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包装理念的相似性分析

时间:2022-10-12 07:43:39

建筑与包装理念的相似性分析

摘要:现在学科领域出现一种可喜的现象,即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这一现象为本学科乃至交叉学科都提供了拓展空间。建筑与包装追随这一现象,在理念上出现诸多相似性:一是功能理念的相似性;二是环保理念的相似性:三是科技理念的相似性:四是文化理念的相似性:五是艺术理念的相似性。这些相似之处为二者的设计带来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建筑 包装 绿色 数字化 多元化

在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建筑和包装的概念,这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二者间的相似性。

何谓包装?世界著名市场营销之父菲力普・科特勒认为:“包装是指设计并产生容器或包裹物的一系列活动,这种容器或包裹物被统称为包装。”在这里。包装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作为动词。包装是指为产品设计包裹物的整个过程:第二作为名词,包装即包裹物。

何谓建筑?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指出: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据此。我们也可以将建筑理解为“承载人类活动的容器”。从这意义上而言,建筑应当是较大具体形态的包装。只不过。建筑这个容器包裹的不再是某一种商品,而是人的活动,与此同时。建筑也在包装着我们的城市,再大而言之,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最完美的大自然包装。

所以说,在设计领域,包装的内涵可以被拓展延伸,建筑的内涵也可以被包装定义。不然。何以当今社会出现众多的建筑包装公司?二者都与众多设计门类相互穿插联系,当然,建筑与包装之间的耦合性相对更强。这种耦合性使得建筑与包装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一定的相似性,从而使二者互为借鉴,相互杂合,继而使建筑抑或包装更有拓展的设计空间,设计的效果也更为理想。由于理念领先设计,故在此只对二者的设计理念做相似性分析。事实上这些理念相互之间也是渗透包容的,只是为了论述方便而将这些理念分开来讲。

一、功能理念的相似性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造型,而这些造型之所以形成,绝对不是以人们认为它美不美为依据的,而是以怎样才能使自身能够在世界上存在下去为依据的。

所以,无论建筑或是包装要想有其存在的价值,那么就要将功能性永远放在第一位。丰子恺先生曾言:“建筑这种美术品,对人生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凡有建筑,总是为某种社会事业的实用而造的。故建筑与事业有表里的关系,不可分离。一切艺术之中,惟工艺美术与建筑二者对人生有直接的用处。工艺品供日常使用,建筑可供居住。”而包装恰恰就是日用品的载体。具备基本的实用功能就成为建筑和包装的第一理念。

基于此。建筑和包装便有了相似的功能目的:

1 容纳保护功能――也是二者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建筑的出现正是人类出于对自身本能的一种容纳保护。《韩非・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这种身体的外在保护发展到现在更成为一种心里保护需求――即自我领域感和私密性需求。

而包装所要容纳保护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虽然产品普遍存在着易损性和变质性,但是,合理的包装就能保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受自然环境和外力的影响,从而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使产品实体不致损坏、散失、变质和变形。

2 高效便利功能。建筑和包装的第二大功能就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便利,使生活质量显得更为高效。

智能建筑的出现就是基于最便利的需求,它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同样在世界范围内,便利包装最受欢迎。为了方便运输装卸、方便堆码仓储、方便陈列销售、方便携带、方便开启、方便消费使用,便利包装成为包装商和包装业的最新发展追求热点。

二、环保理念的相似性

1987年,联合国环境发展署的布隆特兰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现代社会环保意识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普遍认同,全球兴起一股“绿色浪潮”。这一环保理念更多更强地冲击着设计行业。

据统计,2006年,中国所消耗的各种形式的能源均有所增长,使中国的能源消费占了全球能源消费的15%以上。其中建筑业建材生产的能耗占据全国总能耗的25%,包装业也成为能耗大户。这一数据是触目惊心的,对环境的破坏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环境与资源保护成为建筑与包装刻不容缓的指导思想。这一环保理念一是要求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注重功能选择;同时,要求循环再生,分类回收,注重材料选择。

