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要讨论 组织是关键

时间:2022-10-11 02:39:45

课堂要讨论 组织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得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讨论式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特体验交流的平台。讨论必须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或进行评论或表达体验。但开放、自由并不等于随意任流,学生必须围绕着主题来探讨。共同思考探索,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引出知识,才可称之为讨论式教学。讨论是需要组织和调控的。

一、激发兴趣,挖掘文本的讨论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其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这是讨论得以展开的前提。所以我先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行这样的导入:“许多年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忆起他父亲带他去认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吸引人的小说开篇,它穿梭在过去(“那个遥远的下午”)与将来(“许多年后”)之间,而把叙述的“现在”隐藏在了文字背后,准确完美地传递出小说《百年孤独》的拉美百年混乱的辛酸史的信息,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今天,我们学习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虽然不如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那么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它所产生的情感力量尤其是其中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有其自身的魅力,所以,它是马尔克斯自认为的“最好的小说”,也是我国先锋派作家余华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给你印象特别深的是什么”“在阅读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学生的情绪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提的问题比我预想的要好得多,多得多。

二、扣住文本,引导学生理顺思路

如果说上一个环节属于 “泛谈式讨论”,那么教师在众多问题中整理、归纳出有共同性普遍性的问题推向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的就应该算是“探索式讨论”了。对讨论问题的确立和处理就是教师对课堂讨论活动的组织。我在这个环节中抛出了四个问题。“儿子是怎么去世的?对儿子的死,一般人是怎么看的?对儿子的死,神父是怎么看的?对儿子的死,母亲是怎么看的?”学生可以挑选相关语段朗读、研读和分析,很多第一环节中没有解决的疑问都在讨论中得到了解答。学生也明白了母亲不哭的原因,我还让学生设想这位母亲“到了儿子坟上会不会哭”和“在神父面前如果哭会怎样”,在这样感人的情境当中,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感受到了一般人的无知,神父的善良,更体味到了母亲的坚忍、慈爱和从这贫困里锻造出来的自尊的高贵。这比生硬地分析母亲和神父的形象效果好多了,所有的答案都是学生自己从文本里发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好好研读了课文,还扣住文本理顺了思路,为进一步探讨做了准备。

三、围绕目标,探讨作者写作技巧

看似平静的小镇,其实暗波涌动;看似镇定的母亲,其实悲痛异常。学生经过讨论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也明白了小说通过一对母女去祭拜被当作小偷打死的亲人的经过,向我们展示出了母爱的执着以及神父的宽容,进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真爱。教学内容似乎已经初步完成了。但我们不能忽略本单元的话题是“情感”,其中“节制胜于放纵”的情感处理法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充分,这应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拓展阅读,加速学生思维发展

当问题已经解决的时候,教师可以用新的东西对学生强化刺激,利用拓展阅读,在比较中产生新的焦点新的矛盾,重新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新的积极探索和讨论的状态,这可以叫做“延展式讨论”。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或关节点来设疑,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中学语文讨论式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想法。希望讨论法在运用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成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上一篇:练习形式应该多样化 下一篇:浅谈多媒体技术对文言文有效教学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