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10-09 03:20:23

认知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 研究认知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产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35例。对照组35例产后抑郁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认知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时间为4w。使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评估干预前后的产妇抑郁情绪。结果 实验组患者SAS(44.15±8.12)、SDS(43.45±6.2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8.14%)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认知心理护理;产后抑郁;SAS;SDS

产后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是指产妇在产褥期产生的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产妇心理障碍。产妇在经历了怀孕、分娩、哺乳婴儿等一系列过程后,生理以及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导致一些产妇情绪紧张,产生一些焦虑和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产妇的家庭、婚姻以及生活。相关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认知心理干预能够对产妇的产后抑郁心理产生治愈效果[1]。本文针对我院进行治疗的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研究,探究认知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产后抑郁患者,70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2] 产后抑郁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前十七项评分≥18分,排除身体疾病、有自杀倾向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将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5例,年龄范围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7.2±1.2)岁;对照组患者35例,年龄范围为23~31岁,平均年龄为(26.8±1.4)岁。两组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患病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口服舍曲林抗抑郁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并且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护理以及心理治疗。治疗期间,对出现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治疗。

1.2.2认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 实验组3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认知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2.2.1改变病房环境:对病房进行相应改造,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具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及良好的睡眠环境。尽可能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保证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1.2.2.2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构建和谐、信任的良好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真诚的为患者解决心理和心理上的问题。

1.2.2.3为患者进行角色的重建:对于出产的产妇来说,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变、如何适应初为人母的生活是较困难的。对于这种情况。医护人员以及家属应该表现出对产妇的理解,表现出一定的同情心,主动倾听患者的想法以及感受,并且主动关心患者。鼓励患者积极锻炼,保证心理以及生理健康的恢复,向患者传授相关护理孩子的技巧和方法,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鼓励患者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鼓励母乳喂养[3]。

1.2.2.4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家庭氛围有利于患者角色的转变,有利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家庭成员的关心、问候、同情心的表达以及对患者心情的倾听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够使患者从根本上消除负面心理,感受自己在家庭中以及社会中的良好位置。

1.3评价指标 在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对两组70例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价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其中,十七项总分≦8分为完全痊愈,总分>8分但10分但16分为治疗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护理前后产妇抑郁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实验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治疗有效率(98.14%)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由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导致。由于孕期雌激素等相关激素水平升高,分娩后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大脑分泌儿茶酚胺减少,从而使大脑的高级活动受到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情绪易于激动、社会地位低、好强、沟通能力差等人群为产后抑郁症高发人群。由于产妇在产褥期依赖性增强、心理素质下降、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在任何刺激下都会导致心理异常[4]。而晚婚晚育人群的心理认知程度较低、家庭和社会支持来源少、负面影响较多、产后生活的冲击等都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5]。

本文经过研究表明,经过认知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得到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认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化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修丽,于腊梅,王壮生.帕罗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34(3):195-196.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5-119.

[3]徐淑静,曾德志,甘明霞,等.认知心理护理对产褥期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5):4621-4623.

[4]高建娥.整体护理对剖宫产妇情绪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3):130-131.

[5]童静.综合性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305-1307.

上一篇: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预防 下一篇:补肺益肾祛痰汤辅助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