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时间:2022-10-12 06:26:07

谈谈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社会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深刻的。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如何探求青少年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帮助青少年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这是一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重视德育,是我国的民族传统,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都是以德育为中心的。早在1994年,中共中央就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并且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建设,把德育重大问题研究项目列入国家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

以德治校,是相对于依法治校而言的,究其实质它是构建学校管理文化的核心。它是以人本意识为基础,以人的潜在资源开发为核心,以科学的人生观为指导,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以促进人的完善为目的的一种情感管理。

我们学校,这几年探索中专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思路与

做法是“围绕一个核心,树立两种观念,把握三种走势”,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

一、围绕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

“把学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学习走向社会的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精神、主体实践、主体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要。理解人、尊重人、感召人、依靠人、激励人、爱护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为内涵,唤醒被管理者内在的激情与快乐,使每个人都能够发展、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隐含在每个人身上的财富,最终实现学校管理的最优化。

德育,说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它的根本宗旨,这是德育根本目的所在。德育的所有环节必须体现这个教育理念,并以此理念统帅自己的教育行为。

二、树立两种观念

两种观念,即:一要树立双主体德育观。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者都是主体。德育是教师和学生(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到德育的双主体功能,使双方的主体作用协调配合,都得到充分发挥,德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我们,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自主获得德育知识,并通过切身体验,转化为内在的德育素质。学校德育工作要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结合,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寓德育于丰富多彩的大课堂之中,并且把弘扬我国优良传统与批判吸收国际理论宝库中,未来学思想的精华相结合,寓德育于国情教育之中。德育要注入时代特色,体现创新精神。

三、把握三种走势

首先,从政治化走向生活化。摒弃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回归生活。关注、指导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让受教育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

其次,从模式化走向个性化。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意识倾向性和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总和。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在最平庸的、智力发展上困难较大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大门,使他们都能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

第三,从认知型走向实践型。德育实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唯一基础,同时学生的品德素质又必须在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实践是检验学生品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德育,必须由认知型走向实践型。以实践而不是以认知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根本基础,以实践而不是以认知,作为评价学生品德高低的标准。学生如果不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但自身品德素质难以提高,而且会出现“知行不一”的伪君子。

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否有效,并不是取决于他对道德理论的讲解,而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学校德育工作的群体是学校每个教职工,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自身素质和德育工作意识程度以及德育管理者的

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性都直接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功效。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师德建设是提高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

解决不好,学校道德教育将形同虚设。

从教育形式讲,学生的道德教育仍然以该课堂为主渠道。应着力于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深化和拓展基本内容,分层次制订道德教育教材。

实践证明,学校特殊的文化氛围,对学生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校园思想建设上,培养优良的校风和教风,也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潜在的、非强制的、持久的作用,这也是重要的德育方法。

教育人无疑需要一种精神氛围,以使人维持一种高昂的情绪状态。我们学校通过校训、校歌、学校优良传统等等来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加强校容、校貌建设,优化学生物质文化环境;而且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的学校规章制度来激励、引导校园行为;通过开展诸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的活动,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大同市财会学校)

上一篇: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心理学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