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教学要体现环保意识

时间:2022-10-11 12:12:29

生物课教学要体现环保意识

【摘 要】生物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责无旁贷,对于呼声日增的环保问题意义深远,可以收到“教好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讲课时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人为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情况十分严重,己经危及人类生存,让学生感受到环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人人都要积极投身到环保行列之中,让我们拥有一个洁净安全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课内教育;联系实际;课外教育;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加强学生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从世界范围的几次大的有名的污染事件,如1943年美国首次发生的“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到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的浓重烟雾,长江以北地区已找不到一条未被污染的主要河流,一些大工业城市近年来连降大量的“酸雨”,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不适,等等现象都表明,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面对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国家教育部也从199O年起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和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指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的学科教学中去”,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二、生物课堂应成为学生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对于环境污染这一话题,我们的学生尽管也都知道它的危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环保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已在环境保护中应该做些什么。由于中专阶段还没有一门专门有关环保教育的课程,而生物学中有关环保知识渗透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新教材在这方面体现更多,所以生物学老师要把握好学科的优势,把这一部分的知识利用好,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一)利用好课内教育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大舞台,充分利用好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和灌输。

1.重视典型课的教学

教材中有许多与环保相关的链接,这是进行环保教育极好的素材。平时的教学中,既要注重每一节课的适时渗透,又要重视典型环保课的教学。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几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植物(草、树)、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链,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如何?角色的扮演,同学们必须要做准备,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了生态学的知识。明白每一人的生活,都是与其他生物息息相关。必须爱护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好的环境中生长,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就有了爱护之心,环保观念也就具备了。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枯燥的感觉,只有从我们身边的事例出发才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比如对生物中细胞癌变和遗传病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上的环境污染都可能激活身体中的原癌基因或者使正常基因发生突变,结果使人患上癌症或者各种遗传病;结合生物的多样性及环境污染等知识点,可以使学生理解人类对环境资源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不仅使环境资源日益枯竭,而且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3.重视数字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不时地向学生渗透有关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的数字,如:世界森林每年平均减少1100万公顷,全球荒漠化每年以5万到7万平方米的速度在扩展;全球现在有60%的地区淡水供给不足,有12亿人面临缺水或严重缺水的压力;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已发展到每4小时消失一种动物的地步,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大气污染的加剧,目前全球有16亿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每年有数十万人因此而夭折。全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已达54亿立方米,全球有20亿人常年喝不到符合卫生条件的水,每年有多达1000万人因饮用受病菌和病毒污染的水而丧命,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有100多亿吨,特别是危险废弃物以每年5亿吨的速度增加。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同学们在了解了这些的同时都感到了震惊,地球虽惨遭不幸,但最终受苦难的还是人类自已。

(二)开展好课外活动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让学生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环境教育,可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1.除了注重在平时课堂中的渗透外,还要让学生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时间、机会进行环保的宣传,如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进行环保知识的问卷调查等,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同学们明白环境保护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环保意识就得到了升华,各种环保的行为习惯,就会慢慢地形成。

2.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深化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搞一些“嫁接”、“人工授粉”、“校园植物调查及挂牌”等实践活动。既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和谐美丽,又使学生感到新奇的享受。同时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河流、垃圾处理厂、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染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通过同学们的亲自体验,就明白环境保护并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而应该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并且要深入人心,随时随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去做的。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着力点 下一篇: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快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