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田忌赛马引发的思考

时间:2022-10-11 11:03:15

现实版田忌赛马引发的思考

一篇课文引出事端

《田忌赛马》是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这个故事很有趣,也很能启发人的心智。这学期开学初的一次班级故事会上,我给同学们讲了这个故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故事竟引出了一场“风波”。

事情是这样的:学校结合本区的“创卫”工作,引导学生垃圾分类,大队部开展各班可回收垃圾回收活动。同学们可以把在学校和家里产生的可回收垃圾,比如废纸、玻璃瓶、废旧塑料、废旧金属等收集起来,每周交大队部。大队部按各自价格结合数量开展评比,每周上交可回收垃圾总值前三名的班级,可获得相应积分纳入“创卫”星班级评比。我们六年级一班是原先超级大班分成的两个班之一,学生只有32人,其他年级其他班学生人数都接近50人。尽管如此,中队干部动员得力,同学们心齐,大家积极收集,上学期我们班还是有两三周排名进前三,获得积分,但最终无缘学期的“创卫”星班级流动红旗。

这学期开学后不久,我发现我们班上交的可回收垃圾排名出现“蹦极跳”:不是倒数一二名,就是前三名,而且还出现几次排名第一。

“蹦极跳”中有蹊跷

我有点困惑,找来中队干部了解,几个满脸诡笑,不说原因。我猜这群小家伙应该在玩什么把戏!我更加困惑,使力敲打,终于得到答案:他们这周藏起来一部分不上交,排名落得倒数一二,然后把藏下的和下周收集的合起来全数上交,取得排名前三。我正惊愕间,几个中队干部有的主动诚恳地承认错误,有的理直气壮地坚持说没有错。

我立即意识到,碰上难题了,判定他们错?还是判定他们对?我想更应该把这种局面看成是德育的天赐良机。

一次针锋相对的辩论

我决定开班会,大家讨论。坚持没有错的中队干部要求:开班会讨论可以,但必须秘密地开。

讨论的议题宣布之后,教室里立即炸开了锅,叽叽喳喳声中显示出了完全对立的两派,兴奋的双方都想说服对方,由于受到班长压低声音的要求,在压抑中个个涨红了脸。

我建议采用辩论的方式来进行,分支持方和反对方。我没用正方和反方的概念,怕学生受到“正方就是正确的,就是好的”的影响。

反对方:我认为我们这样做不对,我们这样挣得前三名的积分,是弄虚作假,是不光彩的。

支持方:田忌用自己的一次惨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换得后边两次险胜(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我们用这周的惨败,去换得下一周的险胜。田忌那样赢得的比赛是弄虚作假吗?我们以同样的道理取胜,难道就是弄虚作假?就不光彩了吗?

反对方:明明要求每周上交,我们一次不上交完,这是欺骗,不道德的。

支持方:田忌通过调整上场马匹等级的顺序来取胜,我们也同样只是调整每周上交的量来取胜。田忌是欺骗吗?他敢欺骗齐威王吗?田忌的做法不道德吗?不道德的故事老师还会给我们讲吗?

(朝向我)全班大笑。

反对方:这样做即使不是欺骗,也是狡猾。你要明白“狡猾”是贬义词啊!

支持方:我认为如果开动脑子是用来做坏事情,那就是狡猾。如果是用来做好事情,那就不是狡猾,是机智。

反对方:这哪里是机智,这样做是损人利己的行为。

支持方:我们班这周垫底,让其他班远远超越我们,让他们赢得很夸张,下一周我们险胜一点点,没伤着他们的心。况且,我们收集的最终连一张纸也没有剩地全部上交了。我们没去偷拿别的班级收集的,也没有掺杂作假。这就叫机智,叫利己不损人。

反对方:大队部制定这个评比规则,是为了用每周的评比结果来激励大家,促使同学们每周都去尽力收集。我们班的做法破坏了大队部的规则。

支持方:规则就是每周上交最多的三个班级给积分,我们只要排名前三,就该得到积分。规则没有要求每周必须全部上交,我们就可以不全部上交。

反对方:这样做即使不说破坏了规则,也是钻了大队部规则的空子。

支持方:那是大队部的规则自己有空子,我们也是动脑子研究了的,然后才利用规则。

反对方:既然发现规则有“没有规定每周必须全部上交”的问题,可能导致出不好的结果,那就应该报告大队部的老师,而不应该悄悄地自己做。

支持方:是老师制定规则,我们去做,不是我们教老师制定规则。那不是我们的错。

反对方:即使规则有不合理的地方,大家都没有这样做,只有我们这样做,这就是不公平。

支持方:大家都一样做,齐威王和田忌都一样做,那还有意思吗?

反对方:规则面前应该人人平等。大家应该在同一起跑线。

支持方:规则就一定要死守吗?谁知道一个规则就一定是好的?如果遇到一个不好的规则,大家为什么还要去遵守?

反对方:我们这样做起码不符合大队部老师的真正意图。

支持方:我们这叫创新!大队部老师会反对我们创新吗?

支持方:老师给我们讲田忌赛马的故事,并不是只图有趣,而是要我们学习故事中的机智,要能灵活运用。我们这就是在灵活应用。(面向我)老师反对我们这样做吗?

大家都望着我。我不置可否地笑笑,然后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大队部的老师,你会怎么办?你认为该怎么修改规则?”

“32人收集的怎么跟50人收集的去比,结果大家都看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尽力翻箱倒柜满地找,可是每周我们要进入前三名却总是那样难。怎么不做人均的排名呢?我估计上学期每周我们班的人均排名都可能进入前三名。”

“以全学期上交总值的合计数来取排名,那就避免了我们这样的取胜‘办法’。”

……

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开来。

我决定什么都不做了

我发现通过辩论交流,同学们对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创新意识以及交往沟通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应当鼓励他们去运用,应该相信他们能通过外在和内在的碰撞,实现自我修正。

我决定什么都不做了!我平静地宣布下课。我想,把更大的自由成长的空间留给孩子们,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继续去无拘无束地思考,勇敢无畏地去探索,去实现自我完善。

作者单位:重庆市沙坪坝区向家湾小学校

上一篇:广东省高校五人制足球运动的现状调查 下一篇:李竹 天使投资必须做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