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茬田高效栽培蘑菇技术

时间:2022-10-10 11:04:13

稻茬田高效栽培蘑菇技术

菌种选择 要选择正宗、健壮、适龄、无杂菌感染的菌种。目前栽培上主要使用的品种是蘑菇2796或河北的“香口蘑”、U31。

培养料标准 培养料的配比(以667平方米计算)。稻草、麦草(麦草及玉米秆占2成为好)为主要原料,家畜粪(晒、整细)500千克~750千克,油枯200千克~300千克,复合肥200千克,尿素25千克,磷肥100千克,钾肥25千克,石膏200千克,石灰200千克及少量微量元素。60%~65%只需要堆好料即能满足需要,喷水时不论何时都不应将水流于表面;泥土湿度在20%~23%(即以捏得扁,不沾手为宜)以出菇期偏湿,反之偏干为好。空气相对湿度,非出菇期任其自然,出菇期就控制在85%~95%。蘑菇适宜无光或弱散射光,切忌强光和直射阳光。

堆料及发酵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宜。前期堆料,以麦草为主,后期以稻草为主,稻、麦草混合用效果更好。按1亩(667平方米)用料计算,应建堆宽2.3米、高1.6米、长2米,长度可随面积用料增加按比例加长,但宽、高不变。根据面积用料确定堆长后(最好用灰画框),开始铺第一层草料,厚约0.2米,泼适量粪水,撒一层石灰、发酵粉,按此方法以此类推,足层增加粪水用量,下层少泼,一般为8~10层,堆起后堆面成瓦背形,第二天早上观察堆面冒水蒸气雾为水分正常。

均匀翻堆 翻堆应从料的侧面将面上的生粪草料勾在一边,把里边的熟料用来铺底和垒边,然后再把生料填在中间,根据料干湿补充水分,分层加完应施的油枯、牛踏肥、尿素、复合肥、过钙;只有石灰、发酵粉需在建堆、翻一次,二次分三批用完。翻堆要求:翻第一次,堆长可适当缩短,高度不变,翻第二次,高度降低,堆长增加;第三次翻堆,可根据料的腐熟程度,加大或缩小堆形。标准的培养料、腐熟度应达到90%,料呈棕褐色或咖啡色,并有较浓的草香甜味,水分以手捏见湿不见水(60%)为宜,pH值7.5~8.0为宜。另外,注意最后翻堆的消毒杀虫工作。

选地搭棚 排干稻田水,整地作厢:2沟3厢式,中厢1.5米,边厢1米,厢沟宽0.3米,深0.3米,长度10米~15米;3沟2厢式,厢宽1.5米,沟宽0.3米。作厢时,将沟中的泥土挖出,垒在厢边上,形成土埂,用以挡住培养料。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高2.4米。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用地膜覆盖顶梁,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再用稀薄的稻麦草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起到遮光的效果。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经过顶梁后,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而不使用毛扇遮光。人字棚的两头,用草帘遮光。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播种覆土 应选择阴天下午进行。先将菌种的棉塞去掉,用高锰酸钾液消毒,用消毒巾把瓶身全部消毒,然后把瓶破碎,用猪棕毛刷刷净玻璃碎片,用手捏散菌种。然后,放于消毒盆内。再按计划用种均匀撒播于料面,随播并随即进行覆土。对一时来不及覆土的,应覆盖一层用石灰水处理过的稻草或草扇。最后在上面覆土,土质pH值7~7.5腐质性壤土较好,含水量20%~22%为好(用手捏得扁,不沾手为宜),厚度应6厘米左右。覆土时,应做到下粗上细。

覆土后的管理 前10天只盖草不盖膜,不可打水。10~15天内,仔细揭土检查,当菌丝上土近一半呈放射状时,可喷适量“结菇水”。此后,保湿通风结合进行。若菌丝串于土表,应干燥并加强通风。当小菇长到黄豆粒大小并普遍出土,即要喷一次“出菇水”,然后停水2~3天。当菇整齐出土后,每天看菇反应及天气变化喷水,菇多多喷一次;菇少少喷,无菇不喷。菇盖嫩白,光洁度好,水分适宜。起鳞片,菇盖发黄则缺水。

采收后的管理 在每出一潮菇后,应清理床面的残留物,并将采菇后留下的孔洞用土填平,重喷水一次(相当于结菇水)。当出三潮菇后,可及时用专用肥追肥一次。开春后,气温上升,注意增加喷水量,力争多出春菇。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就可以拆去人字棚,菌渣撒入稻田。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稻谷产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

(张洪路 江苏省滨海市)

上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新思路 下一篇:二十四节气散文十二:大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