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中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时间:2022-10-12 08:26:55

住宅中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预防与处理。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中的大量推广与应用,它的裂缝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裂缝是固体材料中的某种不连续现象。本文详细说明了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1裂缝的预防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现裂缝这一缺陷,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使其影响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1.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

a不使用民办小厂生产的水泥,认真对水泥标号及安定性进行试验,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认真地对进场砂石骨料进行检验,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做好各项试验,一经发现不合格材料进场必须停止使用并清除出场。

c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确定配合比,严格控制水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商品混凝土①应严格审查其质保资料及配比单以防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导致商品混凝土质量显著下降。②在满足泵送和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混凝土塌落度;③保证混凝土均质性,搅拌运输卸料前先高速运转20~30秒,然后反转卸料;④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1.2混凝土施工控制阶段

a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翻转、脱模应平稳,防止剧烈冲击和振动。加强现浇板浇捣后的养护。

b施工期间应注意对结构的防护,尤其是高温或寒冷季节,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结构的温度变化。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防止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c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模板应支撑牢固,保证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并使地基受力均匀。杜绝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通过在大梁两侧的面层内配置通长的钢筋网片,承受支座负弯矩,避免因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裂缝。

d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杜绝在未浇注混凝土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

e对于较粗的线管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可增设垂直于线管的抗裂短钢筋网加强,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毫米。

f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就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g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可采用喷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

h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现浇板负筋一般放置在支座梁钢筋上面,与梁筋应绑扎在一起;另外,采用铁架子或混凝土垫块等措施来固定负筋的位置,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板面钢筋不下沉,从而可有效控制保护层,避免支座处因负筋下沉,保护层厚度变大而产生裂缝。

1.3结构设计控制措施

a工程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变形。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此类因变形引起的裂缝几乎占到全部裂缝的80%以上。在变形作用下,结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当抗拉应力超过设计强度时,应验算裂缝间距,再根据裂缝间距验算裂缝宽度。

b现浇板板厚宜控制在跨度的1/30,最小板厚不宜小于110mm(厨房、浴厕、阳台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有交叉管线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

c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分布钢筋与构造钢筋宜采用变形钢筋来增加与现浇混凝土的握裹力,对控制楼板裂缝的效果较好。

d设计时注意构造钢筋的布置十分重要,它对构造抗裂影响很大。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配筋,应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洞口处配加强筋;对混凝土梁的腰部增配构造筋,其直径为8mm~14mm,间距约200mm。

e屋面层阳角处、东西单元房间和跨度≥3.9m时,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跨度≥3.9m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跨度<3.9m的现浇楼板上面负弯矩钢筋应一隔一拉通。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且长度不小于2.0m,每一转角处放射钢筋数量不少于7根,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

2裂缝的处理方法

裂缝出现后,应查明其原因,然后根据裂缝的不同形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修复。

2.1非结构性裂缝的修复

非结构性裂缝是指裂缝的产生不影响结构的安全和承载力,只影响结构的美观或使用功能。可采取表面修补法、填充法、压力灌浆等修复方法。

a表面修补法

该法适用于微细裂缝(一般宽度小于0.2mm),用以恢复构件表面美观和提高耐久性、防水性时所采用,常用的是沿砼裂缝表面黏贴薄膜材料。具体操作: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也可将板缝清洗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袜缝,压平养护。

b填充法

当裂缝较宽时(一般宽度小于0.5mm),沿裂缝处凿开混凝土,并在该处充填材料。当钢筋已经锈蚀时,应先将钢筋除锈处理后再做填充。具体做法是沿裂缝处将混凝土凿成10-20mm宽度的V形或U形槽,在开槽处使用树脂砂浆材料进行填充,也可用水泥砂浆或沥青砂浆填充。

c压力灌浆

压力灌浆是将环氧树脂或其它低黏度粘结类材料在一定压力下注入到裂缝内部。裂缝宽度较小且深时,可采用此方法。先在裂缝的一端设置压力灌浆注入管,裂缝的其他部位用表面处理法封住,用电动泵或手动泵将低粘度环氧树脂通过注入管注入裂缝进行修补。

2.2结构裂缝的修复

结构性裂缝指裂缝的产生影响结构的安全和承载力。此类裂缝的修复可采取现浇叠合板法、碳纤维加固法等结构加固法。此法属结构加固,须经设计验算同意后方可进行。

a现浇叠合板法

对出现结构性裂缝的楼面板在其上重新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形成叠合板,使其共同工作。具体做法:先将出现结构性裂缝的楼面板表面凿毛,然后按设计布置钢筋网并与沿楼面梁设置的化学螺栓连接,最后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板达到修复目的。

b碳纤维加固法

将碳纤维用专用胶粘剂粘结到出现结构性裂缝的楼面板裂缝部位(受拉区),使其与混凝土连成整体共同工作。具体做法:粘结前对楼面板表面刷净干燥,然后按设计用胶粘剂粘贴碳纤维部进行加固。

c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的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包括断面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3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中楼面板裂缝是普遍存在的通病,它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还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减少结构构件有效截面,降低结构构件承载能力。本文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常见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借鉴作用。

上一篇:现代建筑的自然通风设计分析 下一篇: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