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沟通与交流

时间:2022-10-11 06:42:15

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沟通与交流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沟通 情感交流 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效果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它告诉我们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了情感交流,那么这样的教育充其量只是一种机械式的灌输。师生之间只有每时每刻地进行着心灵的碰撞,才能建立起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除了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上下功夫外,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结合自己高一年级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在课堂内外进行师生间沟通与情感交流,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作一浅谈。

高一年级信息技术课每周只有一两节课,每位老师要带好几个班。与其他科目相比,师生之间的接触较少,老师很难叫出学生的名字。如果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的开展,从而影响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1. 全面了解学生,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情感交流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基础之一。

课堂教学的过程,主要是师生双方通过相互的语言交流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要全面地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师生顺利进行情感交流的前提。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可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可以对一个班的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了解。其次,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些学生会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喜欢上这个老师所任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实现教师的期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握主动权。首先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中,并及时准确地将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的良好情绪,可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双边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学生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也会提高。

2.教学演示时间不宜过长

高一学生刚刚跨入高中阶段,因而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高一学生刚经过中考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刚接触新的学习领域,在心里上可能存在着好奇的感觉,在学习上可能存在着放松的感觉。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在讲台上讲课,同时发现有学生正在下面偷偷忙着自己的活动。加上面前放着一个大“玩具”,你在滔滔不绝,我的手在“发痒”。

所以,要留更多的时间给师生的交流。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自我学习、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时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体现,课堂教学效果也能突现。

3.强化注意、把握全局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由于教师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计算机上,可能无法察觉全班学生的情况。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关心,希望教师给他们更多自由,上课时趁教师不注意,听音乐、看视频、玩游戏、聊天。在这种情况下,如教师不与学生交流是难以察觉学生的情况的。所以教师要通过交流,及时掌控全局,掌控制学生的行为,及时调节教学的节奏和教学过程。对这些学生要特别关注,处理不当会对整个班级造成不良影响。老师可以用目光注视学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还可以用教学软件适当控制他们的操作,私下给他们提醒。但不能当众批评以免产生负面影响。与这些学生交流时,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以成就感,这些学生通常计算机操作比较熟练,可以让他给大家演示操作步骤,小组合作时让他当组长,把他的长处展现在其他学生面前等。另外,还可以对他们提一些更高难度的要求,参加电脑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比赛,引导他们把聪明用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上。

4.调整策略、师生零距离交流

在一堂课中,教师利用计算机演示、教学语言来体现教学动机,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始终站在讲台上授课,课堂会显得单调而又沉闷;而教师若能适当地走到学生中间,在学生中间提问,则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和他们共同探讨,达到学习的目的,课堂气氛就会变得轻松,加强师生课堂上的感情交流。网络和教学软件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如果单纯使用这种方法既没有亲和力,又缺乏直接的师生交流,不利于密切师生间的关系。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应当到每一个学生身边去,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对做得较好的学生,用手轻拍他的肩膀,对他点点头,以示表扬和鼓励。

5.鼓励生生交流

学生间的交流,可理解为一种协作。在协作学习模式下,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引导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谁相邻而坐,这样学生就能无顾忌的地向邻座讨教,从而大大增强的学习效益。教师还可以有意让“好生”和“差生”组合,避免自由选座导致的两极分化,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帮助,体现团队的合作精神。教师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中对两个以上的学生进行不同类别问题的辅导帮助,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代替教师检查其他同学,在检查中若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旁听”、“旁观”者就少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无形地集中起来了,学生的“乐学”“好学”习惯也慢慢地养成,教学的效果也就无形地得到了体现。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让我们充分利用课堂、课余,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情感交流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会与日俱增,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情感也会在课堂上养成。

参考文献

[1]钟慧.浅谈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EB/OL]

[2]师生情感交流与课堂气氛建构的探索》,马明

[3]张彦君,《师生关系的心理学思考》

上一篇: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探索与体会 下一篇:灵活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