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中学生作文突破传统作文的樊篱

时间:2022-10-09 02:26:37

如何让中学生作文突破传统作文的樊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 但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好像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套子,无论布置什么作文,几十个人写的都差不多,有时连语调都一致,完全没有个性,形成一种学生作文个性缺失的现状。

记得自己带的学生刚上高一时有个别的作文很有灵气,那种充满稚气的想象力让我打心里喜爱和佩服。可是经我的高考模式作文的训练,作文的风格慢慢靠近我的训练模式了,考试的分数也不断在"丰收",但他们飞扬的作文个性却难得表现了,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一、从本质入手找原因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多数学生的作文不是内容上空洞无物,就是情感上虚情假意,形式上华而不实。常常深陷老师设计的模式中,毫无新意。也不乏部分作文充斥着太多寻章摘句的铺陈和矫揉造作的华丽语句,缺乏发自内心的声音和朴实自然的句子。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主观原因。(1)学生远离社会生活。就难以汲取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缺少了自己的感悟,作文时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而是以资料取代生活材料,以现成理论取代独立思考,或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谈失败,言必爱迪生;论勤奋,不外乎悬梁刺骨;写好人好事,扶盲人过马路。远离了真实生活和社会的文章,只能瞎编了。(2)缺乏自我。“我”是文章的灵魂,没有"我"的文章就是没有灵魂的文章。由于学生对生活没有感悟,社会的道德标准没有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感情,真善美的指向没有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没有,这样的文章必然没有真情实感,又何谈作文的个性呢?(3)读写分离。学生文章言之无物的主要原因在于日常教学过于偏重作文技巧的训练,忽视了课外书刊的阅读和理解,忽视了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因此读不得法,写无蓝本。

客观原因。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训练学生作文,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式,一定的标准去写作;使个性受限制,导致作文无生气。

二、结合原因寻策略

1.注意生活素材的积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作文首先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悟,并把这种感悟记录下来。

另外,社会生活是我们写作中取之不尽的财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世间百态,无奇不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把社会生活“搬”进校园“请”进教室。也可以通过开展参观、春游、采访等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把孩子“带”出校园“还”给社会。别再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让他们知道中国有过雪灾,举办过奥运会,发射过"神舟"七号、等。将家事、国事、天下事融入笔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的作文洋溢着时代特色。

2.培养个性化的语言

所谓个性化语言是指脱离了大众化的话语形式,从词语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的语言。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表现自己的个性。

3.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作文环境

叶圣陶先生说得很形象:“爱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力的,能自己发育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我们要还学生以自主选择读写的自由,充分尊重其个性,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熠熠生辉,意蕴隽永的作文。学生作文可以不受题材、体裁限制。

另外教会他们选用新鲜独特的材料,选用一般人熟视忽视的材料,突破樊篱,大胆创新。

苏轼曾说:“文章最忌随人后。”要想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不落俗套,大胆亮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当然,我们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嬉笑怒骂,或大发牢骚。而是要指导学生写出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真实自然而又有个性的文章。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和语言天赋,提倡大胆作文,鼓励写出自己个性化的心灵语言,才能迎来千姿百态的作文教学的春天。

上一篇:高中新课改的反思 下一篇:激发阅读期待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