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及其疏导途径

时间:2022-10-10 01:34:39

【摘要】 流动性过剩给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其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而要在不同层次上对其进行疏导与控制,而其最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同时也应该看到过剩的流动性也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其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资本市场;金融结构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现象,也是本币升值背景下的一种货币现象,是中国经济金融当前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2006年10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一万亿美元,2007年6月达到了1.3万亿美元。巨大的贸易顺差带来巨大的外汇占款,银行不得不发放相应的基础货币,加上实际存款利率过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加速扩张等因素,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越来越突出。与2004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流动性增多不同,随着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膨胀,流动性过剩已经从银行体系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金融资产的膨胀速率可远远超过物价膨胀。

一 流动性过剩原因

(一)外汇占款大幅度增长。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动的外汇占款增加是流动过剩的直接原因。在现行的结售汇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的不断攀高,为保持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渐进走势,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大力干预外汇市场,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从而给商业银行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出口贸易导向及产品和服务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经常项目顺差快速增长。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强烈,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进入中国,我国资本项目也持续出现了顺差。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不断攀高,这是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同时,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使得中央银行为避免境外资金大量融入,只能做低利率政策的现实选择。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中,发展中间业务的利润空间有限,商业银行为实现其盈利目标,势必将扩大信贷规模作为其实现短期利益的手段,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二)我国金融市场结构失衡。我国长期存在的金融市场结构性失衡是流动性过剩的内在原因。我国金融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如货币市场资金积压,资本市场资金短缺,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难以流通;银行存差过大的同时许多社会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有效满足,全国东中西部各省区的贷款占存款比重差异并不明显,但事实上,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县域以下存在人为压缩信贷的现象,资金流动到城市、发达地区和垄断行业,又形成了银行可贷资金过大,甚至进一步流入高风险金融资产市场的局面;间接融资比重过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高储蓄,高投资及高储备形成的流动性过剩是以间接融资格局为前提的,在我国目前金融市场中,银行体系的融资比重占80%左右,而债券与股票的直接融资比重仅为20%,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金融风险进一步向银行积聚。这充分说明我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它使社会资金供给结构与社会资金需求结构很不适应。

(三)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产品单一,投资渠道过少,导致储蓄存款非正常增长是流动性过剩的体制性原因。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具有单一性和极端性,金融市场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市场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太少,加上资本市场处于转型时期,从而导致了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居民只能在高风险的股票资产和低收益的储蓄存款间进行选择,两类资产间缺乏连续的中间过渡产品。因此,景气高涨时则资本市场泡沫迅速累积,反之则银行储蓄持续上升,金融市场处于持续的大起大落之中,企业的闲余资金和居民的储蓄存款无法有效分流,这也导致银行体系的资金过剩。

二 流动性过剩的影响

(一)流动性过剩将风险过多集中在银行,导致了银行的过度竞争,影响了银行的盈利能力。

(二)流动性过剩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力,使货币政策传导不顺,加大了公开市场的操作成本。

(三)导致局部经济过热,出现资产泡沫。流动性过剩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一是导致某些行业投资增长难以控制,生产能力过剩;二是资产泡沫出现,房价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暴涨,居高不下,股票市场虚火显现,证券价格产生泡沫,而这一系列问题若处理不好,会进一步导致资产价格的严重高估,引起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甚至会引发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

(四)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同时又加大了通货紧缩的风险。

三 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途径

(一)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融资过分集中于银行体系,直接融资比重小,间接融资比重高;资金在货币市场积压,而在资本市场短缺;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性问题突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却资金不足;因而必须加快调整金融市场结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发展股票市场,进一步疏导资本市场微观主体利益传导机制。

(二)做好证券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工作。我国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比较薄弱,与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处于不稳定波动期。虚假信息披露和政策的缺乏联系性都是资本市场风险的重要来源,因而要在制度建设上加大力度,要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工作,强化市场对企业的信用约束机制。加大稽查力度,依法严惩虚假信息披露,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内在制度的完善来维护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三)深化我国的网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外汇市场建设。中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造成了极大困扰,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压力还在进一步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因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对外开放形势客观上需要加快国内外汇市场建设,释放境内外汇需求。而我国现有外汇管理体制是在外汇紧缺时建立的,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要积极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放宽企业和居民的用汇自由度,由强制结售汇制向自愿结售汇制转变,由国际集中储备外汇向民间分散外汇转变,由吸引外资进入国内向有条件的对外投资转变,这样才能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综上所述,缓解流动性过剩应紧密结合金融市场的发展逐步推进。从不同层面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不断丰富金融工具和投资品种,通过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来完善金融市场的功能,以缓解流动性过剩,并以此作为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良好契机。

参考文献

[1]张晋生:《流动性过剩的影响,成因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4期.

[2]吴晓求:《对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第9期.

[3]刘震 张慧:《解决银行业流动过剩的根本——改善金融生态》[J],《财经科学》2006年第7期.

[4]李成 姜柳:《从汇率制度视角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J],《金融论坛》2006年第9期.

[5]闫晓梅:《大力发展金融市场是合理疏导流动性过剩压力的有效途径》[J],《新疆金融》2007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李婷,女,(1979.7-),陕西西安人,西北工业大学

中级职称,从事经济金融等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陕西省煤田地质局)

上一篇:高晓松: 白衣飘飘的文艺年代 下一篇:九把刀: 文艺,为求热爱不求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