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自己打开知识的窗

时间:2022-10-12 09:25:04

让生命自己打开知识的窗

种子被洒在地里,能自己生根发芽乃至长成参天大树,这是自然赋予生命的神奇力量。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也是大自然赋予人的一种本领。

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我经历过困惑、迷茫的艰难过程,几年的时间下来,我豁然开朗,让学生自己打开知识之窗,这是自然赋予生命的能力,他们自会去领略窗外那旖旎的风景。

思维转换之一:华美转身,注重能力的提升与训练,还学生以获取知识的主动权

历史学科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利用丰富的语言将课文内容拓展升华,这一点我很难逾越。在实际授课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难题,在讲解一些较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或需要对其进行分析、阐释和论证时,我生怕学生驾驭不了,于是往往用自己的劳动代替学生的实践。

例如在讲授《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问题:“找找看: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相同点,为什么能成为其本国历史的转折点?”并给予提示,让学生从性质、方式、作用、局限性这几个方面来回答,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答案脱口而出。我当时还挺庆幸:任务完成如此顺利,看来自己功不可没:问题设置合理,提示明确清晰,学生顺藤摸瓜,问题能不迎刃而解?心里挺得意。

后来听课老师对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把难点都变成填空题了,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答案,生命化课堂教学的能力训练与提高表现在哪里?我一时语塞,细想一下,是啊,在解决这一难点时,我不是引导学生探究,而是采用填空的方式将本课难点变成了一个个小知识点,忽略了学生的能力提升,在大力倡导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岂不是错误之举?

在潜心静思之后,我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认识层面的误区: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利用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是不行的,应注重在传授知识、培养历史思维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当学生学会了主动去探索、去创造,摒弃了被动的接受,才能深刻领悟历史的魅力,这才是课堂教学生命力的真正体现!

思维转换之二:巧引妙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原历史教学的真正魅力

生命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思考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学习历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仅仅是死记硬背,在相关的考试中得满分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命化课堂倡导开放课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应该如何放权?如何把握放权的尺度?

在讲授《鸦片战争》一课时,我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先个人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思考之后再小组交流。在陈述时,学生们的回答精彩纷呈:从中国落后的原因分析中,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战争的惨败中,看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政治的腐败,认识到经济技术落后、军事指挥失误等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认识的角度虽不同,观点也不尽一致,但是学生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主动性激发起来了,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有同学甚至主动站起来提出自己的疑惑:“英国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为什么会屡禁不止?”

我很震撼,这是我的那群小不点吗?是那些习惯了硬性灌输只知道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的学生吗?小组合作探究,历史课堂特有的魅力彰显出来,合作成了学生能力迅速提升的催化剂!

思维转换之三: 提升引领,恰当评价,让每一个生命个体焕发光彩。

完善而多样的评价机制是生命化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在生命化状态下,历史知识是鲜活的,学生的思维、课堂状态更是灵动的,教师应适时对学生活动做出及时评价。

班上有一个男生,性格比较内向。在一次课堂上,我们讲到邓世昌,我发现他似乎很有兴趣,就热情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你来试着评价一下邓世昌吧。”初时的他有点拘谨,我说:“说出你自己的想法就行。”于是他从邓世昌对于国家的忠义大节这一角度娓娓道来,很打动人。我戏谑:“给你点阳光你就灿烂”,大家会心一笑。此后我发现他在课堂上活跃多了。

对啊,生命化的评价就在于尊重生命的个体本身,懂得倾听,善于沟通,真诚相待。

我知道,对每一位教师而言,转换了思维,就转换了角色,教育的方式也随之逆转。当我们真正把生命化的理念付诸教育实践,我们的学生,就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上一篇:优化课堂教学,改变学习状态 下一篇:数据为王时代下的保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