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少教多学”

时间:2022-10-11 10:07:51

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少教多学”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逐步走入课堂,各类电教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鲜明、反馈及时等优点,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是贯彻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少教多学”是目前一种比较科学和先进的教学思想,它只给予学生一些必要的学习工具,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如何较好地体现“少教多学”教学的优点,同时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就成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少教多学”的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制造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意识。

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呢?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是数学活动课的重要特点。数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由于数学对象具有广泛性和特殊性,数学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性和规律性,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具有漫长性的特点,又限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依靠有限的直接经验是完全不够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数学原理和规律,使其更富真实性。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可以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做到“少教”,使课堂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再次的优化组合,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产生爱学、乐学的情感,使学生感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多学”。

初中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和控制力水平仍比较低。信息技术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更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和生成,为创造学生快乐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形象生动的游戏和视音、图文等信息很容易让学生在欢乐中理解知识,训练技能,掌握方法,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情感体验,使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比如在《有趣的七巧板》这一课中,我设计了相关的七巧板拼图和七巧板游戏。课上我只是明确要求和指导学生如何操作,充分让学生亲自应用信息技术去拼图。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和理解进度自由上网搜索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信息,既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多学”,又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入实施“少教多学”,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被动,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自我要求学习;从记忆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研讨学习;从固有体系的学习,转变为对应生活主题的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力实施“少教多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从根本上讲,学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大受益者,但学生是否能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得更多、更快、更好,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人类知识总量的不断激增,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必需。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大量的知识进行再加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加速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的深化。课堂教学信息量显著增加,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缩短课堂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增强成就感。比如在函数的图像教学中,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先演示函数图像的形成,再改变函数中参数的数值,观察函数图像与函数表达式中参数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函数图像的有关性质,使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理解并应用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实施“少教多学”,降低学习难度,逐步发展、完善抽象思维。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

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抽象思维不断发展的时期,而数学知识又是极其抽象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静止图像变为动态画面,把问题的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起到变复杂为简单、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增强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深刻性。例如,在教正多边形的有关知识时,应用信息技术很容易画出正多边形的图形,使学生深入理解正多边形的定义和图像、性质,并不断增加多边形的边数,逐步体现出当边数足够大时就会是一个圆了。这样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都得以突破,同时应用动态的理念展示了正多边形与圆的辩证关系,为以后学习圆的知识做了铺垫。这比单纯在黑板上画有限的多边形示意图,多讲几个注意点的效果要强得多,而且可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从而达到“多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实施“少教多学”,培养创新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教学信息资源的软系统是由多个素材库组成的,而素材库是由多个小素材单元组成的,充分利用各个素材库中的软件,可以制作出一个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课件。它使学生接受知识更便捷,获得知识更迅速,从而激发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圆锥的表面积一课中,利用动画软件展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了解圆锥与其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教师趁机可以让学生讨论一番,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再播放演示。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同时又增强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师的“少教”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多学”,但“少教”并不仅仅是为了“多学”,“少教”仅仅是为“多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合理、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融基础性、科学性、直观性、实践性于一体,真正做到高效的“少教多学”,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深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随着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逐渐完善,只要我们坚持用信息技术和“少教多学”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上一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饱汲生活之精华,何愁妙笔不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