。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还存在差距,应迎头赶上,加快食品用塑料包装相关标准的建设步伐,及时更新和完善。例如,目前复合膜袋制品标准中溶剂残留量指标总体上规定得比较笼统(不大于10mg/m2),应给出具体的溶剂成分及其各自的限量,加强规范和政策引导,使得质检部门、企业对包装中溶剂残留能有效控制。

3.3 企业要强化质量责任

企业必须加强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和产品出厂检验三个主要因素的管理,对产品质量状况不清楚的原材料不得使用;生产过程必须按照市场准入的具体要求执行,不得随意降低质量控制水平;产品出厂必须对规定的项目进行批批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3.4 企业应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良好操作规范的体系认证,从体系上进行保证

不管是决策层、管理层、还是执行层,在对待规定均以求真务实,以有效的执行力进行有效控制,保证食品包装的卫生质量。执行力的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科学管理,实事求是,规范安全控制,构建安全屏障,营造安全氛围,提高队伍的组织观念、纪律素质和诚信素质。二是责任管理。建立配套的制度,落实质量责任。要求各级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都要勇于承担各自的责任,认清各自肩负的重任。每一条规程、规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及时进行纠正和预防。国家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就是要促使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食品的包装安全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企业通过以上三项质量控制因素的把关,衡量食品用塑料包装的质量、判定工艺的合理性、设置合适的生产品参数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调整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也希望食品用塑料生产企业找到更好的质量控制及解决方法,提升产品质量,从而促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

[2]蔡明池.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塑料包装,2006,16(6),1-10.

[3]金雪飞,裘建荣.我国食品用塑料包装制品生产和标准中的问题[J].包装与市场,2008,8,25-27.

上一篇:拇指时代的小偷 下一篇:十二星座,给你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