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10 03:04:54

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分析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及在西医基础上加用补肾清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354.62±88.45)106/L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常规西医治疗结合补肾清肺法可以有效缓解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哮喘急性发作期;补肾清肺法;治疗效果

哮喘是临床常见病,急性发作时可有呼吸困难、憋喘、血氧饱和度降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有生命危险[1]。由于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单纯使用西医抢救治疗,若不调节患者体质及脏腑功能,将无法巩固病情,极易导致再次急性发作加重病情,故目前专家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治疗新趋势。本文主要分析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住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排除哮喘持续状态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哺乳期妇女。根据接受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及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清肺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各3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16~69岁,平均(37.42±6.31)岁;病程1~20年,平均(6.32±3.12)年;病情程度:轻度21例,中度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18~71岁,平均(36.71±7.04)岁;病程1~22年,平均(6.45±3.22)年;病情程度:轻度22例,中度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积极吸氧,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静脉给予甲泼尼龙(甲强龙)1mg/kg、予氨茶碱负荷量为6mg/kg,维持量为0.5mg/kg/h。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补肾清肺法(清肺渗湿汤合六味地黄汤)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清肺渗湿汤(麻黄10g、甘草10g、浙贝母10g、薏苡仁30g、车前草15g、鱼腥草30g),六味地黄汤(熟地黄24g、泽泻10g、山茱萸10g、牡丹皮10g、山药12g),以水煎取汁300~500ml,分早晚2次服用,体重小于40kg者可酌情减半,以1w为1疗程。

1.3治疗效果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哮喘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疗效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类:临床控制(患者哮喘症状及体征消失,偶有轻度发作但是无需用药可自行缓解)、显效(患者主要的哮喘症状及体征大幅减轻)、有效(患者主要的哮喘症状及体征大幅有所减轻,但是偶有急性发作需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哮喘症状体征无减轻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人数+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临床控制2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354.62±88.45)106/L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论

哮喘是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全球患者约3亿,以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在临床中遇到变应原可诱发哮喘发作,表现为呼气困难,喘息胸闷,若病情严重可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危及生命[4]。

哮喘急性发作是临床急症,患者将出现急剧的呼吸功能障碍,继而诱发心率加快、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氧饱和度降低,临床必需高度重视,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而言,常用的西医治疗包括吸氧、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静脉注射激素等,在治疗当时可以取得确切的疗效。由于哮喘急性发作者在控制病情后机体仍可处于高敏状态,若不巩固病情将导致再次急性发作,而持续使用大剂量的激素治疗不利于患者的整体利益。目前许多临床专家建议在西医治疗基础之上,配合使用中医治疗方案以稳定病情,避免再次发作。

祖国医学认为,哮喘属于"哮证",病机为痰饮交阻、肺气壅滞、外感寒邪,客于脏腑或者素体阳虚,故清肺是治疗哮喘的基本治则。发病多在幼年或少年,古人有"幼稚天哮"之说,病情在冬季及半夜加重。由于冬季为肾所主,因此哮喘与肾虚相关,因而提出从补肾着手治疗哮喘[5]。清肺与补肾是中医治疗哮喘的主要原则,故本文选择清肺渗湿汤合六味地黄汤作为药方。清肺渗湿汤为治疗效果的经验方,已经有诸多临床研究证实其对哮喘发作期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六味地黄汤具有调节免疫能力、耐缺氧、抗低温等作用,已经被证明可改善动物哮喘发作时的气道反应。因此我们将清肺渗湿汤与六味地黄汤合用组成补肾清肺法以改善患者的疾病状态。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西医抢救治疗之后,采用补肾清肺法调节患者的肺、肾功能,可以有效巩固疗效,缓解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洪玉,周兆山.补肾清肺法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9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 2013, 54(1):48-49.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太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5.

[4]吴华振,彭秀峰.补肾清肺方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7,7(8):1212-1213.

[5]霍海峰.射干麻黄汤治疗6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7):156-157.

上一篇: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上皮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