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妙点

时间:2022-10-10 06:00:04

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妙点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经过时间的考验,经过专家的筛选,可谓是多姿多彩、各富神韵,每篇文章自有它的灵气和特色。我们今天来学习它们,就是要从这些课文中学到能为我们所用的东西,学到它们的长处和优点,吸收其中的精华。中学阶段正是语言积累的黄金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文章,学会品评语言。

一、学会揣摩遣字用词之妙

(一)精彩生动的动词

动词最见精神,用得好往往能一针见血,如雕刻刀般刻画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小最嫩的花苞里。”(《紫藤萝瀑布》)“沉淀”一词用得好,在于它让人联想到色彩的流动变化,颜色似乎上浅下深,便富有了层次感。

“我把蝴蝶放在一片盛满阳光的嫩叶上,我向草地上漫步而去了。”(《白蝴蝶之恋》)“盛满”与阳光搭配,写得阳光似乎有形了,能够用一个容器来装了,那阳光该是多么充足和明媚啊!

(二)精致典雅的形容词

形容词能将事物的形状、状态、颜色描绘得更加具体,使所要表现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容易揭示事物的本质。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皇帝的新装》)这句话看起来一般,就是一件事的平直叙述,可细细品来却又别有一番韵味,“皇帝”与“华盖”的搭配还不足以说明皇帝的奢华,而“富丽”一词则有力地突出、强调了这一点。

(三)精确独到的副词

副词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往往能够精确表达出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特征。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中国石拱桥》)这里,用了“大约”、“可能”两个词语,表明“旅人桥”是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但也可能有比它更早的石拱桥。在没有确切的史料证明之前,这样的表述是再严密不过的了,避免了语言上的漏洞和缺陷。

二、学会揣摩句式使用之妙

(一)巧用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的使用能增强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与内在联系,使之前后勾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样一个句式。以往我们分析认为该句式是强调“单是”后面的内容,其实不然,我们如果从整个句子的表达的目的来看,强调百草园内有趣味的东西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如果我们经常这样去发现、去思考,注意平时的积累运用,则会大大促进我们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活用排比句式

排比句式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气势,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强,便于抒情和说理。

在《秋魂》一文中,排比句式几乎俯拾皆是,如“秋天笑了笑说:‘你们的见解对一半错一半,我是香的,又不单是香的;我是甜的,又不只是甜的;我是苦的,又不光是苦的;我是辣的,也不全是辣的;我是酸的,更不尽是酸的。’”

类似的句式在其他文章里也是频频出现。作者运用这种句式虽各取所需,但总的说来,它富有音韵节奏美,句式对称美,角度多向美,我们多从这三个方面来揣摩这种句式特征,写作时才能顺手拈来。

三、学会揣摩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妙

(一)精细的心理描写。如在《最后一课》中,对小弗郎士的心理刻画特别精要,文中写道:“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这段自责加反省式的心理描写,使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逐渐成熟可爱起来,也把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转写变得真实可信。

(二)逼真的外貌描写

如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对闰土这一人物的外貌描写就特别引人深思。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又如:“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这两处人物的外貌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迫使我们不得不去探求其中的原因,能够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中挖掘出深藏其中的所有因素,找到这个形象里所包蕴的内涵,从而使我们的阅读和欣赏不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次上。

(三)典型的细节描写

细微处最能见精神,它往往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埋藏着文章的精华,值得我们去揣摩、去玩味。在鲁迅《故乡》一文中是这样写阿发的:“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是小中见大。至于阿发家的豆到底是不是比六一公公家的要大,我们无从考证,但一个孩子的善良、大方、有心计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就是从这样的细微之处,阿发这样的人物赢得了我们的喜爱和称道。好的细节总是锦上添花,使一个文学形象尽善尽美。

(石瑞英 河北省宁晋县凤凰镇中学 055550)

上一篇: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中的主角 下一篇:谈《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