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欧盟食品包装检测标准的对比

时间:2022-10-10 01:11:00

我国与欧盟食品包装检测标准的对比

摘要:我国在包装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已有标准远远不能满足种类繁多的食品包装材料质量控制的需求。在概述包装材料(容器)主要有害物的基础上,对比了欧盟与我国相关的技术标准、法令法规,指出了我国在这方向的不足。

关键词:食品包装检测标准

1.引言

GB9680~GB9693、GB14942、GB14944等是国家关于各类食品包装的树脂和成型品的卫生标准,是各个检测机构用来做产品质量检测的重要依据。但是,我国食品包装标准明显滞后于生产实际,我国食品包装标准体系亟待完善。据悉,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明文规定了食品包装中的各类溶剂、添加剂的品种和数量,并指出未在规定中出现的物质不得用于加工食品包装用材料或容器。但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类似包装标准与之相比明显落后。而且由于食品包装国家标准滞后,一些符合我国包装溶剂残留量标准规定的食品包装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存有异味,影响食品质量。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上得知,目前我国每年有近24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因达不到包装要求而受影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包装不符合绿色要求造成的。

2.包装材料(容器)主要有害物

2.1 纸包装材料与容器

纸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有害物主要来源于原料本身的问题和包装材料上的油墨污染等。原料本身的问题如原材料本身不清洁、存在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 造纸过程中的添加物。荧光增白剂 、防渗剂/施胶剂、填料、漂白剂、染色剂等。含有过高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包装材料上的油墨污染等。我国没有食品包装专用油墨,在纸包装上印刷的油墨,大多是含甲苯、二甲苯的有机溶剂型凹印油墨,为了稀释油墨常使用含苯类溶剂,造成残留的苯类溶剂超标。

2.2 塑料包装材料与容器

首先,树脂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其次,树脂中残留的有害单体、裂解物及老化产生的有毒物质。还有,塑料制品在制造过程中添加的稳定剂、增塑剂、着色剂等助剂的毒性;塑料包装容器表面的微生物及微尘杂质污染;因塑料易带电,易吸附微尘杂质和微生物,对食品形成污染;以及非法使用的回收塑料中的大量有毒添加剂、重金属、色素、病毒等对食品造成的污染。

2.3 陶瓷包装容器

釉料特别是各种彩釉中往往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锑、铬、锌、钡、铜、钴等,甚至含有铀、钍和镭-226等放射性元素。陶瓷在1000~1500℃下烧制而成。如果烧制温度偏低,彩釉未能形成不溶性硅酸盐,则在陶瓷包装容器使用过程中会因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溶出而污染食品。特别在盛装酸性食品(如醋、果汁等)和酒时,这些重金属物质较容易溶出而迁入食品,从而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广受关注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铅和镉。

2.4 金属包装材料与容器

(1)金属元素。特别是用其包装高酸性食品时易被腐蚀,同时金属离子易析出,从而影响食品风味和安全性。我国约20%的食品罐是未涂层的镀锡罐。

(2)内壁涂料中的有机污染物。双酚A(BPA)、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酯(BADGE)、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酯(BFDGE)、酚醛甘油醚酯(NOGE)及其衍生物作为金属罐内层涂料的初始原料、热稳定剂或增强剂,存在于金属罐内层涂料中。

(3)塑料垫圈内污染物。软质PVC塑料内圈。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塑料内圈中常用的增塑剂,国内瓶盖垫圈中的增塑剂大部分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DEHP是目前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且毒性较大的一种酸酞酯,它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化学污染物之一。

3.欧盟与我国相关的技术标准、法令法规

目前,各主要贸易共同体或国家密切关注食品包装接触材料的安全性,不断出台更新关于食品包装接触材料的法律法规、标准限量、检测方法等。截至到现在,欧盟涉及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的指令或法规累计有34项。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主要受关注的是塑料,其次是纸。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食品包装材料发展迅速,并在食品包装材料的卫生安全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法规体系。

3.1 纸制包装材料与容器

欧盟:欧洲委员会从1987年开始着手纸制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以条令的形式公布。该研究协议很有可能会成为欧盟未来的相关法规的框架,例如判定与食品接触的纸或纸板的类型。然而,这个协议仍然只是对同盟国的一种推荐。目前,欧盟只对纸制包装材料中的少量特定污染物做出了限量规定。

中国:《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和《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等。《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规定,食品包装纸不得采用废旧纸和社会回收废纸作为原料,也不得使用荧光增白剂或对人体有影响的化学助剂为添加剂。

总体而言,我国食品包装纸的国家标准的要求检验项目少,且检验要求低,与欧美国家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3.2 陶瓷食品包装容器

欧盟:84/500/EEC指令《关于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分析方法标准的采纳和执行声明》(2005/31/EC指令对其修订);EN1388-1-1996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 硅酸盐表面 第1部分:陶瓷品中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EN1388-2-1996 与食品接触的材料和物品 硅酸盐表面 第2部分:陶瓷品之外的硅酸盐表面铅和镉溶出量的测定。

中国:近年来相继颁布了《与食物接触的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陶瓷包装容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等。 日用陶瓷目前的主要控制项目是:重金属溶出量、热稳定性、放射性元素限量等涉及人体安全的一些指标。

国外在这方面推出了许多技术标准和法规,其目的除了控制产品质量安全外,客观上形成了技术贸易壁垒,达到控制日用陶瓷国际市场的目的。

3.3 金属食品包装容器 :

欧盟:没有专门针对食品金属包装材料中金属元素的迁移规定,而是了一个“关于与食品接触的金属和合金材料使用指南”,评价了金属包装材料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安全性。欧洲国家对于食品锡的最高限量为150-250mg /kg。欧盟规定食品容器中BPA的溶出限量为0.6mg/kg(1990/128/EEC)。2007欧盟颁布了指令2007/19/EC中明确指出了瓶盖垫圈中增塑剂DEHP的使用限制,最大使用量为0.1%,SML为1.5mg/kg。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各类食品中的金属元素限量值。对于塑料垫圈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GB9685-2008仍然允许DEHP在瓶盖垫圈中的使用,只是补充了特定迁移量不能超过1.5mg/kg,但强调了DEHP仅能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

我国虽然出台了相关的食品罐头内壁涂层的相关标准,包括《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卫生标准》、《食品容器内壁聚酰胺环氧树脂涂料卫生标准》、《水基改性环氧易拉罐内壁涂料卫生标准》等。但是,这些标准中规定的指标都很低,检测项目也仅限于游离酚、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和重金属含量。没有对BPA、BADGE、BFDGE和NOGE的含量和迁移量进行规定。

4.结论

我国在包装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已有标准远远不能满足种类繁多的食品包装材料质量控制的需求。在食品包装卫生检测标准方面,我国当前涉及食品包装的国家卫生标准共有40余项,控制指标主要为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重金属(以铅计)等,只有个别标准涉及了单体和有机化合物残留项目。这些标准绝大部分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制定的,不能从根本上适应食品包装行业的发展需求。可见,我国急需晚上将整个食品包装体系,建立一个通用的食品包装检测标准,这样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又能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

上一篇:关于养老服务标准化的思考与探索 下一篇: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及发展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