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及实践

时间:2022-10-10 05:10:5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及实践

数学教育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很多人都在这条路上探索着。但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数学是门极其枯燥的学科。小学生天真烂漫,最爱游玩嬉戏,可为了学习他们却只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习题和作业,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天天都要淹没在题海之中,这也难怪他们会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如何才能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趣味和奥妙所在,对学习产生兴趣呢?这正是我们的数学课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运用直观教具培养学生观察力

小学生一般是依靠形状、声音、触觉来思考。在小学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因此,直观对小学生来说是必要的,这种教学并不建筑在抽象的概念上,而是建筑在小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形象上。教具可以帮助小学生从具体的事物感知出发,然后逐步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诱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以及表面积计算时,我事先布置学生回家找一个长方体的小盒子,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到上课时带入课堂,讲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拿起教具,仔细观看,边看边摸,并一起分析,探索什么是表面积,以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让学生在观察中回答我事先出好的有关长方体的思考题。由于学生对老师指定要带的东西感到新奇,他们很想知道带来有什么用处,因此观察特别认真,及时正确地找到了解决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从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拓宽学生思考空间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在现行新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老师的话不加分辨地照搬,如果老师不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产生依赖心理,教学成效就会大大降低。例如《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材安排了“小小商店”模拟购物。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学生拿着10元钱购物,如果他想去买15元钱的小汽车,够不够?如果不够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回去拿了5元钱再来买。有的说:我借他5元钱再买。有的说:钱不够的话,不是正好有10元钱的皮球吗,让他改变主意就买10元钱的皮球吧。有的甚至说:可以去跟卖东西的人讨价还价,叫他打一下折,15元钱的小汽车就10元钱卖给我吧,我下次还会带人来买东西的。听到这里,我不仅仅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有这样随机应变的想法而高兴,更为他们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自豪。

三、组织游戏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

数学游戏使小学生直接接触各种物体和材料,他们通过自己的肌肉运动感觉和认知活动,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性质、应用等,认识物体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以及动作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并形成相应的初步概念,例如:在摆弄物体时,小学生感受并发现球体与圆的区别,也会发现球体可以向任何方向运动,小学生正是在游戏中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发展着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和感知能力,同时获得两类知识或经验。而且,小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的这些知识和感觉经验,可以支持和帮助小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小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物体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可对同一物体做不同动作,对不同物体做同一动作,尝试进行动作―物体、手段―目的之间的多种联结,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可能性,这是数学游戏经验有助于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游戏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学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数学教育是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重视了数学学习的应用性操作,畅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联系,使学用紧密结合,这正是片面应试教育所严重缺乏的,也是我们改革数学教学必须要不断加强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等;在“米、千米”的教学中,可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等。

五、经常让学生动手训练启迪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要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地实际操作,这是启迪学生思维、掌握知识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相邻单位面积的进率时,为了使同学们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我准备了多种教具(一米的正方形纸、正方体木块等),在课堂上利用现有的门、窗、桌子等进行教学,让同学们分组到台前亲自感受参与,同时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同学们直接参与动作、感知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讲述时与我一起总结出相邻单位面积间的进率。可见,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操作活动来探索知识规律,因为从广义上来讲,学生兴趣是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的。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爱上数学,就要运用直观教具,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组织游戏,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思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经常让学生动手训练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不仅爱学、会学,而且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活泼,实现“快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让数学成为孩子们自觉追求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数学(初中卷)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出版社.

[2]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在开放性练习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下一篇:生活让数学课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