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性练习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时间:2022-08-04 08:04:13

在开放性练习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练习,可以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处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基础上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获得不同层次的创新体验。开放性练习往往包含着多种结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去寻求合理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我就创新教育中开放性练习的设计的原则谈一谈自己的做法。

一、借助情境,诱发矛盾冲突

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和情感这两大系统互相作用、相互制约下进行的,其中,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通过一定的条件的刺激产生的,创设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重要一环。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课的开始,可以创设矛盾冲突的情境,先用电脑出示一个长方形平面图,(1)问学生:怎样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呢?学生思考后回答,用面积单位去量。(2)让学生用面积单位度量的方法求出桌面的面积。(3)电脑出示模仿的游泳池(装有满池的水)怎么办呢?学生小组讨论后,会出现以下两种意见:第一种可以量:A.把水放掉去量;B.用泡沫去量。第二种不可以量:A.有水,把水放掉太可惜;B.有水,面积大,量起来不方便。(4)老师启发: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看到叔叔、阿姨们把水放掉用面积单位去量或者扛着一块块泡沫去量呢?他们是怎么去量的呢?在老师的启发下,有学生会说出:像测量游泳池、教室等面积较大的物体的面积,通常是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求面积的。(5)得出:必须找到一种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简便计算公式。老师创设合理的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每一个矛盾的解决都由学生自己确定解决方案或办法,这样的导入,可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使创新意识在矛盾冲突中不知不觉地产生。

二、结合实际,灵活解决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熟悉了许多人与事、景与物,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这些都成为学生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题时,就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促使学生顺利、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让学生解决下面这个问题:黄阿姨卖一种桔子:1角钱可以买到1个桔子,3个桔子皮可以换1个桔子,给1元钱你可以买多少个桔子?

一般思路:1元钱可以买到10个桔子,10个桔子皮又可以换3个桔子,这样1元钱共可以买13个桔子。进一步思考:除了第一种换13个桔子外,还可以把桔子皮换得的3个桔子吃掉,再换1个桔子后,这样就可以得到14个桔子。创造性想象:剩下的1个桔子皮与换得的3个桔子吃后再换1个桔子后剩下的1个桔子皮,合起来是2个桔子皮,如果先向黄阿姨借1个桔子吃,那就有了3个桔子皮,可以再换1个桔子,最后可以还给黄阿姨,这样拿1元钱可买15个桔子。

这样的练习设计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自然喜闻乐见,学起来也就更有兴趣。

三、一题多用,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思维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追求多样性的思维,常见练习有以下几种。

1.一题多解

主要是对同一个问题存在几种解决方案,结果是唯一的,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并从中评价思维的质量,鼓励独创,发展学生的个性。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我出示例题:“23-7=?”让学生用学具小棒(每捆10根)操作出减的过程,学生在操作与思考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思路:都取出2捆和3捆,即总数23根。

同一道退位减法题,出现了不同的“减法理由”,最后的结论都是一样的(23-7=16)。这样的练习设计与组织,尊重了学习活动主体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一题多变

同一个题目,条件和问题、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引起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变化,学生在“多变”中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并从中体验到知识本身是深刻而又充满情趣的。如: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与黄花、紫花的总数同样多,做了多少朵红花?启发学生思考:红花与黄花、紫花的总数的关系除了同样多还有什么关系?(多几朵、少几朵倍数、几分之几等关系)这样将原题的第三个条件改一下,解题思路、方法和结果都会改变。

四、分层设计,人人获得发展

教学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更要满足学生发展为需要,因此,我们在设计开放性练习时必须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不同的层次上都能进行创新,都能获得成功。

如,在教学完“圆的周长”这一内容后,我播放一段田径场上跑步比赛的录像,当200米赛跑起跑时,我将录像定格,设计练习: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很快就能从运动员起跑时的位置不一发现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这一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学生通过观察均能找到答案,解决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却未想过的问题。接着我再次设疑:假如跑道每道宽为1.2米,你能不能算一算,在200米、400米的跑步比赛中,起跑时相邻的两道外道应该比内道分别前伸多少米?于是刚刚学会的圆的周长的知识会被学生灵活运用了起来。学生均能很好地完成。然后我再一次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在800米、1000米、10000米比赛中,起跑时相邻的两道外道应该比内道前伸多少米?学生计算完毕,我出示跑道模型,问:你觉得你的答案有什么问题吗?有些学生指出:当比赛距离变长时,前伸的距离会越来越长,最后会超过400米,即一圈的长度,这样比赛时就会给计算圈数发生混淆。于是我又问:你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学生纷纷讨论后,我再一次播放比赛录像剪辑,此时学生方才恍然大悟。

这一开放性练习的设计,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从而使学生逐步发展,层层提高,在每个层面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了持续发展。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关于高校英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思考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