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阅读战略

时间:2022-10-30 10:50:53

提升学生阅读战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其文化积淀。

一、激发兴趣,诱其试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理,好阅读也是可以传染的,阅读指导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教师的阅读热情去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1.榜样示范,从一个到一群。从一年级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带着故事书进教室,一有空就拿出来读,还不时发出夸张的笑声,引得孩子们个个睁大好奇的眼睛,然后便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读故事,接着老师就利用午休时间天天读故事,后来就给他们每人印了张表格,记录回家后听爸爸妈妈读的故事,再后来在表格上记录他们读给爸爸妈妈听的故事。为了奖励那些能坚持每天阅读的孩子,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小树小树快快长”的读书竞赛活动,读满10页书就长一片树叶,长满10片树叶就结一个果实,结满10个果实就收获(奖励)一本书。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在老师的诱导下尝试着开始了阅读,并在阅读中享受着快乐和成功。而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要善于发现那些写作特别好、知识特别丰富、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不失时机地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其中爱好阅读是他们最突出的特点。老师或同学都是孩子身边的榜样,怀着羡慕或好奇的心理,更多的学生开始了阅读,并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2.悬念诱惑,从节选到整本。设置悬念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老师们通常会设置各种各样的悬念,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怀着一探究竟的心理愉快地开始阅读。如向学生介绍郑渊洁的《皮皮鲁小传》时,老师首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有个专门审理孩子爸爸妈妈的奇特法庭,庭长叫皮皮鲁。第一个的是一个小男孩,他状告爸爸从来不对自己笑。皮皮鲁宣布了判决书———讲到这,老师突然打住,拿出一本书,告诉学生,皮皮鲁的判决书是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课后阅读《皮皮鲁小传》。设置悬念的方法有很多,如关键处戛然而止,设置悬念;介绍故事梗概,设置悬念;介绍书中人物,设置悬念;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等。3.情感迁移,从课文到书籍。小学生的思维是直观的、感性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常常会被那些真实的情境、真挚的感情所感染,此时如果趁热打铁,介绍有关的书籍,他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如学完《林冲棒打洪教头》,很多男生读起了《水浒传》;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昆虫记》便在班级中流传;学完《祖父的园子》,有人捧起了《呼兰河传》……这就是情感迁移的效果。

二、科学指导,教其会读

从根本上来说,阅读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不同的孩子一定有不同的阅读需要,不同的阅读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别,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但对于大多数的孩子而言,要提高阅读的有效性,还是需要科学指导的。

1.读什么书。日本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阪本一郎把儿童阅读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摇篮童话阶段(2岁~4岁)、民间故事阶段(4岁~6岁)、寓言阶段(6岁~8岁)、童话阶段(8岁~10岁)、故事阶段(10岁~12岁)、传记阶段(12岁~14岁)、文学阶段(14岁~)和思索阶段(17岁~)。根据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我们课题组制定了各年级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加上与课文密切关联的书籍,我们为孩子们确定了“图书库”,并在班级里设立了“快乐读吧”,要求孩子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阅读,读完后在借书表上写上一句话点评,既是自己的读书感受,又可以为后来者提供信息。低年级时,学生大多读绘本、知识寓言、童话故事,图文并茂,饶有趣味。中年级时,大家对“马小跳”系列,郑渊洁系列,探险、幻想故事兴致勃勃。高年级时,杨红樱、秦文君、曹文轩、韩寒、郭敬明、罗琳这些名字深深地吸引着他们,同时开始阅读《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等经典名著。“儿童时期该读的书一旦错过,以后就永远也补不回来了。”回顾孩子们的阅读经历,这话千真万确。

2.用什么方法读。阅读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阅读效果,很多同学往往因为阅读方式单一,导致效率不高。为此,我们就利用语文课和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孩子们阅读。语文阅读课上,学习精读各类文章的方法,如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分析,精妙语言品评,谋篇布局体会等;作文课上,练习写读后感,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一本书的读后感;更多的方法在课外阅读指导课上学习,如朗读和默读、泛读和浏览、列提纲和摘录等。把学得的方法转换为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阅读也一样,要通过学生的阅读活动反复练习,日积月累,才能形成。

3.什么时间读。生活中,有些学生总是找不到时间阅读,有些学生则认为阅读会影响学科学习而放弃阅读,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有计划地阅读。制订个人阅读计划不仅对孩子,对成年人也非常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我们对孩子的阅读计划有几点要求:一是每天中午和晚上挤出半小时;二是善于利用零星的时间,如排队、等候时;三是每个学期精读一本,泛读多本;四是利用假期集中阅读。有了充足的时间、自己感兴趣的读物,阅读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充满快乐的事情。三、评价激励,促其悦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有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但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间还会受到来自应试的冲击,尤其是小学六年级。这时,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对于小学生来说,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是最有力的助推器。在班级读书会上与同学分享读书所得,相互间推荐优秀书籍、朗诵书中的精彩片段;组织有关读书的主题队会,用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展示读书成果;举行读书征文、读书小报、优秀摘录评比;开展图书人物大聚会、讲故事、美文诵读、读书演讲比赛;举办跳蚤书市;开展亲子共读;邀请作家与小朋友见面;评选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实行阅读考级;每年设立读书月等。读书活动营造的浓浓读书氛围,会让孩子们始终保持读书的热情,慢慢达到一日不读若有所失的境界。我们构建了“激趣导读—自主阅读—互动交流—拓展延伸”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操作模式,使之成为常规性活动;确定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古诗文诵读篇目、必读篇目、选读篇目);编制“我的课外阅读”学生手册;制订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考级办法”,促进了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建设,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上一篇:清朝军事用乐考论 下一篇:鲟鳇鱼利用保护状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