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时间:2022-10-10 06:55:37

我国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

【摘要】鉴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思想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整个社会不可能制定出一个系统的公司治理准则。但是,我们目睹了当代国际经济有趋于一体化的走势,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公司的治理结构呈现趋同现象。由此看出,要想达到完善中国国企的治理模式的目的,就应当在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分析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并汲取先进的经验。

【关键词】公司治理模式;英美模式;日德模式

一、世界各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1.外部控制主导型治理即市场导向模式——英美模式

外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又称为市场导向型公司治理,是指外部市场在公司治理中起着主要作用。它是以英美为代表。其特点是:

第一,股权分散,股权流动性强,机构投资者等股东在公司治理及直接监控公司行为方面作用较小。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在一个特定公司常常最多只持有1%的股票,因而在公司中只有很少发言权,作用很小,不足以对经理人员产生较大压力。这主要是由于法律对人寿保险和基金等所持的股票必须分散化作出了一些硬性的规定,再加上机构投资者本身为减少投资风险而采取了多元化和资产组合的投资方式,同时拥有多家公司股票,但每一家并不太多。股权分散必然导致流动性强,即股份转移十分频繁。

第二,公司不设监事会,由董事会履行监督职责,董事会中外部董事作用突出。在美国,公司一般不设监事会,而由董事会代行监督职责。人们普遍相信,外部董事在监督经理人员方面的作用比内部董事要大一些,外部董事天然具有履行职责的积极性,且不会与经营管理人才串通,侵害股东的利益。

第三,公司以股票期权制度为激励经理人员的主要手段。为了把经理人员的利益尽可能地与股东利益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有效地提高公司经营绩效,美国公司较为普遍地实行了股票期权制度;例如,美国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经理人员总报酬的1/3左右是以股票期权为基础的。

2.内部控制主导型治理即网络导向模式——日德模式

内部控制主导型公司治理又称为网络导向型公司治理,是指股东(法人股东)、银行(一般也是股东)和内部经理人员的流动在公司治理中起着主要作用。如日本和德国。其基本特征是:(1)公司股权集中持有,集团成员起重要作用;(2)全能银行在融资和公司监控方面有实质性参与;(3)董事会的作用较强;(4)内部经理人员的流动有独特意义和作用。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一直受财阀集团或家族企业集团的影响,一方面,法人持股比例高,且普遍相互持股,由此加强了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公司被吞并,维持稳定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公司内部决策权与执行权相统一,经营管理人才居公司权力主体地位。

德国公司的股权集中程度较高,银行大量持股并参与公司治理,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又称理事会)权责分明、相互制约。股东会为公司的权力机构。监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类似于日美的董事会。董事会(理事会)是执行监事会决议,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相当于日美公司的经理班子。职工参与决策制,即在德国公司治理中企业职工通过选举职工代表参与监事会和职工委员会,来实现其参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决定权”。这种公司内部的“劳资共决制”是当前德国企业制度的重要特点之一,客观上缓和了劳资矛盾,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保证了企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

二、完善我国国有公司治理结构的具体构想

(一)内部治理

1.提倡职工持股

美国法律规定了职工持股制度,其实施的目的在于解决美国资本主义制度中财富分配不公和劳资对立的关系。其内容指的是公司在年终将一部分新增利润以股票的方式分红,或者本公司职工自愿以一定的形式(包括申请公司发放贷款)来认购公司股票,从而分享红利的一种职工福利制度。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治理的病根在于股权结构单一,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福利制度,将企业的经营者、决策者、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变成持股人,实行普通职工持股制度,扩大持股者和投资者的范围。

2.优化独立董事制度

德国享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我国国有企业也应当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可靠。在选择独立董事时要有严格的标准。独立董事应当是具有责任心的专业素质人才并且在特定领域内的威望较高。在建立激励体制方面,我们可以设立独立董事基金会.每年由专门的基金部门管理,根据公司的运营晴况和利润,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资金用于发放福利,刺激独立董事的工作热情,保证独立董事稳定的发展。

3.重视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有助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一个软弱的董事会则会使国有企业陷入国家政治干预之中。美、法等国家的经验表明,发挥董事会职能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绩效,不断完善我国国企的治理模式。我国应在建立董事会方面要严格要求,例如董事会成员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广泛的代表性,不仅要包括政府代表和实际出资人,还应当包括公司员工和部门代表,保证董事会在作出决策时的高度独立性。

(二)外部治理方面

1.发挥市场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在股票市场的监管中,应当加大证券的监管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对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的教育,防止投机思想的滋生,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流通性和资源配置功能。在借贷市场监管中,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每年的审计,认真审核财务报表,鼓励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公司等持有国有企业股份以限制企业行为,同时完善破产机制,规范破产清算,杜绝企业借破产之名逃债。

2.提高政府监管的透明度

德国公司治理透明度高,政府干预少,这可以启示我们政府只需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饰演一个负责任、讲诚信、明智的和积极进取的所有者角色。

3.职工参与监督模式

就目前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监督成本过高,因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可行之策。德国的公司治理最突出的特点是职工参与企业监督,途径是通过参与监事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可以汲取德国的经验,通过职工参与治理和监督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监督的权威性。监督效率的高低与国有企业的规模成反比,监督能力既定盼隋况下,监督规模越大,效率反而越低。另外,英美模式启示我国国有控股公司采用发达的外部控制市场或内部监督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竞争力。

4.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冶国家,当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是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下孕育而生的,没有好的法治环境,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国外的国有企业无论是从设立还是运作也都受到法律的制约。依法治国是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治理国有公司需要政府通过合法的途径和程序干预市场经济,这样不仅提高了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也明晰了各个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王保树,崔勤之.中国公司法原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4-98.

[2]黄华.国外四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5(2):44-46.

[3]赵旭东.境外公司法专题概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281.

[4]张明安.现代英美董事法律地位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53-257.

[5]杨韶良.英美、日德公司治理模式比较与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9-61.

[6]杨娅婕.中西文化差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及其比较分析[J].昆明大学学报,2008(1):25-27.

上一篇:论体验营销在服务型企业品牌塑造中的运用 下一篇:降低我国能源业外汇风险暴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