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

时间:2022-10-12 01:12:42

数学教学的情感效应

[摘要]富有感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心理智感,促进求知欲,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本文从表达教学内容的自然情感、对学生期待的情感效应、教师情感的优化控制三方面阐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效应。

[关键词]情感期待 情感效应 优化控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65-01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内心体验,情感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情绪和兴趣,而积极的情绪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良好的情绪和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进行数学的理论教学,那么,学生的情绪无法调动,甚至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将情绪教学融入到课堂实际教学之中,帮助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一、表达教学内容的自然情感

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随处可见,在教师实际授课时,要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现象与数学理论相结合,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讲授圆形的面积时,数学的运算公式是S=πR2,圆形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以圆形半径R的平方。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吃披萨饼,那么披萨饼一般是用直径计算的,可以分为6寸、9寸等。问学生一个问题,如果有两个6寸的披萨饼和一个9寸的披萨饼,你会选择哪一种?在没有学习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时,简单的直觉让很多学生选择了两个6寸的披萨饼,认为两个6寸的披萨一定比一个9寸的披萨大,这种问题的设计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用圆形的计算公式可以知道,6寸披萨的半径是3寸,面积等于3.14乘以3的平方,结果是28.26平方寸,两个6寸的披萨面积是56.52平方寸。而一个9寸的披萨,半径是4.5寸,面积是3.14乘以4.5的平方,结果是63.585平方寸。比较结果,可知一个9寸的披萨比两个6寸的披萨面积还要大7.065平方寸。学生在知道结果时,在情感上觉得新奇,对于圆形面积的计算应用和计算更为直接和形象的同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绪空前高涨。

再如,将某些关键性问题形成悬念,使学生渴望求得解决。在讲“对数”一章之前,可提出:“给你一张厚度为0.01cm的薄纸(长任意),你知道要折多少次,顺着它的高度就可爬到珠穆朗玛峰(高为8848米)吗?”这个问题对没学过对数知识的学生来说既难又有趣。最后指出,只要对折27次即可。那么,答案怎么得出来的呢?学完对数方可知道。设置悬念后,学生心中始终有了一个目标,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知识的乐趣。

二、对学生期待的情感效应

现代教育心理学证明:表扬比批评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的“皮格马力翁效应”,对实现教师的期望有着十分明显的实践意义。所谓“皮格马力翁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就是指由关心、信任、激励基因构成的期待心理所引起的人的思想、行为方面的变化与反映。

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我感觉到教师对学生的心理上有恰如其分的期望和要求,就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和充满信心。在寄予期待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多给予肯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作为教师,应努力拓宽自己施予学生的期待心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能激励学生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思想和行动上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三、教师情感的优化控制

教师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烦恼、困惑和忧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以清醒的理智控制自己,把个人的悲伤藏在心底,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良好的情绪和兴趣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因此,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一地进行数学的理论教学,那么学生的情绪无法调动,甚至会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既包括情感的内容,又包括情感的表现形式,既是教学艺术的运用,又是教师道德情操的体现。情绪和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了达到既定目标的斗争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甫英.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2]刘海英.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D].首都师范大学,2006.

[3]黄艳珍.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情感目标[D].福建师范大学,2002.

[4]严红芳.“亲其师而信其道”——如何将“情感”融入数学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1(17):75-76.

[5]孔秀娟.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2(09):120-121.

[6]崔宏宇,陈卫东.浅谈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59-60.

上一篇:体能训练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肌肉损伤程度的研究 下一篇:初探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