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警务室不是减少医患冲突的根本措施

时间:2022-10-12 01:22:40

医院警务室不是减少医患冲突的根本措施

为了做好医院内秩序维护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北京日前在全市首批50家医院53个院区设立警务工作室。此举被不少媒体称之为保护医生人身安全所采取的得力措施。但这样做是不是真的可以杜绝医院内的暴力事件?

首先,医院内有没有足够的警力来应对突发事件?从常识来看,医院里也不可能大规模配置警力。而且,假设在医院配置了警务工作室之后还发生了袭击医生事件,那么医院警务室该承担何种责任?有限的警力,纵有三头六臂也无法看住这么多患者和医生。要让警务室来承担这么大的压力,这对警察来说实在是不公平。

其次,减少医院内暴力冲突也减缓不了医生潜在的风险。假设有患者想针对医生下毒手,因为医院有警力之故而无法得逞,那他就会跟踪该医生的行踪而选择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制造事端,难道为了避免这样的惨案发生就要给每个医生都配备警力?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由此可见,暴力事件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医患冲突的升级,假设这些土壤没有得到根除,而医院里却因为警力的增加而暂时呈现出平和之气,那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些冲突会从医院里转移到医院外,而医生的安全更加难以得到保障。

那么,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根子在哪里呢?已经有无数的专家开出了方子。在我看来,医患关系紧张大概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息不对称。当我们到医院去求医看病的时候,已经潜意识地认为我们身上的病医生是可以治好的。但是事实告诉我们,医生没有这么万能。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有很多病医生看不了。概率告诉我们,即便是最为优秀的医生,也避免不了误诊和偶尔的失误

二是医疗事故鉴定程序存在瑕疵。一旦发生事故,患者就要通过卫生行政机构主持公道。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医院和卫生局之间的关系也很难让患者相信卫生局会主持公道――因为医院院长是卫生局任命的,它会被患者认为偏向医院。

三是保险制度缺乏,对医疗事故缺乏商业性的解决方案。患者个人人微言轻,很多时候难以形成对医生的制约。一旦到了医院,该不该吃药、要不要打针都是听命于医生。在很多国家,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个第三方机构保险公司的参与而得以缓解――因为患者一旦购买了保险,保险公司就有责任和义务对患者所发生的病情和诊疗方案进行监督,而且基于利益的追求,它会通过其聘请的专家尽力纠正那些浪费资源的治疗方案。患者一旦有第三方机构的支持,医患关系这个不对称的天平也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校正。

患者遭遇医疗事故的不幸之后,应当通过合法途径来主张自己的权利。而社会也应当在现有制度框架里再增加一些选项,比如商业保险公司的医疗责任事故险;通过管办分离,让医院成为不再是卫生行政部门直属的机构,从而增加行政救济的中立性。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机构都是社会的缩影。假设以为增加警力就能解决问题,那实在是太过于鸵鸟而甚至于幼稚了。假设这种维稳思路蔓延至医患纠纷,事故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相反。

(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吉林公主岭:玉米之乡玉米香 下一篇:网络普及勿忘农村和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