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时间:2022-07-10 03:12:14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 本文作者从对自身的新课程教学实践经历的反思出发,探讨了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的意义及如何定位才能真正做好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师 角色定位

一、引言

2006年9月,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开展。这是一条新的起跑线,既是重新给语文课堂定位的机会,又是对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学的一次挑战。我从2003年从教到2006年春季刚好成功地完成了一轮旧教材的教学,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风格;秋季又有幸参与到这一轮新的课程改革实践中。

为了不落传统教学的窠臼,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我在第一堂课就让学生先谈谈理想中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然后让他们写下对今后语文教学的建议,争取在新学期的教学中能够脱离旧的教学风格,适应新课程要求。

两年过去了,当我重新翻阅学生们给我的那些建议,再回想这两年我走过的新课程教学历程,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想是有一些收获,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愧疚。重新阅读这些建议时,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既能完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真正喜欢语文,以及如何完成一个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成了我深思的重点。

二、角色定义

角色,可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那么,教师角色应该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所具有的身份及在执教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自古以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人,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义是否发生了改变,回答是否定的,教师依然是“师者”。但是作为一个“师者”如何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个神圣而伟大的任务是每一个参加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师所应面对和解决好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形势下既快又准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呢?

三、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学生们的建议代表了学生的心声,这些建议可以说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期盼,希望教师能用他们理想中的教学模式重新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兴趣。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多角色的定位是高效教学的最佳途径。

(一)平等型教学中的首席发言者

教育的对象是发展的人,是带有个人兴趣爱好、思想情感的社会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做法。

在教学中,我在很多时候都意识到不能总是教师唱主角,一堂课如果只是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再细,学生也不会领情。教师上课时最好激情和幽默兼备,让学生可以在轻松与幽默中度过每堂课。还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讲些笑话,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教师不要埋头于书本一直讲,要多微笑,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同时还要让学生发表对课文的见解,让学生发言;另外还要在上课时多提问,并且提的问题要有趣,或具有思考的深度,学生回答如出现不同答案,可进行全班讨论,不管学生回答是否准确,教师都应给予鼓励,要让他们有思考的余地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如果一篇课文适合朗读,要让学生集体读或个别读,有时分角色朗读更可以制造气氛。如果课文中有些问题比较难理解,或问题有多种理解方式,或问题具有趣味性,那么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举行辩论赛,这也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我想只有在整堂课上让学生的思维一直保持运转,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把所学的应用于实践,这才是成功的教学。

(二)理解型教学中的知心引导者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情感类的问题很感兴趣,有的甚至已经陷入早恋。遇到这种情况,有的教师视若无睹,使学生失去学习科学文化的最佳时机;有的教师不分青红皂白横加训斥,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仅没有达到阻止学生早恋的目的,从而让学生对教师及其教学产生反感情绪,从而影响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理解,要与学生换位思考,然后从他们的心理接受角度展开教育,采用理解型的教学模式,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型教学是指为了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师生双方只有消除彼此之间的误解,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达到相互体谅、彼此信赖、互相依存、共享知识,才能在教学中实现双赢。教育是教人成“人”和育人成“人”的活动,在长期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规范,师生双方可以在这些规范的指引下达成彼此之间的理解。此外,师生双方还可以通过换位思考来达成理解。在师生交往中,当通过规范去达成理解发生困难时,就需要借助换位思考。通过换位思考,对场景、事件、人物、身份进行置换,教师可以放下原本的权威,试着“走进”学生;学生也可试着“走进”教师,双方在心平气和中,倾听着对方的话语,经历体验着对方的经历和体验,通过这种角色的互换最终达成理解。

《诗经》中《氓》是一篇讲女子被丈夫抛弃的故事,在教授这一课文时,与学生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感情问题。例如学生时代学习与爱情孰轻孰重,男女同学在平时交往中需要注意的细节,男女同学今后在遇到爱情时该怎样把握好感情的尺度等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教书和育人有效地统一起来。

(三)探究型教学中的导演者

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说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方式解难、释疑,从而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在教学“梳理与探究”这一版块时,我通过设置一些情景和一些探究方向,充分担当起探究性教学的导演者形象。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在学习交际语言时,我创设了不同的语境,如去医院看望病人、请客吃饭、老同学重逢、到不同地方旅游问路问风俗等,让几位学生进行对话,看他们运用谦称、敬称、委婉语是否恰当,是否有不该出现的禁忌语,让其他同学做评判。在讲授《乌江自刎》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分组探讨项羽能否称为英雄并阐述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自由表达见解,在讨论中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辩证认识,在讨论中学会自己深入分析事物。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

四、小结

新课程要有新教法,我们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中的好方法,又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理念,改革、创新教法。教师必须首先给自己重新定位,我们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就像拥有永恒光和热的太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光和热,使学生变得强健有力,自强自立,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一个飞跃与突变。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怎样使用好教学这根魔法棒,让课堂活跃起来,这需要每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才能在教学领域中独树一帜。我正以学生对我的要求标准为目标努力,不断督促自己,争取有一天能做到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1年7月27日第2版.

[2]江芳等.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教师教育研究,2006,(1).

上一篇:大学英美报刊课的定位、教法与教材 下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