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10 03:57:18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67-02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并发症,可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焦虑、嗜睡等症状,收缩压<9OmmHg或较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改进,但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并没有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而下降,反而因透析患者老龄化以及糖尿病肾损害患者的增多而出现了上升的趋势。因此,做好透析低血压的预防和处理,采取有效地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对15例透析低血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对2011 年5月本科室收治的15 例发生低血压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男8 例,女7例,年龄35 ~ 69 岁。慢性肾炎9例,慢性肾孟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4 例。并发心功能不全者共2 例。

1.2透析低血压的处理: 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表现,应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采取头高足低位,恶心呕吐者头偏向一侧。暂时停止透析,灌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补充血流量,如血压恢复正常,则逐步恢复超滤,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血压不能恢复成者持续下降,则停止透析,应用升压药物治疗。

2 护理

2.1加强对透析患者的宣教:告知患者控制在透析时进食,进食时间尽量选择在透析前2 h左右,血压低于110 / 60mmHg 者避免透析过程中进食,透析前避免使用降血压药物,嘱患者控制体重,防止一次透析中脱水过多及减少透析次数,日常饮食以瘦肉,鸡蛋、牛奶等动物性蛋自为主,改善营养状况,减少氮质血症;透析间歇期适度活动.改善体内钙磷代谢,提高生活质量。

2.2识别易发因素:对初次透析的病人仔细询问病史。对糖尿病肾损害、营养不良程度较重,中重度贫血,并发心脏病、长期透析,高龄、体重增幅超过6%的患者应关注血压的变化,密切观察有无低血压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2. 3 准确估计干体重:准确估计干体重是预防低血压的有效方法。不能只靠测量体重的多少决定干体重,应于透析前仔细现察患者的皮肤松紧度,精神状志、尿量、食欲以及衣物增减等情况综合估计。

2. 4 选择正确的超滤方法,必要时改变透析方式:超滤过多过快是发生低血压的常见原因,除严格限制水钠摄入量,控制体重外,还应控制超滤速度。护理人员应选择合适的超滤器,并根据患者体重增加的情况调节超滤速度,并保证透析膜的质量。保证透析过程平稳进行。长期反复透析者,可考虑采用单纯超滤、序贯透析、血液滤过、腹膜透析等方式。

2. 5 加强心理护理:陪伴患者,给予精神安慰,增加病人信心。

2. 6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应用促红素(EPO)皮下注射,纠正贫血,改善心肌功能,配合应用铁剂、叶酸、VB12等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补充必要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纠正酸碱平衡紊乱,调节肾脏功能,调节血糖,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3 结果

15例透析低血压患者中,12例患者经积极处理,血压回升并顺利下机,3例患者因低血压不能恢复而提前下机,经抢救患者均脱离危险,未发生后遗症,无患者死亡。

4 讨论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并发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的发生原因有[1]:①血容量降低:透析过程中超滤速度过快、脱水量过多、血管通路静脉端不通畅使透析正压升高超滤过多等。②血管扩张收缩障碍:透析液温度偏高、透析过程中进食、透析前应用扩血管药物、糖尿病神经病变使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③透析膜质量: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能刺激机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压波动。④其他:心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出血、感染等因素也可导致血压下降。

为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护士应做到:透析前准确评估,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和先兆,严密观察,正确判断;透析过程中勤巡视,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准确记录测量结果,及时发现异常,与医师配合积极处理。另外,护士还应熟练常握低血压的抢救措施,患者发生危险时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挽救患者生命。经积极处理,多数患者血压回升并顺利下机,少数患者低血压不能恢复而提前下机,经抢救患者均脱离危险,未发生后遗症。

参考文献

[1] 隋艳.透析低血压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 ,(29) : 212

作者单位:225411 江苏省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

上一篇:健康宣教在分层分组责任制护理模式中的效果观... 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42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