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时间:2022-10-12 05:04: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本文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必要性;任务

F1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从中长期视野进行宏观调控,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提供经济增长效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从三个方面来看,

从增长来看,过去世界经济处于较快增长期,2000年到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4.3%,而且那个时候我国的经济体量不像现在这么大,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可以很大程度带动我国的经济增长,现在世界经济在放缓对我们的带动力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过去世界经济加快发展带动我们的战略机遇就发生变化了,这是从增长来看。

从贸易或者从需求来看,过去全球市场一定程度上是靠一些发达国家的高债务来支撑的,我国的经济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一种外向型的,很大一部分的产能是面向外需的,面向出口的,我们的供给总量和国内的市场以及用债务撑起来的世界市场,总体上是均衡的,但是现在发达国家纷纷在去债务,所以靠债务支撑的市场开始缩小了,致使我国一部分产能就变成了过剩产能,出口对我们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就减弱了。所以说从过去依靠扩大出口来带动发展的这种战略机遇的内涵也发生变化了。

从投资来看,过去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从产业分工走向了提供需求、提供供给、提供资源之间这种大分工,部分国家成了净消费国,部分国家成了净生产国。我国当时靠劳动力低成本这样一些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现在国际分工正在面临新的洗牌,一个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酝酿、正在加快。二是发达国家在推进再工业化。三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自身的工业化。我国在发展的基础条件上发生了变化,要素成本在快速上升,能引进的经济技术差不多都引进了,但是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来创造新供给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从投资来看,过去我们依靠比较优势,依靠优惠政策,依靠引进外资来带动增长,这个发展的机遇也发生变化了。

“十二五”曾经提出扩大内需这样一个战略和政策,我们经济总体上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GDP实现年均增长7.8%。但目前经济还在下行,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的下跌,企业效益下滑。扩大内需,扩大投资的效果开始递减了。综合分析主要原因不在需求侧了,而在供给侧。

(二)从国内看,我国的供给体系和结构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1.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现在外需减少了,有些产能过剩了,转向内需,当然是一个方向,但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有些甚至可能无法转向内需。

2.过去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大家都看到,同一件产品出口的品质就高一些,卖给国内的品质就差一些,迫使很多中等收入群体出国买“中国制造”。

3.过去供给体系能适应排浪式消费,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总量上产能没有问题,但结构上存在着花色、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满足不了消费需求,所以有些消费流向了国外。

4.有些产业,产能已经达到了物理性的峰值,价格再怎么降,产品也很难卖得出去,再扩大投资、需求也很难消化现有的产能。同时有些产业,达到了资源环境约束承载能力峰值,也就是说,如果以全球消费量为我们自己的产能峰值的话,我们就不得不忍受更加严重的雾霾。

5.我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一种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同时存在着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比如说平板玻璃我们严重过剩了,但电子用的平板玻璃,电视用的大平板等等我们还是不能生产。风电设备总体过剩了,但控制系统和不少零部件我们需要进口。

6.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有些方面的成本,不仅高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高于高收入国家,表现出某种未富先贵的现象,国民收入还是中等收入,但生产经营成本却达到了高收入国家水平。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产能过剩,产品不好卖,另一方面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两头受压,削弱了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的盈利能力,所以说高成本是供给侧最致命的硬伤。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中央第一次提出时间2015年11月1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正式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这之后,2016年1月27日,在第12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5月16日,在第13次会议上再次着重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使供给能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主攻方向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当前的重点是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去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企业退出过剩行业,加快推进兼并重组

---去库存。核心是加强农民工市民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适当地降低商品房价格

---去杠杆。就是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中改善债务结构,以行政力量与市场手段并举、以可控方式和可控节奏逐步消化泡沫和杠杆问题

---降成本。坚持“减负”“解难”“放活”原则,用改革的方法为实体经济减负担、降成本。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税费减免政策,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已经出台的涉企政策,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成本、财务成本、电力成本、物流成本等。

---补短板。短板主要表现为相对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失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着力完善城市现代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生态建设

上一篇:在亲子游戏中培养宝宝同伴交往能力的应用策略... 下一篇:李商隐与约翰?邓恩诗歌创作手法相似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