在生态环境保护潮流下,只有不污染环境、不损害人体健康的建筑和包装设计才可能成为消费者最终的选择。因此绿色建筑和绿色包装应运而生。

2006年5月,中国首次制定60项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项目,“绿色建筑”即为其中之一。绿色建筑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让那些清一色的钢筋水泥建造的“城市森林”“染”上越来越多的“绿色”吧。

同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也成立了绿色包装专业委员会,大力推进实现绿色包装。其主要途径是:(1)简化包装,节约材料,既降低了成本,又减轻了环境污染,更主要的是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拉近了同消费者的距离;(2)包装重复使用或回收再生,如:在日本兴起了多功能包装,这种包装用过之后,可以制成展销陈列架、储存柜等,实现了包装的再利用;(3)开发可分解、降解的包装材料,目前已开发研制出多种可降解塑料。如:有的塑料包装品能够在被弃埋入土壤后,成为土壤中微生物的食物,在很短时间内化为腐殖质。

三、科技理念的相似性

世界正在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电脑业、信息业的发展迅猛。高新软件、现代高科技大量开发,大量的科技成果如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使建筑和包装设计也步入全新的时代。激烈而有序的国际竞争让我们认识到:科技的落后必然影响到设计的长足进步,所谓的设计上的创新意义更多时候是在科技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

1 科技的创新观。科技带来创新这一理念无容置疑。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最终把我们带到这样一个境地:我们生活中的一大部分事情正在转由数字化的方式完成,从而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一大部分也正被带向其数字化的对应物。于是,容纳这些数字化的“居住”的东西――它们是由计算机网络创造的、无形的事物――也就成了一种新的空间――虚拟空间。因而建筑以及包装的传统意义将被彻底颠覆。比如:医院被远程医疗替代,学校被虚拟校园替代,金融交易所被网上交易所替代,银行被遍布全球的ATM取款机替代,图书馆被服务器替代,画廊被虚拟博物馆替代等等。又如:动态化的包装设

计也正是由信息数字化互动特征所产生的。先进的电脑技术使包装设计增加了无限的可能性,减少了局限性,强化了规范性。这里不再做详述。

2 科技的生态观。科技观的生态转向之观点提出以后,大部分高科技设计产品和建筑越来越多地关注环保理念,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在先前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包装中已有论述。

3 科技的人文观。高科技是人类智慧的展现、也冲击着、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震撼着每个人的心。高科技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关注高科技。个性化的建筑与包装就从侧面反映出信息时代对不同的个人体现出的一种人文关怀。建筑与包装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既符合了人的心里变化的多样性,也符合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四、文化理念的相似性

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到新中国的新文化,一系列的文化理念凝聚了我们的中国精神,引领着这个国家不断推陈出新、维持自己进步与发展的旺盛生命力。某种意义上,文化是决定国运前途的重要因素。文化的意识形态也制约着建筑与包装,从有形的建筑和包装实物去体现无形的文化理念。使建筑和包装产品烙上文化的印迹,满足人们的双重消费心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因此,以文化理念打造民族品牌成为设计行业和各大企业的核心思想。一栋好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而一个好的产品也往往成为一个企业的象征和品牌。

五、艺术理念的相似性

社会业已悄然步入消费时代,人们的消费意识也不仅只停留在实用和经济上,对于美的关注,对于艺术的追求已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对于人们吃穿住行的设计还要求具有完美的艺术性。设计也成为连接艺术世界和技术世界的边缘领域,它推动出现了技术、设计、艺术共生的局面。

因而,建筑和包装乃至其它设计门类无一不从艺术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充分利用艺术的理念和手法。比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极少主义、后现代主义、波普艺术、超现实主义、典雅主义、粗野主义、抽象主义、解构主义、装饰主义、技术风格主义等等,都在建筑或包装领域给予了重新定义和演绎。表现手法也相应有了表现性、混杂性、观念性、拼贴性、波普性、结构性等概念。

各种各样已存在的艺术流派表现出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那么建筑和包装的设计之路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设计天空,并在发展中探索下去。

六、结束语

建筑是社会生活的容器,包装是社会产品的容器。无论这一容器是大或小,它的设计理念都应当是有利于地球、环境、人类的趋势发展。

温军鹰:桂林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上一篇:高校学籍档案管理走向说略 下一篇:网络职业教育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