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村镇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12 09:59:58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村镇建设思考

摘 要:城镇是农村和城市的结合没在社会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其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解决诸多的问题,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它也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同时,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也相对较为明显,所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方式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到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问题予以充分的控制,这样才能改变以往城镇建设中的诸多不足。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农村;村镇模式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同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已经很难再保证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外部因素逐渐转换到内部因素当中来,我国也已经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结构,就能够要将解决城乡一体化当做是解决农村区域正常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模式,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两种主要的经济发展模,资源分配方面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必须要v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城镇各个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一体化的顺利实现。

1、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同时它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新型的建设模式,城乡一体化一般来讲就是将城市和农村经济、居民、文化等多个要素当成是一个整体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的对其进行政策上的支持和体制上的牵制,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城乡的产业建设和功能区域的划分等等都能处在相对较为协调的状态,这样一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这样一来也就可以十分有效的实现经济上的互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在20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城乡一体化的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但是我国不同地区的城乡经济因为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发展中差异非常的明显,城乡经济之间的联系也被阻断,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和矛盾日益显现,这样一来也使得区域一体化的速度一直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这样一来也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增长更加的明显,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城乡之间巨大的观念差异和硬件水平方面的差异,使得村镇城市化的进程非常缓慢,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矛盾。城乡一体化是社会转型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也直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村镇也一定要对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城市具体的产业布局来规划未来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们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2、新时期村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道路选择

2.1自然村布局较为分散,城乡资源难以整合

在我国,自然行政村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格局。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山区,自然村数量庞大且布局分散,人口稀疏、土地分散,土地自然条件较差,难以进行大规模集约化、商品化发展。而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及大城市边缘地区,各村镇之间已连为一片,在经济上互相依存。但由于村镇之间行政分割、各自为政,使得区域之间的公共基础设施难以共享,并且在产业整体布局上,各村镇大搞“小而全”模式,造成资源极大浪费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2.2村镇配套设施建设缺乏,城乡经济联系薄弱

近年来,我国已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村村通”公路建设,在村级道路建设上已迈出了城镇化的坚实一步。然而,村镇公路大多处于2-3级之间,道路狭窄、承载力和通行力十分有限,部分道路损耗严重,道路安全管理设施缺乏。另外,村镇“三通”(通水、通气、通网)建设还十分欠缺,村镇公共设施,如公园、垃圾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极不完善。

2.3村镇建设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开始覆盖部分村镇,而农村自建房现象也十分突出。不少村镇居民违规建房、强占耕地,导致新农村建房入住率低下、难以形成规模化聚落。村镇房屋建设虽然统一规划,但缺乏科学性,小型加工厂房、商店等经济点也缺乏科学地布局。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村镇发展道路的选择并非唯一、固定的,各村镇必须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和城市的功能布局来进行规划,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城镇化转型。村镇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跳出单纯的“农村建设”的范畴,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低投入、低产出”以及被动等待国家政策的建设思维,必须站在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开展新型农村建设。这种新型农村必须以农村建设为中心,依托大城市的优势资源帮扶,走特色化转型发展道路。

3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村镇建设

在城乡一体化政策引导下,我国村镇建设的模式主要可以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

(1)依托大城市的功能转移优势,向卫星镇转型。大城市的人口负担过重、交通压力、产业布局压力等都降低了大城市的整体功能的发挥,而处于大城市边缘地区的村镇,在发展模式上完全可以向大城市靠拢,“迎合”其压力转移的需求。尤其是解决大城市人口过密、重型产业转移等问题,最终形成大城市圈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迅速实现转型。

(2)依靠地区优势产业、科技、资源等因素,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专业化、集成化程度高的“专业村或镇”。这种村镇发展道路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城镇化模式,其形成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村镇的资源优势,推动技术和产业集中化、规模化升级,同时集中人口,完善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实现城市化转型。一般来说,专业村镇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尤其要具备基础支柱产业和相对完善的市场功能,以便加强与大城市的经济交流。

(3)依靠政策引导,建设“普通型村镇”。

“普通型村镇”是当前我国大部分欠发达地区村镇城市化转型的首要模式。其主要建设目的在于将农村过于稀疏的人口聚集起来,解决农村自然经济比重过重、市场经济不活跃的现实问题。这种村镇建设要改变高度自给自足的农业自然经济增长类型,通过新农村建设、村镇街道建设等集聚人口,疏通市场经济,以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4、结语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所以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村镇进行建设和发展,只有这样,城乡之间才能统筹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得到改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杜挺,郎政伟,陈科屹,艾大宾.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初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2]陈峰.苏州地区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建设规划视角下的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10)

上一篇: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分析 下一篇:不同地形越野滑雪自由滑行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