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研究

时间:2022-10-10 04:27:02

提升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科技日益更新,素质教育日益深化条件下,社会要求大学生更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是一直困惑着大学数学教师的话题,现根据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11-02

一、引言

自学能力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基础。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学知识的教学,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新时期的目标,不单单是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有有效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以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笔者认为,数学中最关键的活动就是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数学是随着人类生产力不断提升而应运而生的,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尝试运用,又可以促进学生巩固学习流程。数学能力的不断提升更加便于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二者是相互辅助和促进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共性以及个别学生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把握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升其计算能力,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数学学习。结合这两个方面,笔者在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过程中做了以下相关工作。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自学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源于个体本身热衷于接触和认识某事物,或积极参与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持续地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提升学习成绩的良好效果。《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试图激发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动力就是学习兴趣。兴趣一旦产生,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执着的追求。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例如,在教导数概念时,函数y=f(x)上的两点(x■+Δx,f(x■+Δx))与(x■,f(x■))割线斜率■当Δx0就成为函数y=f(x)在点(x■,f(x■))处的切线斜率,因此从运动的观念说明函数y=f(x)在点(x■,f(x■))处的切线斜率就是在点(x■,f(x■))处的极限f′(x■),从而引进了导数的概念,这样就激发了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数学课有意思,不枯燥,为今后学习深层次的数学奠定基础。

三、在课堂教学时,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引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学教学中题目的阅读同样如此。因为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知识机构不全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解答数学题不是很得心应手。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可以提高W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常微分方程常数变易法的教学中,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类比一阶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的解题思想与方法等,学生通过学习迁移,能够自学掌握高阶微分方程及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常数变易法的解题方法。如我在上常数变易法课时,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1)一阶微分方程与高阶微分方程及线性微分方程组之间的常数变易法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2)如何进行进行常数变易法?(3)在常数变易法时尤其要注意什么问题?(4)常数变易法这一步是在做什么?(5)最后的结果应是什么形式?如何判断是否已经化为这一形式?(6)你能否归纳出常数变易法的具体步骤?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这些问题基本上都能被解决。在这个层次上,笔者让学生说出课本三个例题每一步的依据,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对大家有何启示。笔者再次指导学生阅读例题,让学生再次把握整个过程,最后笔者要求他们尝试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并把巡视中的常见错误,板书至黑板,让学生们改正并加以注意。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运算步骤以及注意点的认识。而从课后的作业情况看,此节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营造氛围,使学生萌发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视为人格平等,独立自主的自然人;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持有肯定、鼓励、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课堂上一切探索知识的言行以及看似荒谬的结论,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积极参与探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乐于探索知识的氛围。例如在教用微元法求闭区间[a,b]上连续函数y=f(x)绕x轴旋转一周所得旋转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可以随意的将旋转体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后在解答,学生因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想法,有些见解甚至是我喜出望外的。学生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这个发现规律的过程,使整堂课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其长远学习打好基础

一些学生在老师讲课过程中看着挺认真,但是学习成绩总是停滞不前,寻其原因,就是平时缺少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其学习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严格要求,使其独立思考,定时检查学生课上笔记,督促学生,注意观察学生上课时的反应,做到个别学生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当然学生学习的好坏,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学生自己。好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因为自觉性不够,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表面上在认真听讲,其实思绪早已经不在课堂上了,回到家后由于贪玩,工作又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这就需要老师们的严格督促和监督,学生一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师生教学肯定是双方受益。主要是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对第二天老师要讲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轮廓,在预习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关联到旧知识,通过预习也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同时对预习过程中的不明白的问题,做上标记,带着疑问上课思维会比较活跃。(2)认真上课。上课时一定要把握住短短的几十分钟,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不懂勤问。(3)记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用笔写下来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同时也防止以后忘记方便查找或者复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4)独立完成作业。每天在写作业之前,先复习一下当天讲的知识,而不是一边写一边看书,要尽量做到独立完成,就像对待考试一样,讲究效率。(5)经常复习。每个人就会遗忘,这就要求学生当天学会的知识,在以后的时间里还要经常复习,并且每次复习都要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成效,同时对学会的知识及时进行总结。

六、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传统教学观念中,很多老师都不建议学生预习,认为预习了要传授的知识,会影响次日上课的收效,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在现代教学理念的背景下,为了每个孩子发展得更全面,预习不仅仅只是为了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立的教学活动。为此笔者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出了尝试,每次新课开始之前,笔者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对于涉及以前知识点的,需自行巩固,重点的地方划线标记,如对新知识不理解或有疑问,可以课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探讨,答疑解惑。每次新课,课上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讨论和发言,以获得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带着疑问去学习新知识,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各类书籍、报纸、学术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学生更好地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会学生良好的自学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对学生在学习阶段的学习,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对于学生进入高一层次学校的学习,甚至踏上社会后的终生学习,影响也是深远的。“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乐学、能学、会学”,也就达到了我们所倡导的“自觉自律,自主自由”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徐斌艳.课程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田玲玲.谈谈培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1):152.

[3]刘K.自学成功之谜(上)[J].现代特殊教育,1999,(02):44-46.

[4]何明星.加强数学阅读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1998,(3):51-53.

[5]朱士信.如何在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大学数学,2003,19(3):32.

上一篇: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 下一篇:基于实践应用的Web开发技术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