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角下的矛盾修辞

时间:2022-10-12 09:46:02

摘 要:来自希腊语Oxusmoros的矛盾修辞(oxymoron)将两个互相矛盾或不一致的词语结合在一起,以看似不合常理的结构来营造了奇特的效果。本文以框架转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主要框架,结合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矛盾修辞背后的解读机制加以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矛盾修辞;概念整合理论;框架转移理论;关联理论;理解机制

一、引言

矛盾修辞(oxymoron)这一修辞手法来自希腊语Oxusmoros,它将两个互相矛盾或不一致的词语结合在一起,如:甜蜜的忧伤 (sweet sorrow),open secret (公开的秘密)以看似不合常理的结构来营造了奇特的效果,并引起了中外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修辞学家等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oxymoron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其修辞效果,句式结构,语用功能以及汉英互译策略,关于从认知角度剖析人的认知能力在矛盾修辞的意义建构和解读过程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本文以框架转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主要框架,结合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矛盾修辞背后的解读机制加以分析和阐释。

二、矛盾修辞

矛盾修辞是事物的辩证法则在语言中的体现,它把表面上的两个相互矛盾的对立事物统一起来,符合人们的矛盾心理。(崔荣昌,1987)

文旭(1995)将矛盾修辞的结构分为了十大类,包括:形容词+名词,副词+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名词等等。从各种文献可以看出,大部分对矛盾修辞的研究都关注于其修辞或语用效果上,而相对于人们使用和理解矛盾修辞的认知过程,关注却不是很多。即使有少些文献关注到了矛盾修辞的认知研究,却在理论框架上显得单薄,缺乏一种整体的综合的研究方法,将语用和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笔者尝试给出以下定义,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对矛盾修辞背后的解读机制加以分析和阐释。Oxymoron is a compressed paradox, formed by the conjoining of two contrasting, contradictory or incongruous terms that make it a phrase.

三、解读矛盾修辞的理论框架

1.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不断推陈出新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所在。人们不断从以往的经验出发, 从已有的常规关系入手; 去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 创造出新的意象空间,从而获得新的思想和新的表达。

Fauconnier(1994)认为:概念整合就是把心理空间作为输入空间,把人们语言(文字)交际时的信息传递视为输入心理空间的各个元素,并对其进行操作与整合(合成)。整合包括四个心理空间:输出空间、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心理空间映射就是将不断建立的心理空间连接起来的映射。心理空间指在话语的进行中由语言表达式建立起来的非语言结构。

2.框架转移理论 Frame-shifting Theory

Coulson(2001)等认为某些幽默效果常常产生出人意料的框架转移(frame-shifting)。在第一阶段,听话人在理解幽默话语的前半部分时启动常规的,默认的框架,且称为第一个框架。在第二阶段,当新输入的话语信息难以与第一个框架进行概念复合时,听话人必须舍弃第一个框架而启动第二个框架,以使它能与新输入的话语信息进行复合,并且用第二个框架重新解释幽默话语的前半部分。Coulson 用默认框架default frame的优先启动来说明人们解读幽默时的第一个框架的优先启动。Coulson 框架转移理论,也称之为空间结构模式space structuring model,用以解释语境对语义构建的影响以及构建过程中涉及的灵活机制。

Coulson 认为人们对话语信号的加工需要借助长时记忆中的背景知识。人们理解话语时需启动框架,用框架中的默认值进行推理,补足语义,或用话语信号代表的信息去填充框架中的槽孔。默认框架的常规性和很高的使用频率使得它被优先启动。以对某一词汇或句法结构的理解从错到对的过程来实现框架转移。

3.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法国学者Sperber 和英国学者Wilson从格莱斯的关联概念入手,提出了与交际和认知有关的关联论 (1986/2001)。他们在关联理论中用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这正负两个因素来制约关联性。

关联原则:任何明示性的交际行为都意味着本交际行为所传递的假设,具有最佳关联性。最大关联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地努力的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明示推理交际则是说话人发出一种刺激信号,使之对交际双方互相显映(mutually manifest),通过这种刺激信号,说话人意欲向听话人显映或更加清楚地显映一系列的命题。

4.认知视角下的矛盾修辞

这三个理论的相似点在于:在线推理观。概念整合理论认为语义依存于认知者的在线联想能力和跨空间投射概念的能力。框架转移理论认为:人们在第一阶段启动常规的,默认的框架。在第二个阶段舍弃第一个框架而启动第二个,以使它能与新输入的话语信息进行复合,并且用第二个框架重新解释前半部分。关联理论认为言语的理解既是解码也是推理的过程,这包括识别编码信息,激活语境假设,使语境假设和编码信息形成匹配关系,最后用编码信息和语境假设进行演绎推理。互补点在于:关联理论指出了人们用新信息与语境假设进行演绎推理时能够推导出新的语境含义。而框架转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进一步把这一思想用于阐释人们能够理解话语描述的新场景,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能力和用已有概念结构生成新创结构的能力。因此,本文提出一个以语用认知为取向的模式来解读矛盾修辞的生成及理解机制。它以框架转移理论作为消除“矛盾”的认知机制,以关联理论作为框架转移中对应映射的保证,以概念整合作为解释在线语义的复合情况。

(1) CBT是理解矛盾修辞的认知基础。以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中的那句“道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为例,“甜蜜的忧愁”就是一个典型的矛盾修辞。在这里,“甜蜜”和“忧愁”放在一起说明不舍的浪漫深情,使表达生动传神。过去的甜蜜爱恋与别离的忧伤惆怅反复交织。“甜蜜”和“忧愁”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心理空间,在常规空间的关照下,映射到第四空间-合成空间。

(2)框架转移理论是矛盾修辞中“矛盾”消解的认知机制。框架转移理论对矛盾修辞进行认知解读时,将信息加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建构阶段,建立初始框架以及同该框架一致的意义;框架转移阶段,新信息“忧愁”违背了初始框架建立时的预期效果,于是进行框架转移;最后是新的框架的建立,用以消除矛盾。

(3)关联理论是矛盾修辞中映射对应的语用原则。矛盾修辞的使用者给听话者提供的只是部分信息,期望听话者可以超越原本的语言表层综合现存的所有假设进行推理,寻求最佳关联,从而推导出看似矛盾的话语的隐含意义。(矛盾修辞会出现多重映射,如“甜蜜的忧愁”,而关联理论能保证推导出正确的映射关系。)

四、结语

矛盾修辞是一种超常搭配的语言形式。以其新颖独特性吸引了心理学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的关注。但是,很少有人从认知层面探究其意义建构和解读过程中的认知能力所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视角来解释矛盾修辞,探讨了其产生和理解的过程,其优越性在于:第一它包含了矛盾修辞中映射对应的语用原则,在对矛盾修辞进行推理时能够推导出新的语境含义。第二它分析了理解时的框架的启动,及框架是如何转换的。第三它是矛盾修辞中“矛盾”消解的认知机制,能有效地对矛盾修辞的生成和理解做出解释。

参考文献:

[1]Coulson,S.(2001).Semantic leaps: Frame-shifting and conceptual blending in meaning constr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Fauconnier,G.(1994). Mental spaces: 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Sperber, D., & Wilson, D. (1986/2001).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Oxford: Blackwell;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崔荣昌. 逻辑矛盾与修辞矛盾[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5]文旭.矛盾修饰法纵横谈. 外语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

李梦琦(1986~),女,四川内江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旅游系老师。

上一篇:尊重幼儿以幼儿为本 下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