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改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实践

时间:2022-10-10 11:02:00

论新课改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实践

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在实践中,我找到一些有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方式:使用精美课件,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激趣工具;运用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而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也是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出更大的挑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改 整合 课件

为适应这一发展需要,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学会和掌握最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深化学科的教学,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执教语文课时,针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找到一些有效整合方式:

一、使用精美课件,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激趣工具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网络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常用方式是:

(1) 观察体验。如《看星星的孩子》,我播放录相让学生观察北斗七星是怎样绕着北斗星转动的;《风娃娃》,则让学生观看风娃娃调皮时,变成暴风、台风、龙卷风吹毁田地、房屋的悲壮场面,了解风有时给人类带来灾害。一个个枯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了一幅幅形象而又动感的画面,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得他们能更为投入地参与学习。

(2)角色扮演。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并能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来表达这种情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小蝌蚪找妈妈》时,我播放了一段动画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细心揣摩、体会“小蝌蚪”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角色扮演练读人物对话,为动画配音。在动感画面的刺激下,学生练读兴趣盎然,扮演自然到位,充满了情味、趣味和生活的气息。

(3)模拟实验。一些蕴含科学知识的课文,我在课件里设置了虚拟实验,促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理解某些科学原理。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中理解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是一个难点,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动画,学生自然很清楚地看到,因为南面沟渠里的雪被山挡住阳光的缘故,所以,北面的雪化得比南面快。

2、丰富阅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

声像资料可以唤醒学生对一些生活信息的情感,利于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细节。而这一切,对于学历、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如我在教学第四册课文《找春天》时,先呈现大量春景图,有五颜六色的鲜花,林间鸣唱的小鸟,绿茵茵的草地以及缓缓流淌的小溪等等,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使久居钢筋水泥中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春景有一种特别深刻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体会到春天美丽,朗读课文也颇有感情。最后,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发言同时配以相应的声像资料“春天的公园、山林、田野、校园”等等,图像与声音的结合顿时激活学生的想象,他们阅读所体验到的就不单局限与课文里,而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阅读的体验大大的丰富了。

3、创新看图写话,激发写话热情

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看图写话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模式。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画面,说自己的图,写自己的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动物、人物、背景等的小图片提供给学生。在电脑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图片,组合成“图”,编故事,然后写下来;或以自己在电脑课中用金山画王完成的绘画作业为元素,看图写话,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写话情境中,把自己的想法和想象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激发出写话兴趣及热情。在实践中,还通过给词汇的方法训练写话,如第三册语文园地四中有一幅去公园看猴子的图,虽然学生有过很多类似的游玩经历,但都缺乏细致的观察,描写显得笼统粗糙,难以抓住猴子的个性特征,我展示经过放大的单个猴子的图片,并提供了一些动作的词,学生很快就有了很好的作品。

二、运用网络平台,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

1、促进个性学习,实现知识建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纯地由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不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叶圣陶先生指出:“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将一辈子受用。”可见在语文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授之以鱼,只应一时,授之以渔,终生受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于网络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了黄山四绝之一的奇石,我设计制作了融合了文字、声音、图像的网络课件。教学时,资源共享,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运用课件中提供的各种文字资料,图片,比较分析,了解黄山奇石奇在何处,并通过课件中的画奇石,配乐读,当导游等板块采用不同的学学习方式,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块的奇石自主学习,最后,学生可以自由点击黄山的资料库,了解黄山的其他三绝。这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建构知识框架,真正实现了学习的意义建构,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2、增加沟通渠道,实现平等交流

《黄山奇石》的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让课堂不再是老师独自占有,学生被动接受,实现了师生之间双向的平等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的监督功能,适时地调出任何一台学生机的资料,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在网上学习状况,为学有困难者指点迷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内发表自己在课堂中得到的感悟及课堂的建议,教师可据此适当调整教学的速度与内容。在这个过程既有师生的交流互动,又有生师的交流互动,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平等交流的机会,每个人都处在一种与电脑、同学、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与各层次的交流使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成功运用,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而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出更大的挑战。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我们不断的实践中,我们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一步步成熟,一步步前进,一步步实现。在我们不断的探讨中,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会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上一篇: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阅读 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