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美术教育思考

时间:2022-10-12 06:07:37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美术教育思考

美术教育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本构成,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在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如何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更好地开展美术教育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对的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数年来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改后高中美术教育思考

一、正确认识和定位高中美术教育

高中阶段美术教育是国家为推行素质教育战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握造完美人格,提高全民素质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熏要组成部分。高中阶段开展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对于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1.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教师在课堂充当的角色,应从以往的传授技能向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采取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影视、录像、多媒体、范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再现形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好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做好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传统的教学有重理性、轻感性的缺点,导致课堂教学缺乏人情味,缺乏感染力和召唤力。情感发展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乏情感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具有生命活力的人。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随着的是漠然的情绪,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乃至失望、沉沦和彷徨。学生又怎能自主学习呢?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学习。

3.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见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像做数理化试题,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忧愁人会感受到它的悲伤,乐观的人会欣赏到它的微笑,究竟是微笑还是悲伤呢?答案在自己心中。所以,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甚至是相反的见解。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正确与否并不关键,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证明:教师应勇于放弃权威、指令者的角色;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鳃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得到活泼、自由的发展。

4.要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手段方法的变革,还包括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传统的授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欣赏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许多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但它却不是万能的。无论它多么先进,评判它的作用应该只有一条,那就是它在实现教学目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地使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本来可以写上黑板的板书,本可以直接使用的资料图片。偏偏要编进电脑,和认为有了多媒体就可以去掉黑板、丢掉粉笔的观点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新课程改革是新时期对师生提出的一个共同课题,教师在其中必然是一个主导因素,在当前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转变情况下,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如何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 下一篇:浅议品牌的自我保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