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

时间:2022-07-26 09:25:19

新课程改革与校长角色定位

校长作为课程改革最前沿“作战部门”的“指挥官”,面对正在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应如何进一步准确定位,并充分发挥作用是关系到课改工作能否真正落在实处,健康运行,不断推进的关键。

校长必须明确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实施者、推进者与服务者的角色,同时又要成为课程改革的研究者与创新者。

学校是课改的主阵地,先进理念的实践、课改方案的落实、课标的解读细化与实施、新编教材的验证与创造性使用,这诸多具体任务的完成,均要在学校进行。校长作为学校法人代表,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总负责人,义不容辞地成为了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

作为一校之长,本单位课改工作各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完善与落实、为适应课改各项配套制度的研究与制订、各种配套教学设施的再完善、各项课改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这些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必须由校长牵头组织甚至全过程参与。学校中,校长作为课改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的作用任何人无可替代。

众多课改实践证明,校长还必须成为课改工作的推进者和服务者。否则,课改工作的健康运行与深入推进就会受到影响。

这次新课改可谓一次最彻底的教育变革,它的核心问题是要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也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是课改终极目标的体现。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然后不断转变和强化他们的教学方式,即教学的行为习惯。从现实情况来看,做到这一点,犹如短时间里要彻底融化“三尺厚冰”,并非容易事。我们只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点点渗透,一步步推进。随着课改不断深入,问题与困难就会不可避免地不断出现。为使课改者的热情不能随着时间的延续和问题的出现而消解,最大可能地避免反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反弹”现象,特别是为了尽量避免因为应用传统的观念和评价方式而挫伤课改者的工作热情与创新的情况发生,校长必须成为课改的推进者与服务者。

校长作为课改的推进者和服务者,必须为课改的健康运行,不断深入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要做到这些,首先应重视各种制度建设,用制度来保证课改工作的落实。在常规教学要求方面,要研究制定适应新课改理念的系列制度,在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方面,要应用新课改理念关照下的多主体、多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性、激励性评价策略和办法进行评价。在评优、评模、晋升职称、绩效工资考核发放等方面,要对课改一线教师和课改先进工作者予以政策倾斜。校长要理直气壮地为课改工作撑腰,自觉摒弃传统的与课改理念相违背的观念、意识和做法。着眼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使课改的进程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特色化提升的过程。

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刚刚全面普及,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的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也才正式起步,可以说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处在“起步”阶段。新课改的理论和观念正在不断得以实践与创新。倘要保证课改理论能够始终得到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得到不断地正确应用与个性化创新,学校课改工作组织与实践的第一主体,校长必须成为课改工作不断学习的研究者和创新者。

课改实验的实践表明,教学改革的实验是直接关系到新课改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而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和提高教学改革实验的水平和效果,并体现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这对于每一所普通中小学展开教学实践的改革讲,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校长,面对新课改教学实践的具体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可能将课改囿于既定方案框定范围内的“演示”与“模仿”,而要组织教师在课改的进程中,充分开掘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资源,依据课改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与创新性实践。事实上,也还没有一种课改的理论可以涵盖和解决课改实践中的所有问题。这就要求校长一定要深入课改工作的一线,以新课改理论为课改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对课改进程中出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和情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并予以具有实效的创新性解决。尽快成为课改工作的研究者与创新者是课改工作对校长的一种必然的要求和赋予校长的一种职责。

历经近十年的努力,新课改初见成效;而真正要达到“复兴中华民族”、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主全面健康进步”,新课程改革任重道远。课改工作必须要不断推进,校长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进入课改工作的角色,并以积极的状态发挥作用。唯有如此,课改成功才有保证,中华民族复兴也才真正有望。

上一篇:构筑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园 下一篇: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