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时间:2022-10-11 08:53:21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调整心态、丰富自身、宏观把握、巧妙引导、评价激励、教给方法。

关键词:教师;新课程;角色定位

新一轮课程改革最基本的特色,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期望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构建一种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终身的学习模式。新的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教师要注重和学生互动,与学生协商制订计划、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发展而非塑造他们。新课程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的开设和探索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我市实施新课标已经两年。作为丰城一中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认真研究新课标的同时,也发现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在这种新的课程中遇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与垄断,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在新课程中,教师对传什么“道”还不清楚,对所授之业也不精通,对所解之惑并不明白。学生希望研究的许多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领域,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新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是十分宽广的,有很多知识是老师本身并不知晓和熟悉的,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的奥妙。

第二,教学内容的拓展直接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由幕前引退到了幕后,改变了以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教师只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课题的讨论,谁先占有知识和学问,谁就首先有发言权。教学由过去的“听我说”变为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在新课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才是主角,一切教学活动都是遵从学生的意愿和思路的,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诱导者、辅导者。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种变化教师应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来迎接这一新的挑战。要做到这样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角色转变。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1.更新心理观念

让自己从高高在上的讲台上走下来,适应新的位置。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与学生一起研究问题会使你更清晰地审视你的学生和你的工作。

2.更新知识系统

不断地丰富自己以适应新时期的教学工作。增强研究能力,自己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巧,平时多思考多练笔。丰富自己的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大量知识。此外,还要广泛阅读各种书报杂志,从电视新闻报道、焦点访谈、今日说法、财经动态、法律与道德等栏目中获取与所指导的课题有关的知识。

二、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角色转变。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宏观把握新课标精神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分清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如何引入?该引入多少?怎样教学才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2.巧妙引导学生

教师是一位引导者,与学生协商确定计划,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逐步减少教师的外部控制、增强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教师应独自或与他人合作给学生以一定的宏观引导和帮助,如确定学生为完成学业所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其特点的、能有效完成学业的学习计划;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给与一定的检查、评价等,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有效学习。

例如,我的学生曾经对《以“秋”为题材的中国诗歌研究》的两个研究角度“悲秋”和“颂秋”不敢肯定,查找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十分明确的答案。在他们不敢决定时我提供了这样的诗句引发学生思考,就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给人的不仅是秋天的生气,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既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又提示我们注意另一类独辟蹊径的颂秋诗。这更印证了我们的研究方向没有错。学生们自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3.评价激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我惊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照者,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莫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对每一个参与的学生给予恰当的评价,多承认、激励,以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4.教给方法

它的内容包括使学生明确研究的精神及实质;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访谈等;让学生掌握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一般写法,教会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阅的方法。

教师角色的转换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要时刻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信任学生。

三、教师自我意识的角色转变。在形式灵活的新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预料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适时的引导,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因而对教师的知识能力提出了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必须要摒弃凭老本干一辈子的思想,要把“一桶死水”变成“源源不断的活水源”,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应死抱毕业文凭,要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充实自身知识结构,对自己创新。这不仅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能在实践中综合应用,还应了解学科发展的新事态、新发展、新成果,能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 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6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3、林少安,《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2

陈歧鹏,教师,现居江西丰城。

上一篇:痴向学问求真境的佘斯大教授 下一篇:比喻造词的特点和修辞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